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連昌

鎖定
赫連昌(?-434年),一名赫連折,字還國,朔方郡朔方縣(今陝西省靖邊縣)人,十六國時期胡夏第二位皇帝,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三子 [1] 
身材魁岸,容顏俊美,初封太原郡公。真興六年(424年),平定雍州牧赫連璝之亂,冊立為太子。真興七年(425年),正式即位,年號承光。承光二年(426年),受到北魏攻擊,失守長安。承光三年(427年),喪失統萬城,逃往上邽。承光四年(428年),參加上邽會戰,馬失前蹄,兵敗受擒。
延和三年(434年),西逃途中,遭到殺害。其弟赫連定繼位。
本    名
赫連昌
別    名
赫連折
赫連還國
還國
所處時代
十六國胡夏
民族族羣
匈奴族
出生地
朔方郡朔方縣(今陝西省靖邊縣
逝世日期
434年
在位時間
425年 - 428年
年    號
承光

赫連昌人物生平

赫連昌立為太子

公元424年(真興六年)十二月,赫連勃勃準備廢黜太子赫連璝而改立幼子酒泉郡公赫連倫。赫連璝聽到這個消息,立即率兵七萬人北上進攻赫連倫。赫連倫率兵三萬人迎擊,雙方在高平(一作平城 [2]  )大戰。赫連倫兵敗被殺。赫連昌率騎兵一萬人襲擊赫連璝的大軍,斬殺赫連璝,收服了他的部眾八萬五千人,回到都城統萬。赫連勃勃非常高興,於是立赫連昌為太子。 [2]  [3] 

赫連昌北魏來伐

公元425年(真興七年)八月,赫連勃勃去世,太子赫連昌繼位,下令大赦境內,改年號為承光 [4-5] 
公元426年(承光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聽聞赫連勃勃去世,他的幾個兒子在互相爭戰,關中大亂的情況後,於是決定向西出兵討伐。就以輕騎一萬八千渡過黃河襲擊赫連昌。時值冬至季節,赫連昌正在大宴羣臣,魏軍突然殺到,上下頓時驚恐不安。太武帝的部隊到達黑水,離城三十餘里,赫連昌才倉促出戰。太武帝馳馬向前攻擊他們,赫連昌退卻逃入城中,未來得及關閉城門,北魏士兵乘勝進入他的西宮,焚燒西門。魏軍夜晚住宿在城的北部。次日,分兵四面出擊,掠搶該城居民,殺死或活捉數萬人,牲口牛馬達十幾萬,遷徙一萬多家居民而歸。 [6] 
後來赫連昌派遣弟弟赫連定在長安與北魏司空奚斤相對峙,太武帝乘其空虛又西出征伐,渡過君子津,率三萬輕騎,加速兼程而進。羣臣都勸諫道:“統萬城很堅固,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攻克下來的,而今我們輕軍討伐他們,進軍克敵不下,退兵又無保證,不如等步兵和攻城的器具一齊前行而去。”太武帝説:“用兵的計策,攻城是下策,不得已才用這一方法。如果攻城的器具同時帶上前往,賊軍就必定會恐懼而嚴防死守,如果攻城不能按時攻克,那麼我們會糧食用盡兵力疲勞,野外又搶奪不到東西,所以這不是上策。朕用輕騎到他的城下,而他先聽説有步兵現在只見騎兵到了,就必然心中不當回事,朕且用羸弱之師去誘敵出戰,如果能夠與我對戰一場,朕必可活捉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士兵們離開家鄉二千里路,又遇有黃河之險,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因此決戰我方有利,攻城我方就不利。”於是往前進軍。駐紮在黑水,把兵分置在深谷中埋伏起來,而只用少數兵力開到城下。 [7] 

