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伯特·莫里森

鎖定
赫伯特·莫里森(HerbertStanleyMorrison,1888—1965)男爵、英國工黨活動家。曾先後任倫敦郡哈克尼市市長、國會議員、運輸大臣、供給大臣、內政大臣和國內安全大臣。
中文名
赫伯特·莫里森
外文名
HerbertStanleyMorrison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65年

目錄

赫伯特·莫里森簡介

1942~1945年為戰時內閣成員。1951年任工黨的領袖、外交大臣。1959年退出政壇,封終身貴族。著有《政府與議會》、《社會化與運輸》等 [1] 

赫伯特·莫里森生平

莫里森男爵,1946年7月29日時代週刊 莫里森男爵,1946年7月29日時代週刊
倫敦東區警察的兒子,在這個藍領之家裏排行老三,一向與工黨內部的“貴族”作對。和戈登·布朗一樣,他也是單目失明而且嗜書成癖。他早年在商店裏賣茶葉與糖,1905 年開始政治活動。1914 年任倫敦工黨非專職書記。後任倫敦郡哈克尼市市長、1923—1924 年為下院議員,1929 年再度當選議員。曾任拉姆齊·麥克唐納第二屆內閣運輸大臣。大戰期間,歷任温斯頓·丘吉爾聯合內閣的供給大臣、內政大臣、國內安全大臣。1942 年11 月起為*英國戰時內閣成員。1945 年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後。歷任樞密院長、副首相,1951年為下院領袖。1951 年3 月出任外交大臣。1959 年退休。封終身貴族稱號 [2]  。著有《政府與議會》、《社會化與運輸》等。孫子彼得·曼德爾森也是工黨要人。
如果他在1931年沒有喪失議會席位,那麼成為工黨領袖(還有日後的首相)的就不會是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而是他,這一打擊令他始終無法釋懷。他轉而成為了倫敦郡議會上第一位工黨領袖以及由公務員、小商販教師及店主組成的新興階層當中最有影響力的發言人。這意味着他走的是中間路線,年輕的託利黨議員哈羅德·麥克米倫在三十年代中期曾建議他組織一個“中央黨”。儘管有這些經歷,再加上他長期從事組織協調工作的經驗,他依然對黨派沒有多大熱情。他這人十分平淡,家住城郊,娶了個少言寡語的妻子,兩人很少説話,總喜歡開着小車四處逛。邁克爾·富特形容他是“心腸軟的中產斯大林”。在政府裏他掀起了一股驚人的立法大潮——第一年就通過了70部法案。不過他並不擅長經濟,而且過於重視自己在報紙上的形象,每每遇到報社編輯都會拿出一堆剪報來抱怨。和他孫子一樣,他也是個積重難返的陰謀家,只要他一開始和別人交頭接耳,一定有人要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他同時也廣受歡迎,對選民充滿激情,在工黨內部人望甚高。如果他真的成了首相,很可能也會幹得很不錯。
參考資料
  • 1.    張柏然. 《英漢百科知識辭典》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1:第670頁
  • 2.    李巨廉 金重遠 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百科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