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眼鱒

鎖定
赤眼鱒,是鯉形目鯉科赤眼鱒屬的魚類動物,又稱赤眼魚、紅眼棒、胡串棒、桐杆子。赤眼鱒體長,略呈圓筒形,腹圓,頭呈圓錐形,吻鈍,口呈弧形;眼中大,近吻端,眼上半部具紅斑;鱗大,圓形;背鰭外緣平直,臀鰭短,尾鰭分叉較淺;腹膜深黑色;體背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及背部每個鱗片後緣有黑斑,組成體側的縱列條紋,背鰭深灰色,尾鰭後緣呈黑色,其他各鰭灰白色。 [10]  因瞳孔上、下各有一紅斑,故名。 [11] 
赤眼鱒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到珠江及海南省等江河湖泊區,向西達蘭州稍北,在亞洲東部、朝鮮半島西部亦有。赤眼鱒是中下層魚類,喜棲居於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水上漲時進入小河中。食性雜,以藻類和水生高等植物為主,兼食水生昆蟲、小魚和卵粒以及淡水殼菜等。 [10]  赤眼鱒適應性強,善跳躍,易驚而致鱗片脱落受傷。赤眼鱒2齡魚即可達性成熟, [12]  生殖期集羣活動,各水系的繁殖季節有所差異,一般為4~9月,盛產期為6~7月。 [10] 
赤眼鱒性温,味甘,歸胃經,可温中暖胃、益氣健脾,可用於治療胃氣虛寒、食慾不振、氣虛體弱、營養不良等。 [13]  赤眼鱒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商品魚售價高等優勢,其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江河主要優質經濟魚類之一,也是淡水養殖的熱門種類。因部分水域個體受到農藥和重金屬污染,赤眼鱒野生資源現狀不容樂觀,需加以保護和開發養殖。 [10] 
中文名
鱒魚
二名法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    綱
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鯉科 Cyprinidae
亞    科
雅羅魚亞科
赤眼鱒屬 Squaliobarbus

赤眼鱒動物學史

赤眼鱒是鯉形目鯉科赤眼鱒屬的魚類動物。又稱赤眼魚、紅眼棒、胡串棒、桐杆子。眼上緣有一紅斑故名赤眼、紅眼魚。 [4] 

赤眼鱒形態特徵

  • 外形特徵
體長筒形,後部較扁;腹膜深黑色;腹圓,銀白色;頭錐形,吻鈍;口呈弧形;眼中大,近吻端,眼上半部具紅斑;須兩對細小;體背側青灰色;背鰭深灰色,外緣平直,臀鰭短;體側各鱗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縱列條紋;鱗大,圓形,側線平直後延至尾柄中央;尾鰭深叉形、深灰具黑色邊緣,其他各鰭灰白色。 [4] 

赤眼鱒棲息環境

赤眼鱒屬中下層魚類,一般棲息於流速較慢的水中,水上漲時進入小河中。 [5] 

赤眼鱒生活習性

赤眼鱒行為特徵

赤眼鱒屬江河中層魚類,生活於江河湖泊中,適應性強。善跳躍,易驚而致鱗片脱落受傷。

赤眼鱒食性特徵

雜食性魚類,藻類、有機碎屑、水草等均可攝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

赤眼鱒分佈範圍

在中國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佈,在亞洲東部、朝鮮半島西部亦有。 [5] 

赤眼鱒繁殖方式

赤眼鱒繁殖及成熟時間

赤眼鱒性成熟早,二齡魚即可達性成熟,生殖期集羣活動。各水系的繁殖季節有所差異,一般為4~9月,盛產期為6~7月。卵淺綠色,沉性。 [6] 

