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走(拼音:zǒu)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擺動兩臂跑步的樣子,下部是腳(“止”)。走的本義是跑、奔跑,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於古代漢語的“步”。走又由腳步的移動引申為移動、離開、改變等義。 [2] 
走是漢字部首之一,編號150 [3]  。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與跑或快走有關。多數是動詞,如:赴、趕、超、越。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4]  、漢典網 [5] 
中文名
拼    音
zǒu
部    首
五    筆
FHU
倉    頡
GYO
鄭    碼
BO
字    級
一級(0625) [1] 
平水韻
上聲二十五有 [6] 
注音字母
ㄗㄡˇ
總筆畫
7+0
四角碼
4080₁
統一碼
U+8D70
造字法
象形字或會意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走”原為象形字,甲骨文作圖1,像一個人甩開兩臂邁開大步朝前奔跑的樣子,在卜辭中,“走”有用作本義的,如“庚申貞其令亞走馬”(甲編二八一O)。西周金文(圖2-4),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指腳)而成,其結構更突出了人跑的特點。此外,金文中還有加了“”的“走”字,如圖4。小篆承金文形體圖6而來,為圖7。但是上部變為“夭”。“走”字到了隸書後,上面的“夭”訛變為“土”。 [7] 
“走”本義是跑的意思,《説文解字》解説道:“走,趨也。”古人認為“徐行曰步,疾行曰趨,陝趨曰走”,可見“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韓非子·五蠹》中説:“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記錄的有關人逃跑的情況:“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其中的“走”是指作戰者逃跑。“走”用來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後的事情了。“飛禽走獸”“走馬觀花”中的“走”實際上是古漢語走作為“跑”這個含義的遺留。而“走”的一些引申意義在我們今天的語言中仍比較常見。例如“走漏風聲氣”,“走”作泄露講;為了避諱,常常説某人的逝世為“走了”;而“這支槍走火了”是指這支槍閥門被無意扳動了,離開了原來的關團狀態,等等。 [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奔跑。
run
《左傳·昭公七年》:“循牆而走。”
走馬觀花;奔走相告
逃跑。
flee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前往。
go;tend to
《淮南子·説林訓》:“漁者走淵,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

趨向;歸向。

《左傳·昭公十八年》:“鄭有他竟,望走在晉。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走勢;走紅;走熱
引申為拜謁;趨奉。

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權門貴盛,無不走也,以此熒惑主司視聽。”

奉獻;贈奉。

何良俊《四友齋叢説·史四》:“走金帛聘四方能詩之士,請楊鐵崖為主考。”

通向。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指示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
鮑照《蕪城賦》:“沵迤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

逃跑;逃奔。

《左傳·定公十年》:“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韓愈《元和聖德詩》:“八月壬午,闢棄城走,載妻與妾,包裹稚乳。”

驅逐,使潰逃。

《史記·穣侯列傳》:“秦使穣侯伐魏,斬首四萬,走魏將暴鳶,得魏三縣。”
韓愈《董公行狀》:“恆州即日奉詔出兵,與滔戰,大破走之。”

馳騁。

韓愈《送張侍郎》詩:“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

引申為驅使;派遣。

蘇軾《策略二》:“走一介之使,馳數乘之傳,所過騷然,居人為之不寧。”

行走;步行。
walk;go
《古今小説·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你道因何三四里路,走了許多時光?”
茅盾《子夜》三:“她悄悄地走到吳蓀甫對面的椅子裏坐下,似乎有話要説。”
走路;行走
(車船等)行駛;(物體)移動;挪動。

《紅樓夢》第六回:“劉老老忙唸佛道:‘我們家道艱難,走不起。’”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姑娘道:‘他們岸上走,你們河裏走,怎得知道就是咱們的船呢?’”
沈從文《邊城》十:“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
茅盾《夏夜一點鐘》:“這牌子的手錶走得極準,半秒鐘也不會上落的。”

離開;離去。
leave
《宋書·張暢傳》:“今城內乏食,人無固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
《紅樓夢》第二一回:“你別走,我還有話和你説呢。”

婉辭;指人死亡。

駱賓基《父女倆》:“若是有一天,我走在你頭裏,剩下一個人,日子可怎麼過!”

喪失;失去。
lose
《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諕得尚讓頂門上喪了三魂,腳板下走了七魄。”
走樣;走調
(親戚、朋友)往來、交往。
visit

走親戚
變動;改變。
change
陳亮《乙巳春答朱元晦書》之二:“使知千塗萬轍,卒走聖人樣子不得。”
劉紹棠《蒲柳人家》八:“立架那天,殷汝耕怕柁檁走了尺寸,傳令鄭端午上房。”

引申為偏差。

《好逑傳》第九回:“侄女一向最有眼力,今日為何走了。”

排泄。

韓愈《韋公墓誌銘》:“明年,築堤扞江,長十二里,疏為斗門,以走潦水。”

