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區,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中部,贛江上游,東鄰于都縣、安遠縣,南接信豐縣,西連章貢區、南康區,北與興國縣、吉安市萬安縣接壤,總面積2993.09平方千米,佔贛州市總面積的7.6%,佔江西省總面積的1.8%
[21]
。截至2022年10月,贛縣區下轄12個鎮、7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28]
。截至2021年末,贛縣區户籍人口為66.05萬人。
[27]
贛縣區歷史沿革
編輯先秦
東周前,屬古揚州。
春秋
處於吳、楚邊域。
戰國
前期處於越、楚邊域,後期為楚地。
秦
屬九江郡地。
西漢
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贛縣,屬豫章郡,縣治益漿溪。
新莽
東漢
建武元年(25年),改九江郡復豫章郡名。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分豫章置廬陵郡,贛縣屬之。
三國
孫吳嘉禾五年(236年),分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贛縣屬之。同年析贛縣地置平陽縣。
西晉
太康三年(282年),改南部都尉為南康郡,贛縣屬之。
太康末(289年),縣治徙葛老故城(今贛州市章貢區水東一帶)。
東晉
永和五年(349年),郡、縣治徙章貢二水間(今贛州市區)。
南北朝
劉宋,改郡為國,贛縣屬南康國。
齊,復南康郡。
梁、陳因之。陳時,贛縣與南康縣互易名。
隋
平陳廢郡為州。
開皇九年(589年),因虔化水取名虔州。同年平固縣歸併贛縣。
唐
贛縣屬虔州。
五代
宋
開寶八年(975年),複稱州,贛縣仍屬虔州。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析贛縣7個鄉(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
南宋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因“虔”字為虎頭,含殺意,非佳名,奏準取章貢二水合流意改稱贛州。
元
屬贛州路。
明
屬贛州府。
清
沿明制,屬贛州府。
中華民國
先後直隸省、贛南道、第十一行政區、贛南專區、第九行政區、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贛縣解放,成立贛縣人民政府。同時期贛州鎮設立縣級贛州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69年7月,縣城由贛州市徙梅林鎮。
贛縣區行政區劃
編輯贛縣區區劃沿革
贛縣區內行政區劃,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至清末,行坊、鄉、都、圖制。城區設8個坊,即東坊、南坊、西坊、北坊、城東坊、城西坊、水東坊、水西坊。城外設6個鄉,即四會鄉、大由鄉、章水鄉、雲泉鄉、長興鄉、愛敬鄉。坊、鄉下均設圖,鄉、圖之間置都。
清同治年間設8坊、6鄉、50都、109圖。每圖10甲,每甲10户。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3年(1914)改劃全區為10個區團。至民國36年,全區共有43個鄉(鎮),轄485個保、5147個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區三分之二以上地域屬中華蘇維埃區域。
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贛縣區蘇維埃政府在江口成立。轄白鷺、田村、清溪、良口等區。
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擴大到18個區,120多個鄉。現區轄的韓坊、王母渡、小坪和陽埠鄉的部分地區,當時成立了牛嶺區、南區和下南區,共17個鄉,屬信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區、鄉、村制。全區設韓坊、桃江、大埠、沙石、水西、沙地、湖江、水東、茅店、江口、南塘、龍口12個區。
1950年6月,全面劃鄉,設置11個區,116個鄉、833個村。
1958年9月,全區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成立17個人民公社和1個墾殖場,區、鄉全部撤銷。
1984年5月,實行政社分設,建立鄉人民政府,下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
1986年,全區共設1個鎮、20個鄉、305個行政村、3190個村民小組。
1988年,田村、江口、王母渡鄉撤鄉建鎮。
1989年,沙地鄉撤鄉建鎮。
1989年12月,湖江鄉分設湖江、湖新、古田3個鄉。
1991年,沙地鎮分設攸鎮鄉。
1994年起,南塘(1994年)、吉埠(1995年)、茅店(1996年)、五雲(2000年)相繼撤鄉建鎮。
2000年,全區有9個鎮、15個鄉,315個行政村,3224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社區。
2011年11月,儲潭鄉撤鄉設鎮。
2015年1月,韓坊鄉撤鄉設鎮,全區設12鎮(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雲、湖江、儲潭、韓坊),7鄉(大埠、陽埠、大田、長洛、石芫、三溪、白鷺),276個行政村,3237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社區。
[6]
贛縣區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60704100000 | |
360704101000 | |
360704102000 | |
360704103000 | |
360704104000 | |
360704105000 | |
360704106000 | |
360704107000 | |
360704108000 | |
360704109000 | |
360704110000 | |
360704111000 | |
360704201000 | |
360704202000 | |
360704203000 | |
360704204000 | |
360704207000 | |