赤眼鱒人工繁殖

1、親魚來源及培育
2001年11月份分別從邕江捕撈野生赤眼鱒成魚50組放進池塘培育,從邕江網箱養殖選出50組就地網箱培育,雌魚個體0.75千克以上,雄魚個體0.5千克以上,培育餌料均為羅非魚配合顆粒料。
2、試驗條件
親魚培育池為長方形片石池塘,面積1334米2,網箱為3米×4米×2.5米。產卵池為普通四大家魚的產卵池。2米2小型環道孵化池。催產藥物為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地歐酮(DOM)。魚苗培育池為面積200米2的長方形水泥池、面積667米2長方形片石池塘。
3、催產孵化情況
在5-7月份從池塘中起捕2次親魚,從網箱中起捕2次親魚進行催產。親魚挑選根據魚類性腺發育成熟的特徵進行。雌魚個體大,腹部膨大,手感柔軟富有彈性,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擴大潮紅。雄魚個體相對較小,輕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1。使用LRH-A2、DOM混合進行催產,均採用一次性注射,用量參考家魚用量,注射方法與四大家魚相同。
注:4月28日第一批、6月12日第三批催產親魚為池塘培育,因赤眼鱒善跳躍及逃跑,起捕率不高,催產親魚比較少。5月10日第二批、6月26日第四批親魚來源於網箱培育,成熟度很好。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 Cypriniformes:鯉形目 - Cyprinidei:鯉亞目 - Cyprinidae:鯉科 -Squaliobarbus:
學名: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
中文名:
赤眼鱒
中文拼音:
ChìYǎnZùn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1]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赤眼鱒魚苗培育
1、池塘培育
培育方法與家魚相同。
⑴池塘準備 本試驗使用池塘為普通片石池塘。在放苗前7天,按常規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水源為邕江水,進水用密網過濾,培育水質。
⑵魚苗放養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時後,魚苗遊動能力好,腸管完全形成,放苗下塘。由於赤眼鱒水花細嫩,水質的培育很重要,下塘頭5天,可投餵黃豆漿或熟蛋黃。之後過渡到豆粉、魚苗粉料,後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吃食為集羣吃食。
2、水泥池培育
因為第1、2批次孵化魚苗較少,決定在水泥池培育。
⑴水泥池準備 在放苗前2天,漂白粉消毒,加註邕江水,進水過濾,經檢驗毒性消失後下苗。
⑵魚苗放養 清水下池,水池配充氣機,必要時充氣增氧。魚苗下池後,投餵熟蛋黃,5天后,投餵鰻魚料,後期可投餵魚苗浮性料。期間,視水質變化及時衝換水,充氣增氧。
培育經驗小結
1、赤眼鱒的催產效應期比家魚短,僅為7小時左右,從受精卵到出膜的胚胎髮育時間也短,僅為14-18小時,而從出膜到腸管形成期時間則較長,為72小時以上,剛出膜的仔魚,卵黃囊很大,出池的水花也較家魚水花要細嫩得多。
2、採用與家魚相同的方法培育赤眼鱒魚苗或水泥池培育,成活率均很高,達90%以上,而且沒有發現病蟲害。
3、赤眼鱒無論小苗,還是親魚,都善跳躍,行動敏捷,魚苗還喜歡走邊,所以起捕時,起捕率不是很高。催產時也要注意在產卵池四周圍上1.5米高防逃網片。同時,由於赤眼鱒活動激烈的特性,操作時要輕柔,防止鱗片脱落受傷。
4、本次繁殖試驗,在網箱培育的親魚無論在受精率,還是孵化率方面都比池塘培育的要低,是由於密度還是營養的原因還有待研究(在池塘中,因尚有其它親魚要投餵青菜,這是與網箱不同的。)
養殖技術
  • 魚種放養
赤眼鱒 赤眼鱒
1.3月5日放養規格12~14釐米、尾重30克左右的赤眼鱒魚種,5號池 [2]  3000尾、畝放750尾,7號池5500尾、畝放786尾,同時配放規格100克左右的花、白鰱150尾,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消毒魚體。
2.套放青蝦。試驗池定產每畝僅400千克左右,其中赤眼鱒為300千克,花白鰱100千克,所以水質條件相對較好。青蝦與赤眼鱒也有相似的水質要求,為套養青蝦創造了基礎條件,而且繁殖的蝦苗也為赤眼鱒提供了天然的動物性餌料。每畝放養2000~3000尾/千克的幼蝦4千克左右。
  • 飼料投餵
使用的飼料為通用型精養魚配合浮性顆粒料,粗蛋白含量30%。每天上、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量為池魚體重的3%~5%,具體投餵量以投料後25分鐘基本吃完為準,實行定點投餵,將飼料投餵在用毛竹圍成的方框形食台中。赤眼鱒具有明顯的追食習性,所以定點投餵特別易於馴化,一般3天即可由撒喂收縮到食台。
除了每天投餵浮性顆粒飼料外,結合赤眼鱒喜食青綠飼料的食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浮萍或每天適量投放,以滿足赤眼鱒對青綠飼料的需求。
養殖條件
一、池塘條件
養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附近無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積2畝~5畝左右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釐米~40釐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進水