泄漏;漏出。
leak out
《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就是應花子也休望他題,只怕走了風。”
《紅樓夢》第四六回:“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風聲,叫他拿腔作勢的。”
走風;走泄;走火
經過;通過。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只到揚州,弟就告別,另上南京船,走長江去了。”
流行;傳佈。

范成大《河豚嘆》詩:“為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誰歟?至今走末俗。”

謂操練武術或動手較量。

《西遊記》第五一回:“我且把槍放下,與你走一路拳看看。”

開動;動用。

鮑昌《庚子風雲》第一部第十七章:“十七歲的女孩兒家在走什麼心思,在想些什麼事情,那是非常隱秘的。”

古人自稱的謙詞。猶言“僕人”。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范仲淹《與韓魏公書》:“西事之責,在公與走。”

名詞
借指獸類。
beast
張衡《西京賦》:“上無逸飛,下無遺走。”
李肇《唐國史補》捲上:“涇州之亂,有使走驢東去,甚急。”

借指車輪。
wheel
《墨子·備蛾傅》:“以車兩走,軸閒廣大,以圉。犯之。”

供驅使的人,有時含蔑稱意。
servant
梅堯臣《建德新走》詩:“我議欲板築,羣走皆不怡。”
《管子·地員》:“其地不幹,其草如茅與走。”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近義辨析

行、走、跑、奔
古代漢語的“行”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走”;古代漢語的“走”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跑”;“奔”比走更急更快。 [1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走部】子苟切(zǒu)
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從走。
從夭止:饒炯《説文部首訂》:“古文以止為足。夭下説‘屈也’。凡人舉步則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從夭止會意。” [12] 

説文解字注

“趨也”注:《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別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
“從夭止。夭者,屈也”注:依《韻會》訂。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為足。從夭止者,安步則足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為奔走。 [13] 

廣韻

子苟切,上厚精 ‖走聲侯部
走,趨也。子苟切。又音奏。一。
則候切,去候精 ‖走聲侯部
走,《釋名》曰:“疾趨曰走。”又祖苟切。 [14]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部】 走;部外筆畫:0
古文:㞫
(zǒu)《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竝奏上聲。《説文》:趨也。從夭從止。注:徐鍇曰:走則足屈,故從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注: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注:走,猶僕也。班固《答賓戲》:走亦不任廁技於彼列。○按《漢書·敍傳》:走作僕。
(zòu)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則𠋫切。音𨂡。《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注: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葉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又葉養裏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考證:“《詩·大雅》:予曰有奔走。”謹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1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5]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土”略窄,“𤴓”略寬。“土”,豎筆寫在豎中線,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略向右上斜行。“𤴓”豎筆寫在豎中線末筆捺從撇筆上端起筆,捺腳超出上部,底部撇、捺齊平。 [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u
王力系統
ts
ɔ
董同龢系統
ts
ûɡ
周法高系統
ts
ew
李方桂系統
ts
ugx
西漢



東漢





ou


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
ə̯u
擬音/王力系統

ts
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
u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
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
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
o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四十五厚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子苟切/祖苟切
tsu
去聲
五十候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則候切/音奏
tsu
集韻
上聲
四十五𠪋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子口切
tsəu
去聲
五十𠋫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則候切
tsəu
韻略


上聲




子口切



去聲
𠋫




則𠋫切

增韻


上聲




子口切



去聲
𠋫




則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尤侯
開口呼

全清

tsəu
中州音韻


上聲
尤侯




茲叟切



去聲
尤侯




茲後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九有


全清
子口切
tsou

去聲
十九宥


全清
則候切
tso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五修叟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片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京承片-京師小片
北京
tsou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tsou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tsou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tsou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tsou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tsɯ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tsɤɯ
42
上聲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tsəu
53
上聲

吳語
太湖片-蘇嘉湖小片
蘇州
tsʏ
52
上聲

吳語
甌江片
温州
tsau
45
陰上

湘語
長益片-長株潭小片
長沙
tsəu
41
上聲

湘語
婁邵片-湘雙小片
雙峯
tse
31
上聲

贛語
昌都片
南昌
tsɛu
213
上聲

客家話
粵台片-梅惠小片
梅縣
tsɛu
31
上聲

粵語
廣府片
廣州
tʃɐu
35
陰上

粵語
高陽片
陽江
tʃɐu
21
上聲

閩語
閩南片-泉漳小片
廈門
tsɔ
51
上聲
文讀
tsau
51
上聲
白讀
閩語
閩南片-潮汕小片
潮州
tsau
53
陰上

閩語
閩東片-侯官小片
福州
tsɛu
31
上聲
文讀
tsau
31
上聲
白讀
閩語
閩北片-建甌小片
建甌
tse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1
  • 3.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5-14]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71
  • 5.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2]
  • 6.    平水韻 二十五有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7]
  • 7.    劉悦著.漢字中的生活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5.03:62-63.
  • 8.    鄭春蘭著.魅力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363.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735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805
  • 11.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13;146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5.
  • 13.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4]
  • 14.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27;439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92.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4]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