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茯苓湯

鎖定
赤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六。具有益氣温陽,進飲食,除脹滿之功效。主治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悶目昏,不思飲食。
中文名
赤茯苓湯
出    處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功    用
益氣温陽,進飲食,除脹滿
主治症狀
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悶目昏,不思飲食

赤茯苓湯組成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桔梗(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白朮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二兩,桂(去粗皮)三分。

赤茯苓湯用法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赤茯苓湯功用

益氣温陽,進飲食,除脹滿。

赤茯苓湯主治

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悶目昏,不思飲食。

赤茯苓湯方義

肝勞日久,疏泄失常,必致脾土不運,飲食不化,水濕不行,而見不思飲食、脅痛脹滿等症。治當疏養肝木,兼健脾土。方用赤茯苓為君,滲濕化濁,使濕濁祛,氣機暢,則肝氣疏,脾運健。臣以鱉甲滋陰潛陽而柔肝;白朮益氣補中,燥濕健脾。佐以桔梗、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暢氣機而疏理肝氣;肉桂、生薑温陽通脈,鼓舞氣血生長而養肝。諸藥合湊,肝勞虛寒得除,則脹滿必消,飲食自進。

赤茯苓湯加減化裁

納呆甚者,加白扁豆、人蔘。

赤茯苓湯使用注意

服藥期間忌寒涼食物。

赤茯苓湯附註

赤茯苓湯附方1赤茯苓湯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大腹子(銼)、五味子、桑根白皮(銼)、紫蘇莖葉(銼)、人蔘、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功用:消腫滿,進飲食。
主治:喘嗽。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赤茯苓湯附方2赤茯苓湯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人蔘、前胡(去蘆頭)、桂(去粗皮)各三分,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柴胡(去苗)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主治:胸脅短氣,妨悶不下食。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赤茯苓湯附方3赤茯苓湯

組成:赤茯苓、桂心、陳皮(炒)、大腹皮各五錢,甘草一分,高良薑一兩,吳茱萸三分。
功用:利水滲濕,温中理氣。
主治:脾虛濕盛,氣機阻滯之息賁。症見胸脅慢悶,咳逆上氣而痰多稀薄色白。現臨牀用於肺癌的治療。
出處:《醫學金針》卷三

赤茯苓湯附方4赤茯苓湯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半夏(湯浸七遍,切,焙)二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人蔘一兩,白朮三分。
主治:傷寒飲水過多,心下悸動不定。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赤茯苓湯附方5赤茯苓湯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蔘、羚羊角(鎊)各二兩,遠志(去心)、大黃(銼,炒)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功用:清熱平肝,養心安神
主治:陽氣厥逆,多怒而狂,頸脈復動。現可用於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等出現肝火旺而怒狂者,以及高血壓致精神症狀的治療。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1-5]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
  • 2.    丁元慶,柳長華.《精神病實用方》: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
  • 3.    齊元富,柳長華.《腫瘤病實用方》: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
  • 4.    歐陽兵,柳長華.《虛勞病實用方》:人民衞生出版社,1999
  • 5.    趙建成,謝繼增,楊建宇.《腫瘤方劑大辭典》: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