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頸鶴

鎖定
赤頸鶴,是鶴科鶴屬涉禽,有3個亞種。體型在鶴類中最大,是世界上最高的飛禽。幼鶴頭、頸有短的皮黃色或鏽皮黃色羽毛,上體黃褐色;越冬後的亞成體的頭、頸羽毛呈灰色,但雜有皮黃色羽毛。嘴淡綠褐色,端部色暗;腿和腳紅色。成鳥兩性相似,雌鶴略小。頭頂皮膚光滑呈淺灰綠色;頭側、喉及上頸的顆粒狀裸露皮膚呈橙紅色。全體灰色。 [9] 
赤頸鶴在中國僅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國外分佈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東南亞,澳大利亞,是唯一在亞洲喜馬拉雅山以南繁殖的鶴類。 [12]  棲息在距人較遠的自然沼澤、有蘆葦的淺水處、河流岸邊、池塘或稻田中。 [9]  社會性不強,性膽小而機警,常年以家庭或配偶為單位棲息與活動,清晨和傍晚覓食活動最為頻繁。 [11] 
中國西雙版納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赤頸鶴尚有一定數量,隨着人口大量增加和狩獵日益嚴重,以及沼澤地被開墾為農田,致使赤頸鶴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而被迫遷飛他處。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多次到西雙版納調查,未再見有赤頸鶴分佈,可能已經絕跡。 [9]  1989年,赤頸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0] 
中文名
赤頸鶴
外文名
Sarus Crane
拉丁學名
Grus antigone [7]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目
鶴科
鶴屬
赤頸鶴
亞    種
3亞種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  [8] 

赤頸鶴形態特徵

赤頸鶴
赤頸鶴(12張)
赤頸鶴是鶴類中體形較大的,體長為140-152釐米,體重12千克左右。主要的特點是頭、喉部和頸上部裸露無羽,皮膚為粗糙顆粒狀,顏色為鮮紅色,此紅色在繁殖期間更顯。頭頂平滑,呈灰綠色;嘴的基部有一個灰白色的羽斑。眼先有少許黑色的剛毛,頸的基部有時有一個白色的頸環緊鄰裸露的上頸部。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為黑色,內側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延長,覆蓋於淡灰色的尾羽上,其餘體羽均為灰色。虹膜橙色,嘴灰色或綠角色,跗蹠和趾肉紅色或粉紅色。 [2] 

赤頸鶴近種區別


赤頸鶴
體量
體長為140-152釐米,體重12千克左右
體重♂5100-7400克,♀4900-6000克;體長1300-1400毫米
特徵
體型在鶴類中最大,是世界上最高的飛禽。幼鶴頭、頸有短的皮黃色或鏽皮黃色羽毛,上體黃褐色;越冬後的亞成體的頭、頸羽毛呈灰色,但雜有皮黃色羽毛
臉上裸皮紅色,腿粉紅色,初級飛羽黑色,展翅時才可見;幼鳥體羽染金棕色;虹膜黃色,喙橘黃色,腳粉紅色;雌雄羽色相同,但雌鶴略小
圖片
赤頸鶴 赤頸鶴

赤頸鶴棲息環境

赤頸鶴為留鳥,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湖邊淺灘,以及林緣灌叢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在農田地帶。 [2] 

赤頸鶴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和成家族羣活動,秋冬季節有時亦集成數十甚至上百隻的大羣。性膽小而機警。主要以魚、蛙、蝦、蜥蜴、穀粒和水生植物為食,常成對或成家族羣在水邊和原野覓食,尤以清晨和傍晚覓食活動最為頻繁。
叫聲:響亮而持久的喇叭聲,通常成對地日夜於地面或飛行時鳴叫。叫時頸伸直,嘴朝向天空。 [2] 
大小量度:體長1400-1523毫米;嘴峯♂172-182毫米;翅600-675毫米;尾255-263毫米;跗踱310-355毫米。 [3] 

赤頸鶴分佈範圍

赤頸鶴分佈圖 赤頸鶴分佈圖 [4]
分佈於澳大利亞、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
地區滅絕: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旅鳥:孟加拉國。

赤頸鶴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8月,營巢於有稀疏樹木或灌叢的開闊平原草地和沼澤地上。巢由枯枝和草構成,每窩產卵2枚,偶見1枚,卵為乳白色,被有褐色斑點。 [2] 

赤頸鶴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學 名
1.
Grus antigone antigone
2.
Grus antigone sharpii
3.
Grus antigone gilliae
[5] 

赤頸鶴保護現狀

赤頸鶴保護級別

赤頸鶴種羣現狀

該物種被列為易危,因為它被懷疑遭受了數量的快速下降,這種預計還將繼續。濕地生境,獵捕和污染物的影響程度及環境質量的普遍下降,都導致該物種下減的結果。 [6] 
棲息地破壞:自1960年以後,將適宜該種營巢的沼澤濕地開墾為農田,靠近田壩區的低山地帶的熱帶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種植橡膠等經濟林木和作物,使其喪失了棲息地。
過度捕獵:亂捕濫獵致使該種數量下降,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