360704208000 | |
360704209000 | |
360704400000 | 江西贛縣經濟開發區 |
贛縣區地理環境
編輯贛縣區位置境域
贛縣區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東鄰于都、安遠,南接信豐,西連南康、贛州市章貢區,北與萬安、興國接壤。境域形似人耳狀。縣境最南為韓坊鎮水口村,距縣城78千米;最北為白鷺鄉梘坑村,距縣城69千米;最東為三溪鄉古茂村,距區中心56千米;最西為沙地鎮湖溪村,距區中心63千米。南北長約91千米,東西寬約34千米,總面積為2993.09平方千米,摺合29.93萬公頃,佔贛州市總面積的7.6%,佔江西省總面積的1.8%。贛縣區人民政府駐地梅林鎮,處區境中部偏西,距贛州市中心城區7千米,距省會南昌市430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484千米。
[23]
贛縣區地形地貌
贛縣區境域屬丘陵山地。地勢東南高,中、北部低,東部和南部重巒迭嶂,迂迴起伏,其間夾有山間條帶狀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中部和北部多為丘陵,大小河流縱橫其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境內地貌屬中低山丘陵地形。
不同巖性的抗風化及抗侵蝕能力的差異形成不同地形、地貌形態。變質岩區一般抗風化能力強,多為高山峻嶺,植被條件好,無明顯流失,全區約有1565.3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52.4%。花崗岩區易風化,風化層厚,多為山頂渾圓的低山丘陵,植被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全區約有1057.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35.4%。砂礫岩(頁岩)區,不少頁岩易於風化,一般地形較平緩,多為緩丘崗地。
巖性和構造奠定了贛縣區地形地貌發生發展的基礎。東南、東北邊緣地勢高峻,並逐漸向西北方向傾斜,羣山重迭,迂迴繞綣。境內有平江、桃江、貢水、贛江4大主流,錯綜其間,彼此切割成贛州盆地和桃江、韓坊、田村等大大小小的盆地和山間條帶狀谷地。境內主要地貌類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崗地5種。
[6-7]
中山地形
分佈在贛縣區東南面的長洛、大埠、小坪鄉及北緣田村瑞峯山周圍,及西緣與章貢區交界處,海拔在800米以上,相對高度500米,面積119.50平方千米,佔總土地面積的4%。其間800米以上的山峯有25座,最高峯為水雞崬,達1185.2米,為縣境最高點。
低山地形
海拔在500—800米之間,相對高度300—500米。主要分佈在贛縣區大埠、韓坊、長洛、大田、吉埠以及茅店、湖江、石芫、白石、田村等鄉鎮邊緣地區。五雲、沙地、陽埠、王母渡等鄉鎮也有小面積低山。面積878.2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29.4%。
高丘地形
海拔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100米,遍佈全區各地。面積1389.06平方千米,佔贛縣區總面積的46.5%。
低丘地形
海拔在200—300米之間,相對高度20—50米。主要分佈在平江、桃江、貢江、贛江沿河兩岸。面積400.2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3.4%。
崗地和平原地形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10—20米。主要分佈在4大主流及其主要支流的丘間盆地,一般呈饅頭狀散佈或壠狀相間平列,坡度和緩,面積200.1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6.7%。湖江鎮古田張屋村海拔82米,為區境最低點,也是贛南最低點。
山脈
贛縣區境屬南嶺山系。東南與東北面,九連山、武夷山脈經南康、信豐、于都和興國等縣逶邐入境,兩兩成對地向桃江、平江和贛江傾斜;西北面,羅霄山經萬安、南康等縣蜿蜒入境,甸卧在贛江的西岸。區境內的山脈主要有5條。
九連山餘脈:贛縣區東南部2條山脈是龍南九連山的餘脈,分別沿桃江的兩岸向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韓坊、王母渡、小坪、大埠、長洛、大田,到江口的貢水南岸結束。這條山脈為區境內的主要山脈,全長55千米,寬約15千米。整條山脈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11座,其主峯就是小坪鄉的水雞崬(海拔1185.2米)。沿桃江西岸的一條經由陽埠、王母渡、大埠,到大田鄉的貢水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3千米。這條山脈上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峯4座。
武夷山系于山餘脈:贛縣區東北部2條屬武夷山系于山的餘脈,分別沿平江兩岸向西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三溪、南塘、吉埠,到江口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20千米,寬大約5千米。這條山脈中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峯3座。西岸的一條經由白鷺、田村、南塘、吉埠、白石、石芫、湖江、儲潭、江口,到茅店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6千米。這條脈上較高的山很少,只有田村與萬安縣交界處的瑞峯山海拔是823.3米。
羅霄山系諸廣山餘脈:贛縣區西北部屬羅霄山系諸廣山餘脈,在區丁北,自章貢區、南康市入境,沿贛江向北延伸,經由五雲、沙地等鄉鎮,甸卧於贛江兩岸,長約15千米,寬約5千米,有海拔600米以上山峯8座。
[6-7]
贛縣區氣候特徵
贛縣屬中亞熱帶丘陵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
氣候特徵
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太陽輻射較弱,冷暖變化顯著,降水變率大。也就是説,春早夏長,秋短冬暖,春夏之交多洪澇,秋冬兩季雨量稀。
