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走親節

鎖定
走親節,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為“龍抬頭”,這一天也是龍的日子,是吉祥、好運的象徵,而在苗家,二月二在婚俗中又有特別的意義,苗族“二月二”節又叫“新娘節”、“敬橋節”、“走親節”。
每年的“走親節”,苗族人都會身着盛裝,節日氛圍濃烈。清早,每家都要煮幾十個雞蛋、鴨蛋,將其分別染成紅、綠、蘭、紫等顏色,然後由老人分配給全家每個成員,以示祝福。
各家依照情況不同,還將有不同的習俗儀式,如“送傘”、“搭橋”、“送紡車”等。已經成家立業養育小孩的姑娘,外婆家在來年或近年內的“二月二”節就要送一輛紡車予姑娘,以示家業興旺。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都過節,祝福平安吉祥,健康長壽,載歌載舞,“撞庇秋”、“打花臉”,舉行大型的歌舞表演,一陣狂歡。
長期以來,“二月二”作為苗族傳統節日,其習俗一直為苗族人民所保持,近年來,為充分挖掘和弘揚苗族文化,營造和諧民族文化氛圍,我縣每年都要隆重舉辦充滿苗族特色的大型“走親節”活動。
中文名
走親節
外文名
Go pro
別    名
“敬橋節”“搭橋節”
“新娘節”
節日時間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中國
節日起源
民俗、信仰
節日活動
載歌載舞,“撞庇秋”、“打花臉”
節日飲食
雞蛋、鴨蛋
節日意義
祝福平安吉祥,健康長壽
詳細解釋
苗族“二月二”又叫“新娘節”、“敬橋節”和“走親節”。當天,由近1000名老、中、青、少苗族同胞,分別着兒童盛裝、青年苗族盛裝(分為古樸的青年盛裝、華麗的花繡現代盛裝和銀泡裝飾盛裝)和中老年人着莊重的盛裝,進行浩浩蕩蕩的巡遊,以展示苗族羣眾多姿多彩的絢麗服飾拉開活動序幕。
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為“龍抬頭”,是吉祥、好運的象徵,而在苗家,二月二在婚俗中又有特別的意義。據悉,在這天出嫁的女兒必須要“坐家”。苗族的習俗,出嫁的女兒結婚當日是不能在男方家住的,必須在來年的二月初二這個龍的日子,由女方的哥弟送到男方家居住7至9天,這就是苗族特有的“送新娘”習俗。如果女方喜得貴子,就從此不用“坐家”。所以,苗家人為了實現這一願望,把這一天作為“走親”、“送子送福”的節日,也就是今天苗族的“走親節”。每年的“走親節”,苗族人都會身着盛裝,祝福平安吉祥,健康長壽,載歌載舞,“撞庇秋”、“打花臉”,舉行大型的歌舞表演,盡興狂歡。
巡遊結束,又在生態園廣場進行文藝節目演出。苗族舞蹈、蘆笙、絕技、唱歌等節目表演,充分展示苗家人熱情、好客、民族風情濃郁的生動場景。讓來貞豐過節的客人和當地的苗族同胞互動,感受其中的樂趣,文藝表演結束之後,來賓和貞豐的苗族同胞歡聚在一起吃圓桌飯、喝苗家酒、唱苗家歌,讓人們在甜美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和精彩不斷的文藝表演活中,愉快地共度了一個苗族同胞的美好佳節。
晚上,來賓和苗族同胞等圍起篝火盡情狂歡,讓人們親身感受和體驗到貞豐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縣苗學會副會長楊昌貴代表省苗學會致辭説,貞豐縣舉辦的走親節活動,為來自各地區的苗族同胞提供了交朋結友、相互學習的機會;是對外推介貞豐、加強對貞豐苗族風情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凝聚力,弘揚苗族文化的好機會,實現文化與旅遊雙贏。希望苗族同胞不斷弘揚民族文化,與其他兄弟民族攜手一起,投身經濟社會建設,共創美好家園。(朱明輝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