池塘應清除過多的淤泥,冬季乾池曝曬後,每畝用生石灰化漿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畝可施放經發酵腐熟的糞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後用60目篩絹過濾進水。
三、魚種放養
選健康活潑的優質苗種。魚種放入前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10分鐘。主養成魚的池塘,一般每畝放養冬片魚800尾~1200尾,混養塘每畝的放100尾~200尾。
四、飼養管理
1.飼料投餵。赤眼鱒屬雜食性魚類,藻類、有機碎屑、水旱草均可攝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主養池塘,採用全價配合顆料飼料為好,赤眼鱒的飼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還可撈取細綠藻及柔嫩、新鮮、適口的水草、黑麥草、蔬菜葉等作為輔助飼料。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餵飼料要堅持“四定”的投飼原則,還要根據天氣、水温、水質和魚的吃食情況,確定合理的投餵量。6月~7月及9月~10月攝食較旺盛,盛夏稍緩。
2.水質調控。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每天中午開增氧機1小時~2小時,晚上視天氣情況適時開增氧機,以防魚類浮頭。pH值保持在7~8.5之間。在養殖中、後期(特別在高温季節),要及時更換新水,使池塘水質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釐米~40釐米。10天~15天,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潑灑一次,使池水呈微鹼性,以利魚類的生長和魚病的防治。有條件的養户可根據池塘水質、水温等情況,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細菌等微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水質狀況。
3.日常管理。在養殖過程中,日常必須堅持勤觀察,勤巡塘,觀察水質變化,魚類的活動,攝食情況,有無病害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經常清除漁池周圍的垃圾,食台(場)上的殘餌,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項工作記錄。
水質管理
要求池水透明度基本控制在25~30釐米,做到保持水質爽活清新。從4月份開始逐步加註新水提高水位,高温季節達到2米左右。4~5月份每10~15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5~10釐米,6月份後的高温季節7~10天加註新水一次,結合水質狀況一般每次10~15釐米。並加強水體環境的管理,清除池邊雜草,及時撈除水中雜物殘餌,保持食場衞生,保證了良好的水質要求。
病害防治
1.每月潑灑一次氯敵殺菌寧進行水體殺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畝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節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態製劑。
4.對魚病做到及時發現、對症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個養殖期間僅在6月中旬7號池發現一次錨頭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維殺特殺蟲藥物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產量
5號池魚、蝦總產量1703.6千克,畝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鱒畝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鰱畝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蝦20.2千克。
7號池魚、蝦總產量2874.9千克,畝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鱒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鰱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蝦17千克。
效益
銷售總收入為78579.94元,其中赤眼鱒68277.3元,佔86.9%;花、白鰱4509.6元,佔5.7%;青蝦5793.04元,佔7.4%。畝銷售收入為7143.63元,其中赤眼鱒6207.03元(21元/千克)。生產總成本35922.15元,畝成本3265.65元(苗種費888元、飼料1557.65元、塘租400元、水電藥品220元、其它200元)。總效益為42657.79元,畝均效益3877.98元。
養殖小結
1.以投餵配合顆粒飼料為主,配以浮萍和套養青蝦提供天然動植物餌料的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飼料利用率,降低了飼料係數。
2.適當降低單產水平,配以濾食性魚類、套養青蝦的養殖模式和以加註新水為主的水質調控技術,體現了生態養殖的綜合效果。
赤眼鱒 赤眼鱒

