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道輻合帶

鎖定
赤道輻合帶(簡稱ITCZ)又稱熱帶輻合帶,它是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之間氣壓最低、氣流匯合的地帶,也是熱帶地區主要的、持久的大尺度天氣系統,有時甚至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它的移動、變化及強弱對熱帶地區的長、中、短期天氣變化影響極大。颱風的發生和發展與赤道輻合帶也有極密切的關係。 [1] 
中文名
赤道輻合帶
外文名
ITCZ,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地    區
熱帶地區
分    類
信風帶和無風帶
歸    屬
氣流輻合帶
特    徵
熱帶地區主要的大尺度天氣系統
影    響
對熱帶地區的天氣變化影響極大
後    果
引起颱風

目錄

赤道輻合帶位置

其位置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其平均位置1月在5°S附近,7月在12—15°N左右。在大洋上移動幅度較小,靠近大陸部分移動幅度較大,如在中國東南沿海到中南半島的經度上,移動在25°N到10°S之間,幅度達35個緯度。

赤道輻合帶類型

根據天氣圖上氣流匯合的情況,赤道輻合帶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無風帶,一種是信風帶。 [1] 

赤道輻合帶無風帶

無風帶,在輻合帶中,地面基本靜風,輻合帶正處於東風帶和西風帶之間,是東、西風的過渡帶。

赤道輻合帶信風帶

信風帶,它是東北信風東南信風交匯成一條漸近線形式的氣流匯合、氣壓最低的地帶。信風帶型的赤道輻合帶一般位於赤道附近地區,其輻合氣流由分別來自南、北半球的兩支偏東氣流組成。無風帶型的赤道輻合帶一般位於離赤道較北或較南的地區,其輻合氣流由一支來自北(南)半球的偏東信風氣流和另一支來自南(北)半球的越赤道氣流組成。由於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越赤道氣流逐漸轉變成偏西風(有時稱其為赤道西風),因而構成了東風帶和西風帶之間的輻合帶,在東西風帶之間的過渡區,表現為無風(或靜風)區。這種無風帶型的赤道輻合帶,也稱為季風槽或季風輻合帶,它們通常比信風帶型的赤道輻合帶要活躍,對流雲系的發展更旺盛。它們常常是熱帶雲團和熱帶氣旋的重要源地。 [1]  [2] 

赤道輻合帶特徵

熱帶輻合帶由於高温高濕、氣流輻合上升,利於對流雲系發展,多雷陣雨。由於輻合帶上經常出現擾動,故有利於熱帶低壓的發展。
參考資料
  • 1.    壽紹文.《中國天氣概論》.北京:氣象出版社, 2013.03
  • 2.    楊亞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