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蹏

鎖定
赫蹏,拼音hè tí,漢語詞語,亦作“ 赫蹄 ”,古代稱用以書寫的小幅絹帛。 [1] 
中文名
赫蹏
拼    音
hè tí
注    音
ㄏㄜˋㄊㄧˊ
出    處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

赫蹏詞語釋義

古代稱用以書寫的小幅絹帛。後亦以借指紙。

赫蹏詞語出處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 武 ( 籍武 )發篋中,有裹藥二枚,赫蹏書。” 顏師古 注:“ 鄧展 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 應劭 曰:‘赫蹏,薄小紙也。’”

赫蹏運用示例

宋 趙彥衞 《雲麓漫鈔》卷七:“《趙後傳》所謂‘赫蹏’者,注云‘薄小紙’,然其寔亦縑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習為詞命,童子入小學則教以應對,蓋赫蹏未興,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陳而口宣之。” 清 尤侗 《紀賑》詩:“赫蹄重封裹,筐篋與山齊。”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夫上世無竹帛赫蹏,獨取陶瓦任文籍之用。”
參考資料
  • 1.    赫蹏  .現代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