赫連昌奔逃上邽

公元427年(承光三年)六月,赫連昌的部將狄子玉投降北魏,告訴太武帝説:“赫連昌讓人追他的弟弟赫連定,赫連定説:‘城牆這麼堅固高峻,不可以攻取拔下,等活捉了奚斤等人,然後慢慢前往,內外夾擊,哪有達不到目的呢?’赫連昌認為不無道理。”太武帝不高興,把軍隊退駐到城的北面,向赫連昌表示自己的虛弱。派遣永昌王拓跋健娥清等分別率五千騎兵,向西劫掠居民。遇上有軍士負罪,逃入赫連昌的城內,説我軍糧食用盡,士卒食用的是野菜,輜重還在後面,步兵大軍未到,攻打我軍正是便利時機。赫連昌相信他的話,帶領士兵出城,共有步兵騎兵三萬人。北魏司徒長孫翰等人説:“赫連昌的步兵戰陣難以打破,應避其鋒芒,暫且等待我們的步兵趕到,再一齊發起猛烈的攻擊。”太武帝説:“不對。我們遠道前來找賊軍打仗,怕的就是他們收縮不出,現在避開他們而不攻擊,就振奮了他們削弱了我們,不是辦法。”於是收集軍隊假裝敗北,引導敵軍追趕從而使之疲憊。赫連昌以為魏軍敗退,便吶喊着向前追殺,把兵陣分散成翼形的狀況。行至五六里,太武帝率兵猛衝,但夏軍的陣形不動,逐漸重新前行。遇上大風颳起,方術宦官趙倪奉勸太武帝重新改在後天再戰,崔浩呵叱了他。太武帝就把騎兵分成左右兩部以成掎角之勢。太武帝從馬上墜落,夏兵已經逼近,太武帝翻身上馬,飛騰衝殺,殺掉大夏尚書斛黎,又殺大夏騎兵十餘人,流箭射中了他的手掌,仍然奮勇擊殺不止。赫連昌軍隊大為潰敗,來不及進城,就奔逃到上邽(今甘肅天水),於是魏軍攻下大夏都城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 [8] 

赫連昌墜馬被擒

公元428年(承光四年),北魏平北將軍尉眷,圍攻赫連昌所在的上邽,赫連昌退到平涼據守。北魏大將奚斤率領軍隊抵達安定,與娥清、丘堆率領的大軍會師。奚斤軍中的戰馬染上温疫,大批死亡,士卒又缺乏糧餉,所以只好深挖溝塹,營造堡壘固守。奚斤派遣丘堆率軍隊到鄉村徵糧逼租,北魏士卒殘暴無端,大肆搶掠,對夏軍未加防備,赫連昌乘機進攻,丘堆軍大敗,只帶着幾百名騎兵逃回安定。赫連昌乘勝追擊,每天到城下搶掠,魏軍得不到糧秣,將領們深感憂慮。 [9] 
監軍侍御史安頡説道:“我們接受朝廷的詔命是要消滅敵寇,而如今我們卻被敵人包圍,困守孤城,即令不被敵人殺戮,也要受到軍法的懲罰,無論是進、是退都沒有生路。而各位王公還安穩地坐在那裏,就沒有克敵制勝的計謀嗎?”奚斤説:“現在我們的軍士沒有馬匹,用步兵來進攻騎兵,斷然沒有取勝的可能。只有等朝廷派救兵和戰馬趕來救援,內外夾擊敵人。”安頡説:“現在強敵在城外示威,我們城內的士卒精疲力盡,糧食又已經吃完,如果不立刻與敵人決戰,我們早晚之間就會全軍覆沒,救兵怎麼能夠等到呢?同樣是去死,決一死戰不也是可以的嗎?” [10] 
奚斤又以戰馬太少為理由,推辭不肯決戰。安頡説:“現在我們把各個將領的坐騎集中起來,可以湊到二百匹,我請求招募敢死的士卒,衝出城去打擊敵人,即使不能擊破敵人,也可以打擊他們的鋭氣。況且,赫連昌急躁無謀,卻輕率好鬥,常常親自出陣挑戰,軍中的士卒都認識他的模樣。如果設伏兵突然襲擊他,一定能生擒赫連昌。”奚斤仍然面有難色。安頡於是與尉眷暗中謀劃,挑選精騎等待時機。不久,赫連昌果然又來攻城,安頡出城應戰。赫連昌親自出陣與安頡交鋒,北魏的士卒都認出他的面貌,爭相圍攻赫連昌。正值狂風突起,塵沙飛揚遮天蔽日,白天如同黑夜一樣昏暗,赫連昌抵擋不住,打馬逃走,安頡在後緊追,赫連昌的坐騎突然栽倒,赫連昌墜馬倒地,於是被安頡生擒。 [11] 