赤眼鱒保護現狀

  • 種羣現狀
因部分水域個體受到農藥和重金屬污染,赤眼鱒野生資源現狀不容樂觀,需加以保護和開發養殖。 [9] 

赤眼鱒主要價值

赤眼鱒藥用價值

赤眼鱒性温,味甘,歸胃經,可温中暖胃、益氣健脾,可用於治療胃氣虛寒、食慾不振、氣虛體弱、營養不良等。 [7] 
藥名:赤眼鱒別名:、赤眼魚、紅目鱒、紅眼棒、紅眼魚、醉角眼、野草魚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歸經:胃經功效:暖胃和中;止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綱目》:鱒魚,處處有之。狀似鍕而小,赤脈貫瞳,身圓而
長,鱗細於鮮,青質赤章。好食螺蚌,善於遁網。
科屬分類:鯉科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虛寒泄瀉
生態環境:棲息於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或湖泊。為雜食性魚類。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骨髒,洗淨鮮用。
用藥禁忌:患瘡瘍疥癬者慎服。
功效分類:温裏藥
性味:味甘;性温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赤眼鱒的肉。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赤眼鱒經濟價值

赤眼鱒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商品魚售價高等優勢,其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江河主要優質經濟魚類之一,也是淡水養殖的熱門種類。 [8] 

赤眼鱒食用價值

赤眼鱒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赤眼鱒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09 千卡
蛋白質 18.1 g
脂肪 4.1 g
膽固醇 76 mg
87 mg
2 mg
186 mg
291 mg
59 mg
0.65 mg
6.4 mg
0.02 mg
0.56 mg
78.8 μg
維生素A 1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8 mg
煙酸(煙酰胺) 4.7 mg
維生素E 1.7 mg
展開

赤眼鱒病害防治方法

赤眼鱒赤皮病

又叫赤皮瘟、擦皮瘟,魚體體表無損時,病原體難以侵入魚的皮膚:只有當魚體受嚴重擠壓或機械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損時,病原菌容易乘虛而入,引起發病。症狀: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黏液變色,尤其魚體腹部和兩側最明顯,呈塊狀病灶,背鰭或全部鰭基部充血,鰭的末端腐爛,鰭條間組織被破壞。嚴重時可腐爛至骨,病魚身體瘦弱,不吃食,春末夏初較為常見。
預防措施:
①捕撈和運輸種苗時,操作要細心,儘量減少魚苗的受傷程度。
②放養前剔除明顯受傷的魚種。
③用5~10毫克/升濃度漂白粉浸泡10~20分鐘。
④發病季節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使水體分別呈1毫克/升、0.3毫克/升濃度,每半月一次。
治療方法:
①全池遍灑漂白粉或二氧化氯,使水體分別呈1.2毫克/升、0.5毫克/升的濃度,隔天一次,連續2次。
②把病魚放入2%~5%的食鹽水內浸洗10~20分鐘。
③用氟哌酸拌料投餵,按池內魚體總重計算,第一天每50千克魚用藥5克,第二天用藥量減半,加喂藥餌時應制成軟顆粒投餵療效更好。

赤眼鱒細菌性爛鰓病

發生爛鰓病的池塘水質普遍較差,在魚種培育階段較多,成魚養殖中也有發生,往往與細菌性腸炎和寄生蟲性鰓病同時發生。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離羣獨遊,常浮於水面,受驚後緩緩下沉,撈起病魚後發現鰓絲從邊緣起腐爛,甚至透明,俗稱"開天窗"。
預防措施:
①注重改善養殖環境,合理投餵,視養殖塘口養殖產量高低、水質、水温等具體條件靈活確定預防藥物使用的品種和間隔時間,生長旺季每月使用1~2次藥物,內服和全池潑灑綜合運用,清除食台殘渣。5~9月間不定期用漂白粉等消毒食台。
②注排水系統完善,患病塘口的池水不能流入其他池塘,患病魚應深埋或煮熟投餵畜禽。
③高温季節全池潑灑生石灰不少於2次,淤泥厚、水質差、載魚量大的塘口每月施生石灰一次,用量為15~20千克/畝·米。
④從4月開始進行預防,每隔半月用二溴海因0.1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2毫克/升全池(箱)潑灑消毒1次。
治療方法:
①要結合水質調節,先用"殺菌紅"水體消毒一次,然後內服"魚康寶"5~7天,至不再死魚後可換水一次,並再用一次水體消毒劑,保持透明度在30釐米以上。
②外用。用二溴海因0.3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5毫克/升全池(箱)潑灑,隔天再用一次。
③內服。在飼料中添加0.05%的恩諾沙星或氟苯尼考製成藥餌飼料。