四季特徵
春季氣温漸升,雨日漸多,往往寒暖交替,氣候多變,常有陰雨和低温天氣出現,時有冰雹發生,春末夏初相對濕度最大,進入黴雨季節;夏季海洋季風強盛,天氣高温高濕,形成大範圍降雨或暴雨,為年降水量集中的時間,盛夏與伏秋季節天氣炎熱乾旱,但有時受颱風影響,出現颱風雨或颱風暴雨,有時也出現地區性的對流性不穩定的雷陣雨,歷時短,範圍不大;秋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受北方乾燥冷空氣控制,秋高氣爽,晝夜温差較大,濕度小,有小陽秋天氣;冬季天氣乾燥寒冷,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有時會出現陰雨天氣,但降雨量不大。
[6-7]
贛縣區水系水文
贛縣區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贛江上游區。境內有贛江、貢江、桃江和平江4大河系。把全區分成4個水域。平江、桃江注入貢江,貢江匯章江入贛江。境內河網密佈,有大小河流708條,總長度2383千米。其中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02條,主流在縣境內共長182.7千米。平均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為0.8千米。
桃江、平江、貢水、贛江,分別由居龍灘、翰林橋、峽山、棉津水文站監測記載這4條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等各種水文資料數據。各站的年最高、最低水位變幅多數為5—10米,各站年最高水位大多出現於4—6月,最低水位多出現於11月至來年1月。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現的月份與水流變幅月份相同。1986—2000年,全區平均年降水量為1398.3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天數為165天。2011年,年均降水量1870.3毫米,最多時6月,為285.6毫米,最少時10月,為10.7毫米。2014年,年均降水量1104.0毫米,最多時5月,為305.8毫米,最少時10月,為0.5毫米。河川徑流量和降水量的變化規律相似,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每年4—9月為汛期,防汛任務艱鉅。全區地表水資源量為20.88億立方米(含農業灌溉用水還原量在內),人均和畝均水量分別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
[6-7]
贛江
贛江是贛縣區境第一大河,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主流貢水,發源於贛閩交界的武夷山石寮崬(石城縣南)。流經瑞金、會昌、于都、贛縣,在章貢區北與章水匯合始稱贛江。章貢區以上為贛江上游。章貢區以下到吳城河段為贛江干流。贛江在贛縣區自儲潭鎮陳屋入境,北流經五雲、湖江、古田、沙地、攸鎮,在小良崬入萬安縣境。縣境內河長45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5條。
貢水
貢水又稱貢江,是贛江河源。漢時稱湖漢水。流經瑞金、會昌、于都,沿途納湘水、濂水、梅江等支流。自江口徐屋入境,流經江口塘納平江、茅店信豐江口納桃江,於梅林鎮章貢村入章貢區。縣境內河長36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條。
桃江
桃江也稱信豐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於贛粵交界九連山脈冬桃山東麓,流經全南、龍南、信豐,流經王母渡觀音山下入境,經王母渡、大埠、大田、茅店信豐江口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67.7千米,有集雨面積10千米以上支流38條。
平江
平江又名瀲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於興國縣和寧都縣交界桂花山東麓。流經興國,至南塘石院村入境,經南塘、三溪、吉埠、江口,於江口塘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34千米。平江是全國第二條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4條。
[6-7]
贛縣區土壤類型
贛縣區土壤共有7個土類,15個亞類,51個土屬,96個土種。主要土類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山地黃壤面積1939.4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65%。紅壤面積22.21萬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4.34%。是全縣主要土類。紫色土面積1.33萬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46%。草甸土面積1202.74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40%。石灰土面積228.34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8%。2014年全縣總耕地面積28386.67公頃,其中水稻土面積2.48萬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2.07%,耕地總面積的87.36%,是全縣主要耕作土壤。2014年,全縣土地總面積29.93萬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1.79%,人平土地0.47公頃。其中山地面積為23.93萬公頃,佔總土地面積的79.95%;水面1.57萬公頃,佔總土地面積5.25%;村莊道路22.39萬公頃,佔總面積74.81%。
[25]
贛縣區自然災害
贛縣區自然資源
編輯贛縣區水資源
贛縣區水資源較豐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過境水三個部分。地表水平均徑流深650毫升,地面徑流量19.34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動量,據估算為4.49億立方米,佔河川徑流量的23.1%。區內4大河流由外縣入境,徑流量年平均為270.7億立方米。
