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走馬引

(張率詩作)

鎖定
《走馬引》是南朝梁張率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走馬引
作    者
張率
創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出處
《走馬引》
文學體裁
五言古風

走馬引作品全文

良馬龍為友,玉珂金作羈。
馳騖宛與洛,半驟復半馳。
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
九方惜未見,薛公寧所知。
斂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 [1] 

走馬引註解

走馬引:古琴曲之一。走馬,騎馬疾走;馳逐。引,樂曲體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玉珂kē:馬絡頭上的裝飾物。多為玉製,也有用貝制的。珂,馬籠頭上的裝飾。
羈jī:馬絡頭。
馳騖wù:疾馳;奔騰。騖,亂跑,奔馳。
宛:地名。宛城。《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為韓宛邑,秦為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洛:洛陽的簡稱。
驟:馬前縱。疾速。突然。
復:再,又。
馳:馬奔跑。
倏shū忽:頃刻。指極短的時間。
光景:光影。光陰,時光。
不及:來不及。
九方:亦作“九方皐”。春秋時人,善相馬。相傳伯樂推薦他為秦穆公外出求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觀察馬的內神,因得天下良馬。伯樂稱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
薛公:薛國的主公。薛國,夏商周三代東方的一個諸侯國。歷經1500多年。在今山東省滕州市。為齊所滅。《韓非子·外儲説右上第三十四》“是以太公望殺狂矞,而臧獲不乘驥。嗣公知之,故而駕鹿;薛公知之,故與二欒博。此皆知同異之反也”。
寧:寧肯。
所知:所知道的;知道。已掌握的知識。
斂轡pèi:收斂馬繮。息駕,收起車馬。轡,馬嚼子和繮繩。
且:暫且。
吾:我。
畏:怕。
路傍:路旁的。
兒:小兒。兒童。

走馬引作者簡介

張率(475-527)字士簡,吳郡吳縣(今蘇州)人,南朝齊平都侯張環之子。生於宋後廢帝元徽三年,卒於梁武帝大通元年,年五十三歲。年十二,能屬文,常日限為詩一篇。稍進,作賦頌。嘗奏待詔賦,武帝手敕答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起家著作佐郎輿同郡陸倕及任昉、沉約善遷秘書丞,又出為新安太守。率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隋書志》作三十八卷。此從《兩唐書志》及梁書本傳)行於世。七略及藝文志所載詩賦,當時亡其文者,率並補作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