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起鳳街

(太原市迎澤區起鳳街)

鎖定
起鳳街,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五一廣場北部街心遊園西畔, [1]  這裏曾是明清兩代、前後五百多年間山西貢院的所在地,也是山西士子一朝叩闕、鳳鳴九天的期望所在。明初洪武年間擴建太原城後,由城郊圈入城內,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巷之一。 [1] 
在當時,這條街地處府城的東南隅,其街面就緣南城牆根而自東向西。高大的城牆,斜坡形的馬道,太原南門之一的承恩門以及巍峨的門樓,一字而就列於街南,近在咫尺。
中文名
起鳳街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五一廣場北部街心遊園西畔

起鳳街歷史沿革

清代的起鳳街 清代的起鳳街
明代的起鳳街,地處府城的東南隅,街面緣南城牆根自東向西。高大的城牆,斜坡形的馬道,靠太原南門之一的承恩門以及巍峨的門樓,一字就列於街南,肅穆而幽靜。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重要的便是選址和方位,因東南方被認為是“紫氣東來”之所,所以自隋代科舉取士以來,大多數的貢院便建於城市的東南方位。山西貢院同樣因此而坐落於此,起鳳街也因之得名。
“鳳”之一字,千年以來一直代表着讀書人的美好願望,在唐代禮儀中,宮城正門的“五鳳樓”,除皇帝大婚可以行走外,只有殿試高中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通過,其他人只能走側門。可見“起鳳街”一名,在山西士子中的地位。
山西貢院是舉行鄉試的場所,全省的文人學子 ,在取得秀才的資格之後 ,就指望着經過貢院三年一試的秋闈,爭得榜上有名,才能獲得功名,步入仕途,完成由雞變鳳的脱胎換骨。即所謂的“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聞名天下揚”。 [2] 

起鳳街基礎設施

起鳳街山西貢院

明清兩代的山西貢院舊址 明清兩代的山西貢院舊址
據地方誌載,明清兩代的山西貢院,建築輝煌,“周圍五百六十二步”。它雄踞起鳳街頭,面對城牆馬道和坐落在城頭的奎星樓,揹負文瀛水,“規則洪敞”。其大門三楹,前立三門四柱石牌坊,坊額“貢院”,門額“天開文運”。
整個貢院分東、西名點廳,東、西大柵坊,前版樓、明遠樓、四座瞭望樓、大公堂、吏承所、彌封所、對讀所、謄錄所、受卷所、衡鑑堂、藻鑑堂、東監院、掄材堂、五徑房、文昌祠、提調監試館以及東西號舍八千餘座。
關於貢院的號舍,因明初科舉無定年,貢院未問世,所以考場也沒有定所,據記載考舉的秀才也不太多。每次鄉試多借府署或巡署為考場。宣德年間,這種借署為考場的形式,已不能適應太原和山西考生日多的科舉需要,便佔用都指揮使陳彬的宅地(今起鳳街鐵路宿舍)建起了考場。至正統十年(1445年),又在這個地方正式建起宅院,以木板為質建成考舍四千舍座,當時的貢院佔地50多畝。又過了一百多年,也就是到隆慶四年(1570年),才改木板考舍為磚石結構達六千多號。 [2] 

起鳳街省立一中

省立一中 省立一中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3年),廢除科舉之後,五百多年來,“騰蛟起鳳”“禹門魚變辭凡水,喬木鶯遷出故林”的貢院,頓失往日的光彩。先是陽曲縣及太原府地方人士,在此興辦了“太原府中學堂”。後因太原府轄十縣,首縣陽曲,末縣興縣,遂取首本二縣縣名的第一字為學堂名,更為“聯合陽興中學”。六年之後,山西省辦的“公立中學堂”,亦在貢院創辦。因此址原為省貢院,聯合陽興中學為太原府辦,遂遷往橋頭街。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公立中學堂 ,改稱“晉陽學堂” 。民國元年三月,改稱“山西省立範模中學堂”,第二年八月又改“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簡稱“省立一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