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

鎖定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是發生清末時期,發生在呂梁市方山縣的一起農民起義,因以為起義軍以赫赫巖山根據地,故得名。
中文名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
地    點
呂梁
性    質
農民起義
起義年代
清朝末年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事件背景

清朝末年,呂梁境內天災頻繁,兵匪橫行,宣統三年(1911),呂梁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赤地乾旱,寸草不生,四海荒蕪,餓蜉遍野。人們以吃草根樹皮充飢,然而,反動當局不僅不對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貧苦百姓加以體恤,反而強行預徵三年的田賦,苛捐雜税,逼的貧苦百姓賣兒賣女,家破人亡。《永寧州志》記錄的一首《貧民嘆》,就充分反映了當時貧苦人民的苦難生活。 [1]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事件經過

赫赫巖山 赫赫巖山
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走投無路的貧苦百姓揭竿而起。宣統三年(1911),生活在方山縣馬坊鎮周家溝赫赫巖山一帶的馬坊農民焦四則、海全則兩人率眾起義暴動,掀起了繼交山農民起義之後的又一次農民起義,他們手持大刀、長矛,抗拒官府,打擊土豪劣紳,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極大地鼓舞了貧苦農民的鬥志,受到百姓的擁戴,有民謠説“焦四則、海全則,為咱窮人作主張,大大王、二大王,他們常在不納糧”。
不到一年的時間,起義軍隊伍發展到一百多人,他們控制了赫赫巖數十里的地方,築工事,修堡壘,神出鬼沒打擊官府,離石縣知事謝恩承呈報上司多次派兵鎮壓,起義軍利用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靈活機動地擊敗了官兵的圍剿,沉重地打擊了反動政府的勢力。
民國元年(1912),離石縣大地主王保祚出任方山巡警官後,一直不敢派兵攻打,卻在背地裏耍起了陰謀詭計,他佯裝一副同情義軍的嘴臉,寫密信給焦、海二人,説什麼要與他們稱兄道弟,欲共圖大舉,騙得了焦、海二人的信任,暗地裏卻探聽虛實,部署兵力。這年秋的一天,王保祚詭稱邀焦、海二人下山議事為名,將焦、海二人騙到方山城北的關帝廟,假惺惺地設酒作宴,把焦、海二人用酒灌醉,綁送到離石縣公署,殘酷殺害,山上的義軍由於失去領導,羣龍無首,不久被官兵鎮壓了。 [1]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意義

赫赫巖農民起義的戰鬥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在方山縣歷史上是一次最有影響的起義。起義軍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不畏強暴,勇於反抗的鬥爭精神顯示了勞動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 [1] 

赫赫巖山農民起義附註

位於方山縣馬坊鎮周家溝東南角的赫赫巖山是馬坊鎮最高的山峯,山勢險峻,森林茂密。曾是明末清初交山農民起義的根據地。也是發生在方山縣境內最有影響的赫赫巖山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