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欽斯

鎖定
赫欽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國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神學教授的家庭。1915年,赫欽斯就學於奧伯爾林學院,後因入伍中斷學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轉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21年畢業。赫欽斯自1923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1928年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1929年,赫欽斯應聘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推行“芝加哥計劃”,對這所大學進行改革。
中文名
赫欽斯
外文名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畢業院校
耶魯大學
出生地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

赫欽斯簡介

赫欽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國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神學教授的家庭。1915年,赫欽斯就學於奧伯爾林學院,後因入伍中斷學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轉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21年畢業。赫欽斯自1923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1928年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1929年,赫欽斯應聘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推行“芝加哥計劃”,對這所大學進行改革。與此同時,他又推行“名著教育計劃”,並專門設立了“西方名著編纂諮詢委員會”。
1937年,赫欽斯擔任了馬里蘭州聖約翰學院的兼職董事,幫助該學院實施以名著教育為主的教育計劃。
1951年,剛退休一年的赫欽斯擔任了福特基金會副主席。為了資助教育研究與實驗工作,他提議成立“教育促進基金會”。1954年,赫欽斯改任共和國基金會總裁。
1977年5月14日,赫欽斯因病去世。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美國高等教育》、《為自由而教育》、《教育中的衝突》等。

赫欽斯高等教育思想概述

1、大學應是燈塔,不應是鏡子;應引導社會,不應迎合大眾的淺近需求。
在赫欽斯看來, 大學“具有一種強烈而嚴肅的使命,這就是思考。大學是獨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個思想中心、一個獨立思想的中心,那麼它也是一個批判的中心”。大學成為一個獨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也是大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2、大學的教育目標,不應只着眼“人力”,而應着眼“人性”,培養有學識、有智慧、止於至善的人。
赫欽斯將大學教育的終極理想確定為智慧及至善。他認為,教育只注意培養人力而不注意培養人性,人類只懂得發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 其後果是相當危險的。最好的教育應是引導人們普遍向善的教育,即作為一個國家力量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教育應將被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導向道德、智慧、審美和精神成長。
3、教育應在特殊中見普遍,在短暫中見恆久,最實用的教育也是最重理論的教育。
赫欽斯認為:社會的產業技術越進步, 教育就越難側重專科。因為社會愈倚重生產技術,它的變革就愈迅速, 專科教育的價值就愈低。我們現在似乎可以肯定地説, 最實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論的教育。 “人心非器,知識亦非教育。教育是學校所傳授的知識已被遺忘以後尚且餘留的精華,諸如觀念、方法和思考習慣等。這些都是教育留給個人而光芒四射的結晶”。
4、最有價值的教育, 最應由教育承擔的教育是通才
赫欽斯認為,世界的事物、知識本來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由於人的認識能力的侷限,才把它人為地分成學科。只囿於單一學科的教授,肯定會成為井底之蛙。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就是必要的通才教育,通才教育也是辦好一所大學的必要條件。 [1] 

赫欽斯出版圖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