赤眼鱒細菌性出血病

目前赤眼鱒得細菌性出血病的情況較少,但已有發生。病程短,死亡率高,往往損失很大。病魚表現為眼眶邊緣有絲狀或溝狀出血,胸腹部有大塊出血狀,發病的池塘一般底質較差,底泥發臭,水質較差。
治療方法:①每畝1米水深水體用殺菌紅200毫升全池潑灑,隔天再用一次。②飼料中添加"魚康寶"殺滅體內細菌,用"高穩易還原Vc"提高魚體免疫力,連用3~5天可治癒,之後再用兩天鞏固療效。⑧病癒後要使用微生物製劑,如淨水複合菌、益菌消毒劑等,改善水質,以防再次發病。

赤眼鱒寄生蟲性鰓瓣病

主要是剁管蟲、車輪蟲、指環蟲等,此病赤眼鱒在魚種到養殖階段均有發生。
症狀:指環蟲病除了夏季高温季節沒有發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發生,病情嚴重時魚會停止攝食,同時容易發生缺氧浮頭,鏡檢時在一個視野下發現5個以上的蟲子就應該及時用藥。車輪蟲病在夏秋季節較為流行,病魚容易缺氧,首先表現為吃食減少,鏡檢可在鰓及鰭條、尤其是尾鰭上發現大量車輪蟲。
治療方法:
①魚種放養前用8毫克/升濃度的硫酸銅浸浴,在水温10~20℃時浸浴20分鐘左右。發病季節定期在食場周圍用硫酸銅、硫酸亞鐵掛袋。發病時用5∶2的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全池遍灑,使池水呈0.7毫克/升濃度。
②指環蟲原體引起魚病採取徹底清塘和魚種浸洗。清塘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濃度。魚種在放養前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洗,水温10~20℃時浸洗20~30分鐘。
③每畝1米水深用聚維酮碘200~300毫升,第二天用"百蟲克"150~200毫升。
④內服,飼料中按幹分之一的比例加入"魚蟲快克",連用3~5天。

赤眼鱒中毒

由於赤眼鱒屬於兇猛的肉食性龜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很容易對有毒物質產生富集。隨着工業有毒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農田中農藥使用濃度的提高、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接流入漁業水域、自身污染的加重、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及添加劑的亂用等,更增加了赤眼鱒中毒、畸變、商品質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的危險。赤眼鱒受毒物的危害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水源水質不好,進水時,注入了有毒污水;二是通過食物或直接從水體中吸入了有毒物質,部分有害物質富集,組織器官受到破壞,造成生理機能代謝失調,嚴重時可致死;三是防治病蟲害時,藥量超標使用。
症狀:不同藥物對赤眼鱒的毒害不相同,其表現亦不一樣,較為明顯的有體表充血、發紅,尾鰭顫動不定,鰓蓋張開,遊動失常或翻滾、急竄或側仰,最後進入麻痹昏迷狀態,側躺在淺水處,乃至死亡。
防治方法:
①加強水源監測工作,嚴格掌握注入水的質量。
②病害防治時,準確丈量水體,對症下藥,根據用藥的品種、天氣、水温等選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對混套養殖赤眼鱒的病害防治同樣如此,對部分敏感性較強的藥物應慎重使用,從而減少藥害。
③對輕度中毒的赤眼鱒,應及時撈出放於無毒水體中暫養。
④對赤眼鱒中毒較重的養殖池,應在處理的同時清除底泥,待藥性消失後方可繼續飼養。
⑤凡自己加工(或購買)的赤眼鱒餌料,配方要合理、科學,更不得添加禁用藥物。平時投餵的魚、蝦等動物性餌料以及購買的配合飼料,都應查明來源,防止誤用有污染的(或有毒)餌料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赤眼鱒注意事項