贛縣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贛縣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26636.59公頃(39.95萬畝)
其中,水田23912.14公頃(35.87萬畝),佔89.77%;旱地2724.45公頃(4.09萬畝),佔10.23%。沙地鎮、田村鎮、韓坊鎮、湖江鎮等4個鎮耕地面積較大,佔全區耕地的40.65%。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448.69公頃(9.67萬畝),佔全區耕地的24.21%;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7252.32公頃(10.88萬畝),佔27.23%;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1427.77公頃(17.14萬畝),佔42.90%;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239.26公頃(1.86萬畝),佔4.65%;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68.55公頃(0.40萬畝),佔1.01%。
(二)種植園用地(園地)11667.31公頃(17.50萬畝)
其中,果園10351.21公頃(15.53萬畝),佔88.72%;茶園148.81公頃(0.22萬畝),佔1.28%;其他園地1167.29公頃(1.75萬畝),佔10.00%。種植園用地(園地)主要分佈在王母渡鎮、陽埠鄉、韓坊鎮、南塘鎮等4個鄉鎮,佔全區種植園用地(園地)的56.69%。
(三)林地224396.50公頃(336.59萬畝)
其中,喬木林地207954.19公頃(311.93萬畝),佔92.67%;竹林地8832.48公頃(13.25萬畝),佔3.94%;灌木林地2043.28公頃(3.06萬畝),佔0.91%;其他林地5566.55公頃(8.35萬畝),佔2.48%。韓坊鎮、湖江鎮、沙地鎮、大埠鄉等4個鄉鎮林地面積較大,佔全區林地的37.51%。
(四)草地401.93公頃(0.60萬畝)
其中,無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401.93公頃(0.60萬畝)。
(五)濕地30.78公頃(0.05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二級地類全部為內陸灘塗,面積30.78公頃(0.05萬畝)。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674.83公頃(23.51萬畝)
其中,城市用地1227.02公頃(1.84萬畝),佔7.83%;建制鎮用地1551.08公頃(2.33萬畝),佔9.89%;村莊用地12006.28公頃(18.01萬畝),佔76.59%;採礦用地751.64公頃(1.13萬畝),佔4.80%;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38.81公頃(0.21萬畝),佔0.89%。
(七)交通運輸用地5206.21公頃(7.81萬畝)
其中,鐵路用地488.65公頃(0.73萬畝),佔9.39%;公路用地1471.01公頃(2.21萬畝),佔28.25%;農村道路3246.55公頃(4.87萬畝),佔62.36%。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598.18公頃(18.90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7600.44公頃(11.40萬畝),佔60.33%;水庫水面832.89公頃(1.25萬畝),佔6.61%;坑塘水面1952.9公頃(2.93萬畝),佔15.50%;溝渠2149.00公頃(3.22萬畝),佔17.06%;水工建築用地62.95公頃(0.09萬畝),佔0.50%。湖江鎮、沙地鎮、大埠鄉、江口鎮等4個鄉鎮水域面積較大,佔全區水域的47.88%。
[22]
贛縣區生物資源
贛縣區礦產資源
贛縣區人口
編輯贛縣區經濟
編輯贛縣區綜述
2021年,贛縣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9.2%,增幅分別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0.1、0.3個百分點,在全市居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89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75.11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2.19億元,增長9.7%。全區三次產業之比由上年的11.9:30.8:57.3調整為10.7:32.4:56.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57.34億元,增長11.3%,佔GDP比重為67.8%。
[27]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贛縣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增速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1.2、2.0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市第2位。工業投資增長29.2%,排名全市第2位。三次產業投資之比由上年的0.7:53.9:45.4調整為1:62:37。
[27]
財税收支
2021年,贛縣區財政總收入25.95億元,同比下降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32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分別低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2.8、12.1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市第17位。
