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

鎖定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是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法 [1] 
中文名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
作    者
張法
類    別
文學理論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3月1日
頁    數
283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3642969
語    種
中文簡體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內容簡介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是北京市十五科研項目的成果。項目原名為“從比較美學看西方後現代以來的文藝理論”,標題太長,不宜作書名,於是遵從出版社的建議,改為現在的名稱。本項目以後現代的主要理論為基礎,結合全球化的歷史進程,通過世界文藝理論史的比較和西方古典、現代、後現代的比較,主要從文藝理論的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一是對後現代理論在文藝理論的三大基面上,對理論形態上“話語”概念、作品形態上的“文本”概念、讀者形態上的“解釋”概念進行了系統呈現,揭示其在全球對話中的理論意義;二是對電文化時代的文藝類型(影視)出現前與出現後的文藝理論整體結構的比較,呈現了文藝理論重塑中的矛盾與問題;三是從文藝理論的哲學觀念基礎和文藝理論重塑的角度,呈現出了一個文藝理論的基本框架。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作者簡介

張法,男,1954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96-1997),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2002-2003),第四屆霍英東基金獲得者(1994)。主要著作有《美學導論》、《中國美學史》、《20世紀西方美學史》、《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文藝與中國現代性》、《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佛教藝術》等。

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目錄

導論 後現代思想與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
一 後現代思想:起源、歷史、定義
二 後現代思想的根本內容
三 後現代思想的全新意義
四 後現代文藝理論的全球意藴
第一章 話語:全球化時代文藝理論的理論形態
第一節 後現代的轉折之一:從理論到話語
第二節 話語與非西方文化的理論形態
第三節 話語:全球性的理論形態
第二章 文本:全球化時代文藝作品的理論定性
第一節 後現代的轉折之二:從作品到文本
第二節 文本與非西方文化的作品理論
第三節 文本:一種追求確定性的虛實結構
第四節 文本:走向後現代時代的全球對話
第三章 解釋者:全球化時代欣賞者的理論定性
第一節 後現代的轉折之三:從被動欣賞者到主動解釋者
第二節 欣賞理論的歷史
第三節 解釋·接受美學的種種模式
第四節 解釋者在全球化時代的理論意義
第四章 文化產業:全球化時代文藝作品的創制方式
第一節 後現代的轉折之四:從創作到製作
第二節 電影製作的整體藴含
第三節 文化工業的後現代和全球化特徵
第四節 製作與全球化文藝理論
第五章 圖像主導:全球化時代文藝作品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 後現代的轉折之五:從文學主體到影視主體
第二節 圖像主導的全球化意義
第三節 圖像文化的美學類型
第六章 全球化時代文藝理論的範疇體系及其意義
第一節 後現代文藝理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全球化時代文藝理論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全球化時代文藝理論的基本走向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