赫連昌叛魏被殺

公元428年(承光四年)三月十三日,赫連昌被押解到平城,太武帝在西宮為赫連昌安排客舍,房間裏的日常用具都跟皇帝使用的一樣,又把自己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他,給他常忠將軍頭銜,並封為會稽公。 [12] 
太武帝常常讓赫連昌侍從在自己身邊,兩人單獨打獵,兩馬相併追逐麋鹿,深入高山危谷。赫連昌一向享有勇猛的威名,太武帝手下的將領們都認為太武帝不可這樣做。太武帝卻説:“天命自有定數,有什麼可畏懼的呢!”所以對赫連昌仍然親近,跟當初一樣。 [13] 
公元430年(神麚三年)三月十六日,太武帝進封赫連昌為秦王 [14] 
公元434年(延和三年)閏三月十一日,赫連昌背叛北魏,向西逃走。閏三月十三日,北魏河西邊哨將領抓住並殺了他。核實赫連昌謀反的事實後,太武帝下令將他所有的兄弟全部誅殺。 [15-16] 

赫連昌歷史評價

十六國春秋》:“身長八尺,魁岸美姿貌。” [17] 

赫連昌史書記載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 [18]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二》 [22] 
《十六國春秋·卷十六·夏錄》 [17] 
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 [23] 
北史·卷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 [24] 

赫連昌親屬成員

赫連昌父親

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赫連昌兄弟

陽平公赫連延
酒泉公赫連倫
大夏帝赫連定
河南公赫連滿
中山公赫連安
上谷公赫連社幹
廣陽公赫連度洛孤
丹楊公赫連烏視拔
武陵公赫連禿骨
赫連助興 [25] 
赫連謂