[27]
人民生活
2021年,贛縣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0元,比上年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8元,增長9.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8.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4.0%。
[27]
贛縣區第一產業
2021年,贛縣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54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農業產值18.74億元,增長8.3%;林業產值5.38億元,增長9.5%;畜牧業產值14.92億元,增長10.2%;漁業產值2.17億元,增長7.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2億元,增長14.5%。
[27]
贛縣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贛縣區1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50.51億元,同比增長34.6%;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均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0.1、0.3個百分點,位於全市第4位。從產品產量看,大米51590噸,增長57.3%;鋁材6691噸,下降27.9%;包裝專用設備217台;口罩38510萬隻。
[27]
建築業
贛縣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贛縣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低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3.53億元,增長157.8%;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6.07億元,增長0.8%;住宿業實現銷售額1.04億元,增長30.2%;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2.79億元,增長38.6%。
[27]
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
房地產業
2021年,贛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9.9億元,比上年下降0.1%。房屋施工面積267.27萬平方米,下降0.1%;房屋竣工面積24.46萬平方米,下降34.8%;商品房銷售面積115.49萬平方米,增長37.7%;商品房待售面積6.64萬平方米,下降2.4%。商品房銷售額80.94億元,下降34.7%。
[27]
旅遊業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贛縣區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18.49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增長3.0%。其中住户存款餘額258.98億元,比年初增加25.57億元,增長9.9%。各項貸款餘額313.37億元,比年初增加37.50億元,增長13.6%。存貸比由上年的89.3%調整為98.4%,提高了9.1個百分點。
[27]
贛縣區交通運輸
編輯贛縣區交通
贛縣區處在贛州市區的“二環線”上,是閩南9市、贛州市東部8縣(市)下贛州、上京九、達105國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經濟增長帶和贛龍鐵路經濟增長帶的十字交匯點,境內贛江通達長江至海外;105、323國道和贛粵高速公路縱橫縣境連接東南沿海開放城市。
[8]
公路
105國道、323國道呈十字型縱貫區境,西接贛粵高速公路,東接昌廈一級公路。
高速建有G45大廣高速贛粵段、G76廈蓉高速瑞贛段、S4503贛州繞城高速公路、G6011興贛高速等。
鐵路
航空
贛縣區距贛州黃金機場約23千米。截至2019年12月,機場已開通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廈門、青島、常州、南寧、濟南、西安、珠海、寧波、哈爾濱、三亞、鄭州、湛江、南京、貴陽、遵義、天津、桂林、温州、長沙、武漢、延安的國內航線以及泰國芭提雅的國際航線。
[4]
[9-10]
贛縣區運輸
2021年,贛縣區公路貨物運輸量1750萬噸,增長7.4%;運輸週轉量455825萬噸千米,增長7.0%。公路旅客運輸量689萬人次,下降4.3%;運輸週轉量33865萬人千米,下降14.6%。
[27]
贛縣區社會事業
編輯贛縣區科技事業
2021年,贛縣區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獲批在“中國稀金谷”建設,是稀土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贛州高新區批覆至今在全國排名前進29位,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百強。高新技術企業佔規上企業70%以上,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27]
贛縣區教育事業
2021年,贛縣區普通高中招生6175人,在校學生18694人,畢業生4730人。普通初中招生9925人,在校學生30700人,畢業生11592人。普通小學招生7569人,在校學生50107人,畢業生9894人。
[27]
贛縣區文化事業
22021年,贛縣區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13800户。2021年,贛縣區全區完成本台新聞採、編、播323期1624條,專題節目15期;完成上級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用稿1939條,其中:中央級52條、省級302條、市級1585條。
