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贛州公園

鎖定
贛州公園位於贛州市老城區文清路64號,是贛州城區最早的一個綜合性公園,總面積2.97公頃。
贛州公園原為南贛巡撫治所,明弘治八年(1495)由都御史金澤創建。清康熙四年(1665),撤銷巡撫,改為贛南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巡道丁煒闢其左為甓園。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園中建有豐台山、便池、春雨軒、撫琴堂、玉蘭連理館等建築。1933年夏,贛州市政公署將道署舊址開闢為贛州公園,1944年改名中正公園。建國後,複名贛州公園。
中文名
贛州公園
地理位置
贛州市章貢區文清路64號 [1] 
總面積
2.97公頃
性    質
綜合性公園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7:00-23:30

贛州公園自然環境

贛州公園新貌
贛州公園新貌(5張)
園內古木參天,是贛州市民經常的消暑納涼、晨練之地。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園中建有豐台山、便池、春雨軒、撫琴堂、玉蘭連理館等建築。道光二十六年巡道李本仁將園中的名勝概括為“甓園十二景”。即:大廓步月、曲徑疏泉、西軒古桂、北富新竹、層霄閣影、別墅書聲、桐院鳴琴、柏堂棲鶴、南樓讀畫、東籬問菊、林亭延爽、池館停雲。現在贛州公園成為市民觀賞、遊覽、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

贛州公園公園歷史

贛州公園歷史悠久,該園原為南贛巡撫治所,明弘治八年(1495)由都御史金澤創建。清康熙四年(1665),撤銷巡撫,改為贛南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巡道丁煒闢其左為甓園。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園中建有豐台山、便池、春雨軒、撫琴堂、玉蘭連理館等建築。
1933年夏,贛州市政公署將道署舊址開闢為贛州公園,並向南擴大,面積達2.97公頃。1933-1934增建圖書館、北大門門樓、可憩亭、樂樂亭、南大門等建築。南大門由余漢謀題寫“贛州公園”扁額。公園建設費(預算)為1.31萬元(銀元),由惠和公典及各商幫、會館分攤。1936年建造景陽精舍。1940年建造勵志社、新贛南博物館等建築。1944年改名中正公園。
建國後,複名贛州公園。園內有博物館、民眾教育館(後改為文化館)等單位(後遷出)。1955年6月,開設茶點服務部。1956年拆除景陽精舍,開闢動物園,1957年6月對外開放。1959年7月為紀念贛州解放十週年,在園中央新建解放十週年紀念碑。1960年在公園東部建茶點服務部,面積400平方米,單層磚木結構,仿古建築。1987年12月拆除該建築,新建贛州地區老幹部活動中心。1973年編制贛州公園改建規劃,1978年開始實施。至1983年,先後完成鏡湖景區盆景園、花卉陳列室、悦園等一批園林建築。在佈局和建築形式上採用江南古典園林傳統手法。
2001年5月19日,市委、市政府順乎民意,對贛州公園進行開放改造。拆除公園圍牆,改造公園景點,於7月1日竣工。改造後的公園與大環境融為一體,視野開闊,層次簡潔,集娛樂、休閒為一體,是江西省第一個免費開放的城市公園。
2005年11月29日,對原動物園進行拆牆透綠,並改建成休閒綠地,增添了部分綠地和石質桌椅,共增添休閒面積近6000㎡,同年12月底竣工。

贛州公園旅遊特色

公園環境優美,歷史底藴濃厚,為居民日常休憩之所。毗鄰贛州宋代古城牆以及贛、章、貢三江交匯之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