赤眼鱒像其他大多水產養殖品種一樣,在養殖過程中免不了要發生細菌性、真菌性或寄生蟲疾病,同樣需要進行病害防治。由於其對不同魚藥的敏感性不一樣,下面就赤眼鱒對幾種常用魚藥的敏感性介紹一下,以服務於養殖生產。
1.生石灰在生產上常規使用的遍灑濃度為14~20毫克/升,實驗結果表明,生石灰對赤眼鱒的安全濃度為9.018毫克/升。生石灰的最低致死濃度為25.1毫克/升,可引起赤眼鱒10%的死亡率。故生產上宜根據池水條件謹慎使用。
2.三氯異氰脲酸廣泛用於魚類細菌病的防治。其安全濃度為0.136毫克/升,而常規潑灑濃度為0.1~0.5毫克/升,實驗結果顯示,0.398毫克/升的三氯異氰脲酸可引起赤眼鱒10%的死亡率,故應慎用。
3.值得提出的是,赤眼鱒對一些藥物的敏感性高於一般淡水魚類,對幾種常用藥物的敏感性依次為:硫酸銅>三氯異氰脲酸>福爾馬林>生石灰>食鹽,安全濃度(毫克/升)依次為:0.11、0.136、5.561、9.018、 895.4,故在生產上要特別注意。

赤眼鱒其他內容

夏花培育
  • 池塘條件
(1)進排水方便。(2)配備有必要的增氧設施。(3)池塘面積在1畝~3畝。(4)池塘形狀和環境條件:魚苗池為長方形東西向,四周無高大樹木和建築物。(5)保水深1m~1.5m。(6)池塘淤泥厚度在15cm以內。
  • 清塘消毒
(1)漁池清整:挖出過多淤泥,將池底整平。清除雜草,改善漁池的環境和通風日照。
(2)清塘消毒:魚苗放養前1周生石灰乾池清塘,留水深0.3m,用量為150kg/畝~200kg/畝。放苗前應試水。
  • 過濾進水
赤眼鱒魚苗下塘前每畝施腐熟發酵的有機肥150kg~200kg,同時每日潑灑適量的豆漿,以這樣的方式培育水質,肥效快、效果好。2天~3天后,用密眼網布縫製1.5m~2.0m長的網袖過濾進水,將魚苗池水位加至0.6m~0.8m。
  • 魚苗放養
(1)放苗前經試水,證明毒性消失,可以放苗。
(2)放苗時間:選擇在清晨水温較低時放苗。
(3)放養密度:一般每畝水面放養赤眼鱒魚苗8萬尾~10萬尾,同一池應放同一批魚苗。
(4)緩苗:凡是運輸的魚苗,須先緩苗後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運輸的魚苗,半小時左右,即可下塘。
(5)開食:魚苗下塘前緩苗10分鐘~15分鐘後將苗放入網箱中,喂以蛋黃,一般每10萬尾魚苗喂1個雞蛋或鴨蛋黃。
  • 餵養管理
投餵管理。用黃豆磨成豆漿潑入池中進行投餵,操作過程中應注意黃豆磨漿前須帶水磨漿,每畝水面每天需用黃豆2kg,5天后增至3kg~4kg,具體應根據水質肥度再適量增減。一週後逐漸減少豆漿使用量,增加糠麩和次粉用量。15日後投餵破碎料,同時引食。魚苗下塘前3天每日潑灑3次,以後每日潑灑2次。
  • 水質管理
分期注水。在魚苗入池時,池塘水深70cm;然後每隔2天~3天加水1次,每次注水5cm~10cm。注水時需用密眼網過濾,防止野雜魚和其它敵害進入漁池,同時避免水流直接衝入池底把水攪渾,注水時間和數量要根據池水肥度和天氣情況靈活掌握。 魚苗下塘10天后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以保持良好的水質。
  • 巡塘
每日早晨和下午各巡塘1次,以防可能出現的浮頭。
培育池應有專人負責投餵、調控水質、沖水、清潔衞生等日常工作,每天定時進行監控溶氧、PH、温度等日常工作。
  • 夏花出池
(1)魚苗經過20天左右,一般已達2.5cm~3cm左右,出池前一天須停食,拉網以後將夏花入網箱,將網箱沿池周緩慢行進20分鐘~30分鐘即可計數出池。
(2)夏花充氧運輸。夏花運輸採用氧氣袋充氧運輸。5小時以內用雙層尼龍袋充氧運輸,用規格0.7m×0.4m的尼龍袋裝水1/4,每袋放苗1500尾,5小時~10小時每袋放苗1000尾~1200尾。夏花運輸一般以早晚運輸為宜,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可採用井水、冰塊降温運輸。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