[27]
贛縣區衞生事業
2021年,贛縣區投入衞生健康支出28065萬元,同比下降51.8%。截至2021年末,贛縣區擁有衞生機構32個,其中,醫院1所,衞生院24所,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牀位2992張,衞生技術人員270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842人。
[27]
贛縣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贛縣區城鎮新增就業4315人,新增轉移勞動力765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6%。開發上線“贛縣區智慧就業”微信小程序,新建贛縣區人力資源市場,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34場,累計有125家企業提供15000多個就業崗位,達成錄用意向3200多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22.13萬元,發放疫情期間失業補助金138.6萬元。
[27]
贛縣區基礎建設
2021年,贛縣區完成21個片區41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近5000户、2萬餘人,實施了全省最大、標準最高、受益羣眾最多的井前家園集中連片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視頻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完成棚户區改造499户,建成安置房1916套。梅林大街西延連接水東組團道路竣工通車,建成公共停車場6處,新建停車位810個,新增充電樁1200根;新購置新能源公交車36輛,新增100路、22路等公交線路;新建遊園公園2處,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網格化管理”、“社區夜話”舉措在全市推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位列全市第三。引進海外倉等一批項目,南方金屬貿易集散中心等8個項目竣工。實施“決戰三年、暢通贛縣”道路提升行動,啓動G323江口至梅林大橋段、G105五雲至石巖前段、X805義源至大田等項目建設,完成公路新改建96.8千米、修復提升64.9千米,改造危橋4座。華能瑞金電廠二期建成投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3.2萬千瓦,建成梅林南、湖沙線等一批輸變電工程,新建農村電網154.6千米,改造低壓線路325.9千米。實施農村飲水“百日攻堅行動”項目12個,改造提升小型供水工程45處,受益人口2.75萬人。完成南塘、吉埠圩鎮、城區儲潭段、茅店段防洪工程建設,5個水庫除險加固進展順利。實施5G網絡覆蓋提升工程,建成5G基站258個。完成稀金大數據中心一期建設。
[24]
贛縣區環境保護
贛縣區平安建設
贛縣區歷史文化
編輯搶打橋
搶打橋,是贛縣白鷺村獨有的一種古老的習俗。正月初七迎彩燈結束後,緊接着就是有一羣赤膊短褲的彪悍後生,簇擁一個“井”字形的粗大的木架——打橋,竄到祖堂——世昌堂上,點燭焚香之後,禮炮轟鳴,鼓樂喧天,眾手高擎打橋,三起三落,重重地擊地三下,雷爆般怒哄三聲:“發!發!發!”人潮便決堤山洪般地湧出祖祠來到祠外廣場。參加爭奪的勇士使出吃奶的力氣,把打橋搶往各自的目標——事先拜託他們幫忙的,準備領打橋的那户人家。
打橋象徵“打(大)發”,大家都以領到它為榮。尤其是那祈求添丁生子的家族,願望更加迫切,企圖領到打橋,帶來好運、心想事成。想領打橋的人越多,搶打橋之戰就越激烈。搶打橋常常通宵達旦,才見分曉。原先各為其主的勇士們,此時共同到唯一幸運的那户領“打橋”者家中,握手言歡,開杯暢飲。末了捎上東家慰勞的兩筒麻餅,回家養精蓄鋭去了。
[26]
放“添丁炮”
“添丁”寓意着人丁興旺、家族繁榮。在贛南客家的老輩人習俗規矩裏,過去一年裏,誰家生了男孩,在來年的正月初二到元宵散燈的時段,家族中的長輩約定好日子,到村裏的家族祠堂中請喝“添丁酒”、放“添丁炮”,為添丁接喜迎興旺,也為過年增添了喜慶氣氛。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人們燃放“添丁炮”,更多要表達的是對國富民強、興旺發達、迎春接福的喜悦之情。“添丁炮”,這一傳統民俗,正在以一個新的起點,繼續響徹贛南的村落,寄予着希望與幸福。
[26]
擂擂茶
客家擂茶(30張)
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間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裏由舞蹈者腳上綁着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台,因此深受羣眾喜愛。
[26]
中秋佳節燒瓦塔
手工造紙工藝
手工造紙又叫“土法”造紙,是指由發明造紙術經歷代流傳的,不用機械或僅用非常簡單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
[26]
迎彩燈
“迎彩燈”作為贛南客家人的傳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贛南客家人祈福的一種形式。
[26]
贛縣區風景名勝
編輯
客家文化城(60張)
贛縣境內紅色旅遊景點豐富。有“江口會議舊址”、江口貿易分局舊址、白鷺福神廟紅軍軍團長以上會議舊址、田村“進士第”舊址、三十年代初國民軍建的碉堡永固樓、紅軍長征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戰鬥發生地、長征路上渡過的第一條江——桃江、大埠暴動舊址等22處。
[6]
寶華寺 | |
契真寺 | |
儲君廟 位於贛縣儲潭鄉圩上,歷史悠久,素有“千里贛江第一廟”之美譽。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晉刺史朱瑞置儲君於此,故而得名。古廟佔地二千多平方米,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廟前刻有《廣濟古廟》、《唐朝勒封》等旨牌。儲君廟不僅是道教聖地,而且是古建築的傑出精髓。其廟有一角倒塌,後經多次修補都自動倒掉,無法修回原貌。儲潭鄉還有儲山、天宮寺、儲君閣、贛州八景之一的“儲潭曉月”就在這裏,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 |
