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氏喙鯨

鎖定
赫氏喙鯨是喙鯨中的較小者,僅有兩次目擊記錄。
中文名
赫氏喙鯨
別    名
赫克氏喙鯨
形    狀
小背鰭成三角形
發現時間
1866年

赫氏喙鯨相關資料

赫氏中喙鯨是本科中體型較小的成員,頭顱也是中喙鯨屬中最小者。1866年首次發現,但是直至1975年也只有7具已經腐敗的標本,而且都在南半球。到了1978年才發現首例可辨認的雄鯨;已有20多具標本,其中4只擱淺在美國的加州,這顯示分佈地可能廣及北太平洋。少有關於活體的檢查報告,因為大多數的諮詢得自骨骼或頭顱。儘管如此,仍有量詞可能的目擊,都發生在加州:1976年7月,卡塔利娜島外海曾拍攝到一對赫氏中喙鯨;1978年9約,在聖 戈西方80公里處也發祥一對。
因為只有兩次可能的目擊記錄,所以有關行為的資料並不多。然而,赫氏中喙鯨可能是中喙鯨屬族羣數量較少者,因為在兩次目擊事件中,它們都顯得非常好奇,而且確實接近了船隻。假如這是正常的行為現象,沒有獲得更多的目擊經驗就有些奇怪(除非其數量真的極為稀少)。

赫氏喙鯨形體特徵

儘管有一派理論認為加州所見的赫氏中喙鯨應屬於較大的族羣,但是“成雙成對”可能是典型的族羣規模。身上的疤痕顯示雄鯨之間的打鬥非常普遍。  別名(舊稱:赫克氏喙鯨),歪嘴喙鯨,新西蘭喙鯨,雄性微有額隆,弦月狀噴氣孔極顯著,身上有擦痕,有時呈橢圓形,雄性尤為常見,小背鰭成三角形,末端圓鈍,後緣稍微向內凹(有個體差異),背部及後段呈暗灰或棕灰色,嘴喙比例上算短,呈淡灰或白色,牙齒上可能有藤壺附着,頭部稍小,胸鰭小,胸鰭前,後緣平行,腹部呈淡灰或白色,體型呈紡錘狀,肚臍周圍經常呈白色,尾幹狹窄。尾鰭:背部呈灰色;只有雄性尾鰭的腹面呈白色,成年者的尾鰭沒有凹刻(幼年時有小凹刻)。雄性的顎骨長在顎端附近的小型三角齒。

赫氏喙鯨出現區域

主要資訊得自南半球,似乎分佈於極地附近及南迴歸線的南方,呈現環繞極區分佈的狀況。多數的記錄來自新西蘭,但福克蘭羣島的福克蘭海灣,南非的洛特林河,塔斯馬尼亞的阿德文徹灣及南美洲南部的火地島等地也有報告。1975,1978,1979年,加州曾有四起擱淺事件。除此之外,五年內還有兩起可能的目擊事件,而且都在南加州的同一個小區域內。因此,無法確定赫氏中喙鯨在北太平洋的正常分佈,因為加州的這些個體可能只代表一小羣迷途者而已。反之,其分佈範圍也有可能更大,甚至擴及其他北方的温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