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爾巴特學派

鎖定
赫爾巴特學派是赫爾巴特的門徒為宏揚和發展赫爾巴特學説而形成的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斯托伊、戚勒、萊因等。赫爾巴特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擁護普魯士君主制度的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以赫爾巴特心理學和倫理學為基礎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活動曾在德國享有盛名。1862 年萊比錫大學教授戚勒設赫爾巴特教育學講座,並仿效赫爾巴特在該校創辦教育研究所和實驗學校,1865 年出版闡述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的專著《教育理論基礎》,1869 年成立科學教育學學會,開展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傳播,並將赫爾巴特關於教材編排中的“相關”、“統一”和適應個人發展階段的思想發展為教材的“集中中心”説和“文化分期”論。 [1] 
中文名
赫爾巴特學派
定    義
赫爾巴特的門徒為宏揚和發展赫爾巴特學説而形成的學派
代表人物
斯托伊、戚勒、萊因
所屬領域
社會科學
與此同時,斯托伊在耶拿大學亦從事赫爾巴特學説的研究和傳播。1885 年,萊因接替斯托伊,繼續宣傳赫爾巴特思想,並主持以小學教學為主的教育實驗研究,後將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修訂為五段教學法。因斯托伊和萊因的推動,耶拿大學成為研究赫爾巴特理論的中心。學校按赫爾巴特思想研究、設計教學計劃,吸收來自歐美的學者討論赫爾巴特思想,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引發赫爾巴特運動。赫爾巴特的心理學亦隨之受到重視,主要心理學家有懷茲、拉察魯斯等。該學派的努力使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廣泛傳播,受到教育界多數人的贊同,並傳播到瑞士、英國、意大利和美國。參見“赫爾巴特”。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