白鷺村 | |
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生態園 | |
贛縣文昌閣 | |
寶蓮西湖 |
贛縣區地方特產
編輯贛縣區特產有:沙地板鴨、陽埠腐竹、無則添魚絲、贛南蜜餞、荸薺糕、吉埠貢芋、汶溪綠茶、甜菊糖、湖江蜜棗、田村温柑、南塘臍橙、茅店葡萄、儲潭果薺、韓坊香菇、長洛蜜糖、贛縣茶油、王母渡紅瓜子等。還有黃元米果、倒菜、擂茶、燙皮、蝴蝶魚、糯米酒等客家小吃,品種繁多。
[6]
贛縣區著名人物
編輯曾幾(1085—1166年)南宋詩人。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
羅亦經(1911—1991年)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徐光華(1913—2010.6.6)河南省軍區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保山(1915—1972年)南塘鎮清溪村人,總參謀部三部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遊好揚(1916—1991年)瀋陽軍區原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贛縣區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贛縣傾力打造“生態山水花園”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12]
- 2. 縣情簡介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04]
- 3. 最後7個貧困縣脱貧 江西25個貧困縣實現全部脱貧退出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4-26]
- 4. 贛縣撤縣設區為“贛縣區”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10-16]
- 5. 贛州市贛縣區正式揭牌 .客家新聞網.2016-12-28[引用日期2016-12-28]
- 6. 縣情簡介 .中共贛縣區委辦公室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8]
- 7. 自然地理 .中共贛縣區委辦公室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4-22]
- 8. 區位交通 .中共贛縣區委辦公室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4-22]
- 9. 贛州民航2019年冬航季新增4個通航點 .大江網贛州頻道.2019-10-31[引用日期2019-11-08]
- 10. 直飛泰國芭提雅 12月30日贛州市首條國際航線正式開通 .大江網贛州頻道.2019-12-28[引用日期2019-12-29]
- 11. 唐代古剎——寶華寺 .贛縣投資招商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12. “契真寺” .贛縣投資招商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13. 贛州市贛縣白鷺村,濃厚的贛南客家文化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14. 小桂林——三溪寨九坳圖片及介紹 .中共贛縣區區委 [引用日期2017-05-01]
- 15. 贛縣文昌閣-贛縣區黨務公開網 .贛縣區黨務[引用日期2020-11-29]
- 16. 贛縣寶蓮湖光 .贛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29]
- 17. 天津大學新任校長鍾登華 .天津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7-03-22]
- 18. 歷史名人 .贛縣政府網[引用日期2016-11-03]
- 19. 關於表彰2019年度全省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的通報 .江西消防網[引用日期2020-08-15]
- 20.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1]
- 21. 區情簡介 | 贛縣人民政府 .贛縣區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7-22]
- 22. 贛州市贛縣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中共贛縣區委員會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1]
- 23. 區情簡介 .贛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1]
- 24.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共贛縣區委員會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30]
- 25. 自然地理 .贛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03]
- 26. 民俗風情 .贛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04]
- 27. 贛縣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贛縣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28]
- 28. 贛縣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3-04-2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