赫連昌妻子

始平公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女兒,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妹妹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昌,字還國,一名折,屈孑之第三子也。
  • 2.    《十六國春秋·卷十六·夏錄》:六年,勃勃將廢太子璝為秦王,以酒泉公倫為太子。璝聞將廢已,率眾七萬北伐倫,倫率騎三萬拒之,戰於平城為璝所敗,倫死之。太原公昌率騎一萬襲殺璝,率眾八萬五千歸於統萬。勃大悦,立昌為太子。
  • 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夏主將廢太子璝而立少子酒泉公倫。璝聞之,將兵七萬北伐倫。倫將騎三萬拒之,戰於高平,倫敗死。倫兄太原公昌將騎一萬襲璝,殺之,並其眾八萬五千,歸於統萬。夏主大悦,立昌為太子。
  • 4.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始光二年,屈孑死,昌僣立………改年永光。
  • 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月,夏武烈帝殂,葬嘉平陵,廟號世祖;太子昌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承光。
  • 6.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祖聞屈孑死,諸子相攻,關中大亂,於是西伐。乃以輕騎一萬八千濟河襲昌。時冬至之日,昌方宴饗,王師奄到,上下驚擾。四駕次於黑水,去城三十餘里,昌乃出戰。世祖馳往擊之,昌退走入城,未及閉門,軍士乘勝入其西宮,焚其西門。夜宿城北。明日,分軍四出,略居民,殺獲數萬,生口牛馬十數萬,徙萬餘家而還。
  • 7.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後昌遣弟定與司空奚斤相持於長安,世祖乘虛西伐,濟君子津,輕騎三萬,倍道兼行。羣臣鹹諫曰:“統萬城堅,非十日可拔,今輕軍討之,進不可克,退無所資,不若步軍攻具,一時俱往。”世祖曰:“夫用兵之術,攻城最下,不得已而用之。如其攻具一時俱往,賊必懼而堅守,若攻不時拔,則食盡兵疲,外無所掠,非上策也。朕以輕騎至其城下,彼先聞有步軍而徒見騎至,必當心閒,朕且羸師以誘之,若得一戰,擒之必矣。所以然者,軍士去家二千里,復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以是決戰則有餘,攻城則不足。”遂行。次於黑水,分軍伏於深谷,而以少眾至其城下。
  • 8.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昌將狄子玉來降,説:“昌使人追其弟定,定曰:‘城既堅峻,未可攻拔,待擒斤等,然後徐往,內外擊之,何有不濟。'昌以為然。”世祖惡之,退軍城北,示昌以弱。遣永昌王健及娥清等分騎五千,西掠居民。會軍士負罪,亡入昌城,言官軍糧盡,士卒食菜,輜重在後,步兵未至,擊之為便。昌信其言,引眾出城,步騎三萬。司徒長孫翰等言:“昌步陳難陷,宜避其鋒,且縱步兵,一時奮擊。”世祖曰:“不然。遠來求賊,恐其不出,今避而不擊,彼奮我弱,非計也。”遂收軍偽北,引而疲之。昌以為退,鼓譟而前,舒陳為翼。行五六里,世祖沖之,賊陳不動,稍復前行。會有風起,方術宦者趙倪勸世祖更待後日,崔浩叱之。世祖乃分騎為左右以掎之。世祖墜馬,賊已逼接,世祖騰馬,刺殺其尚書斛黎,又殺騎賊十人,流矢中掌,奮擊不輟。昌軍大潰,不及入城,奔於上邽,遂克其城。
  • 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魏平北將軍尉眷攻夏主於上,夏主退屯平涼。奚斤進軍安定,與丘堆、娥清軍合。斤馬多疫死,士卒乏糧,乃深壘自固。遣丘堆督租於民間,士卒暴掠,不設儆備,夏主襲之,堆兵敗,以數百騎還城。夏主乘勝,日來城下鈔掠,不得芻牧,諸將患之………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監軍侍御史安頡曰:“受詔滅賊,今更為賊所困,退守窮城;若不為賊殺,當坐法誅,進退皆無生理。而諸王公晏然曾不為計乎?”斤曰:“今軍士無馬,以步擊騎,必無勝理,當須京師救騎至合擊之。”頡曰:“今猛寇遊逸於外,吾兵疲食盡,不一決戰,則死在旦夕,救騎何可待乎!等於就死,死戰,不亦可乎!”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斤又以馬少為辭。頡曰:“今斂諸將所乘馬,可得二百匹,頡請募敢死之士出擊之,就不能破敵,亦可以折其鋭。且赫連昌狷而無謀,好勇而輕,每自出挑戰,眾皆識之。若伏兵掩擊,昌可擒也。”斤猶難之。頡乃陰與尉眷等謀,選騎待之。既而夏主來攻城,頡出應之。夏主自出陳前搏戰,軍士識其貌,爭赴之。會天大風揚塵,晝昏,夏主敗走;頡追之,夏主馬蹶而墜,遂擒之。
  • 1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三月,辛巳,赫連昌至平城,魏主館之於西宮,門內器用皆給乘輿之副,又以妹始平公主妻之;假常忠將軍,賜爵會稽公。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魏主常使赫連昌侍從左右,與之單騎共逐鹿,深入山澗。昌素有勇名,諸將鹹以為不可。魏主曰:“天命有在,亦何所懼!”親遇如初。
  • 14.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三月壬寅,進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二》:甲戌,赫連昌叛魏西走;丙子,河西侯將格殺之。魏人並其羣弟誅之。
  • 16.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三月甲寅,行幸河西。閏月甲戌,秦王赫連昌叛走。丙子,河西候將格殺之。驗其謀反,羣弟皆伏誅。
  • 17.    《十六國春秋·卷十六·夏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18.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19.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18]
  •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23.    《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24.    《北史·卷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4]
  • 25.    《魏書·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昌弟助興,先守長安,乙升至,復與助興棄長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