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石脂禹餘糧湯

(中藥)

鎖定
赤石脂禹餘糧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普濟方》引《直指》:固其下焦之功效。主治①《傷寒論》: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粳。服瀉心湯己,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②《證治準繩·類方》:大腸腑發咳,咳而遺矢。
名    稱
赤石脂禹餘糧湯
出    處
《傷寒論》
組    成
赤石脂、禹餘糧

赤石脂禹餘糧湯組成

赤石脂(碎)一斤,太乙禹餘糧(碎)一斤。

赤石脂禹餘糧湯用法用量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功用

固其下焦。

赤石脂禹餘糧湯主治

①《傷寒論》: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粳。服瀉心湯己,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
②《證治準繩·類方》:大腸腑發咳,咳而遺矢。

赤石脂禹餘糧湯文獻摘要

《經方直解》:“赤石脂禹餘糧湯,腸寒極而虛脱,則用藥宜直達至腸温之、澀之。是以方用赤石脂、禹餘糧,兩藥皆質重而性温,兼能澀腸。腸得温則功能正常,得澀則滑脱為止。”

赤石脂禹餘糧湯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虛其裏,邪熱乘其虛,故利;虛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無中焦之證,故曰病在下焦。澀可固脱,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鎮固,故用禹餘糧。然惟病在下焦可以用之。
②《寓意草》:禹餘糧甘平,消痞硬,而鎮定其臟腑;赤石脂甘温,固腸虛而收其滑脱也。
③《傷寒來蘇集》:利在下焦,水氣為患也。唯土能制水,石者,土之剛也。石脂、禹糧,皆土之精氣所結;石脂色赤,入丙,助火以生土;餘糧色黃,入戊,實胃而澀腸,雖理下焦,實中宮之劑也,且二味皆甘,甘先入脾,能堅固堤防而平水氣之亢,故功勝於甘、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