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走出沙漠

鎖定
《走出沙漠》是一篇非常吸引人而且非常感人的小説。故事圍繞着一個水壺發展,由兩次想奪壺到最後發現綠洲和道出水壺的箇中秘密。故事情節非常緊張扣人心絃,而不乏感人和啓迪意義。這就是這篇小説值得我們不斷品味和鑑賞的地方。
中文名
走出沙漠
作    者
沈宏
獲得獎項
小小説選刊優秀作品獎

目錄

走出沙漠文章

他們四人的眼睛都閃着兇光,並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掛在我胸前的水壺。而我的手始終緊緊攫住水壺帶子,生怕一放鬆就會被他們奪去。
在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們對峙着。這樣的對峙,今天已發生過了。
望着他們焦黃的面龐與乾裂的嘴唇,我也曾產生過一種絕望,真想把水壺給他們,然後就……可我不能這樣做!
半個月前,我們跟隨肇教授沿着絲綢之路進行風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誰也不知道怎麼會迷了路,繼而又走進了眼前這片杳無人煙的沙漠。乾燥炎熱的沙漠消耗了我們每個人的體力。食物已經沒有了。最可怕的是乾渴。誰都知道,在沙漠上沒有水,就等於死亡。迷路前,我們每人都有一壺水;迷路後,為了節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壺集中起來,統一分配。可昨天夜裏,肇教授死了,臨死前,他把掛在脖子上的最後一個水壺給我説:“你們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萬不得已時,千萬……千萬別動它。堅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這會兒他們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壺。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走出這片沙漠,而這水壺是我們的支柱。所以,不到緊要關頭,我是決不會取下這水壺的,可萬一他們要動手呢?看到他們絕望的神色,我心裏很害怕,我強作鎮靜地問道:“你們……”
“少囉嗦!”滿臉絡腮鬍子的孟海不耐煩地打斷我,“快把水壺給我們。”説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後的三個人也跟了上來。
完了!水壺一旦讓他們奪去,我會……我不敢想像那即將發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來,“求求你們不要這樣!你們想想教授臨死前的話吧。”
他們停住了,一個個垂下腦袋。
我繼續説:“目前我們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們就剩下這壺水了。所以不到緊要關頭還是別動它,現在離黃昏還有兩個多小時,乘大家體力還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黃昏,我一定把水分給大家。”
大夥又慢慢朝前艱難地行走。這一天總算又過去了,可黃昏很快會來臨。過了黃昏還有深夜,還有明天,到時……唉,聽天由命吧。
茫茫無際的沙漠簡直就像如來佛的手掌,任你怎麼走也走不出,當我們又爬上一個沙丘時,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來,又慢慢地轉過身。
天邊的夕陽漸漸地鋪展開來,殷紅殷紅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壯觀!夕陽下的我與孟海他們再一次對峙着,就像要展開一場生死的決鬥。我想此時已無路可走,還是把水壺給他們。一種真正的絕望從心頭閃過,就在我要摘下水壺時,只聽鬱平叫道:“你們快聽,好像有聲音!”
大夥趕緊趴下,凝神靜聽,從而判斷出聲音是從左邊的一個沙丘後傳來的,頗似流水聲。我馬上躍起:\'那邊可能有綠洲,快跑!\'
果然,左邊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現一個綠洲。大家發瘋似地湧向湖邊……
夕陽西沉,湖對岸那一片綠色的樹林生機勃勃,湖邊開滿了種種芬芳的野花。孟海他們躺在花從中,臉上浮現出滿足的微笑。也許這時他們已忘掉了還掛在我胸前的那個水壺。可我心裏卻非常難受,我把他們叫起來:“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為什麼我一再不讓你們喝這壺水呢?其實裏面根本沒有水,只是一壺沙。”我把胸前的水壺摘下來,擰開蓋。霎時,那黃澄澄的細沙流了出來。
大夥都驚住了。
我看了他們一眼,沉重地説:“從昨天上午開始,我們已經沒有水了。可教授沒把真相告訴我們。他怕我們絕望,所以在胸前掛了一個水壺,讓我們以為還有水。為了不讓我們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壺沙。事後,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為他已好幾天不進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給了我們。教授把事情告訴我並又囑咐,千萬別讓大家知道這水壺的真相。它將支撐着我們走出沙漠。萬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説不下去了。孟海他們已泣不成聲。當大家回頭望着身後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長路時,才明白是怎樣走出了沙漠……

走出沙漠賞析

這篇小説能那麼吸引人全憑他用了很多小説中吸引人的元素。一開始作者就採用了身份的重疊,把敍述者與經歷者的身份重疊起來。這樣就更好地渲染出當時的緊張氣氛和主人公的強烈感受。“他們四人的眼睛都閃着兇光,並且死死盯那把掛在我胸前的水壺。”那麼一句“死死的盯着我……”一下子就把讀者的心絃扣住了,同時也把讀者的緊張情緒調動起來了。這樣的開頭就已經使讀者對這篇小説愛不釋手,非要看過究竟了。
另外作者還用了小説中非常引人的手段“懸念”。作者把肇教授的死因和把沒有水的水壺傳給我的情節挪移了出來,放到故事後面才快速補出。因為重要的情節被挪移便製造了情節上的空白和敍述上的懸念。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結構使故事出現了真相突然展示的情節突變,而且造成了讀者對這篇小説真相的強烈期待。
在勾畫人物性格上作者並沒有採用正面描寫,而是通過寫“我”與迷路的考察隊員堅決不動最後一壺水,一直堅持到黃昏走出沙漠,找到綠洲;和“我”的兩次插敍,讀者才知道考察隊迷路時最先倒下的是年紀最大的肇教授。但肇教授臨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沒有的真相告訴了“我”,他要“我”把這壺沙當作水的假相一直堅持到最後才告訴大家,而使整個考察隊得救了。讀者就是通過這些側面的描寫才看出肇教授先人後已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着的性格特徵。

走出沙漠作者簡介

沈宏:1959年生。現為《湖州晚報》專刊編輯。著有小小説集《初戀印象》。《走出沙漠》獲小小説選刊1989——1990年度優秀作品獎。曾獲首屆中國小小説金麻雀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