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防江卒六首

鎖定
《贈防江卒六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組詩。這六首詩約作於宋金嘉定和議簽訂前後。組詩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戍邊士卒思念家鄉親人的愁苦以及他們在聲聲慨嘆中衰老的悲劇心理,生動逼真地描寫了戰爭的殘酷,揭露了將帥的昏庸無能,對戍邊士卒的悲慘命運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詩寫得深沉激壯,發人深省。
作品名稱
贈防江卒六首
作    者
劉克莊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贈防江卒六首作品原文

贈防江卒六首
其一
陌上行人甲在身,營中少婦淚痕新。
邊城柳色連天碧,何必家山始有春
其二
壯士如駒出渥窪,死眠牖下等蟲沙
老儒細為兒郎説,名將皆因戰起家。
其三
昨者邳徐表奏通,聖朝除吏遍山東。
新來調卒防秋浦,又與山東報不同。
其四
身屬嫖姚性命輕,君看一蟻尚貪生。
無因喚取談兵者,來向橋邊聽哭聲。
其五
戰地春來血尚流,殘烽缺堠滿淮頭
明時頗牧居深禁,若見關山也自愁
其六
一炬曹瞞僅脱身,謝郎棋畔走苻秦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諸賢會笑人 [1] 

贈防江卒六首註釋譯文

贈防江卒六首詞句註釋

⑴防江卒:駐紮在淮水前線的士兵。
⑵家山:指家鄉。
⑶渥窪: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境,傳説產神馬之處。
⑷牖:窗户。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
⑸邳:邳州。徐:徐州。當時是金國統治地區。
⑹嫖姚:指漢代名將霍去病。
⑺烽:烽火,也稱烽燧,古時在邊境設烽火台,遇有敵情,則燃烽火以報警。堠(hòu):瞭望敵情的堡壘。淮頭:淮河邊上。
⑻明時:太平時期,也作政治清明時期解。頗牧:廉頗和李牧,戰國時代趙國的名將。深禁:警衞森嚴的深宅大院。這是一句反語,因為當時全兵壓境,並不太平,但將軍們依舊躲在深宅大院玩樂,而且他們的本領也絕比不上頗、牧。
⑼關山:這裏指邊疆。
⑽“一炬”句:指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中,周瑜率領孫權、劉備的軍隊,用火政計將幾十萬曹兵殺得大敗,曹操本人僅得幸免一死。南家偏安,所以在歷史上推尊蜀漢,視為正統,以赤壁之戰曹敗劉勝為正義的勝利。一炬,一把火。曹瞞,指曹操。曹操小字阿瞞。
⑾“謝郎”句:這裏以歷史事實表明不能坐失良機,必須積極抗金。謝郎,指謝安。苻秦,晉時五胡十六國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君主姓苻。這裏指前秦君主苻堅。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戰中,苻堅派了近百萬的軍隊大舉侵略東晉,而主持這次反侵略正義戰爭的宰相、征討大都督謝安,卻大會親友,還和他的侄兒前鋒都督謝玄下圍棋,態度非常鎮定。由於他掌握了敵人的弱點,結果把苻堅打得大敗。
⑿地下諸賢:指死去的周瑜、謝安等人。 [1]  [5] 

贈防江卒六首白話譯文

其一
身上穿着鎧甲的徵人在路上跋涉,心中想着家中的親人眼角又有了淚痕。
邊城周圍楊柳依依,連天一片碧綠色,為什麼一定只有家鄉才有春天呢。
其二
像渥窪出產的神馬一樣的壯士,最後就如窗下的小蟲兒一般死於戰事。
老儒生仔細地給年輕人解釋,那些名將都是因為戰爭起家的。
其三
日前邳徐地區向朝廷上表通道已經打開,聖明的朝廷派遣官吏遍佈山東。
可是新近調遣叔祖來防禦秋浦地方,又 跟山東所報告的形勢不同。
其四
士卒在嫖姚將軍屬下戰鬥,性命真是不值錢,可是你看那螻蟻尚且貪生。
無來由叫那些談論軍事的人,來到淮河橋邊聽戍卒的哭聲。
其五
戰場春風吹拂,殷紅的鮮血還四處橫流,滔滔的淮河岸邊滿目都是殘烽缺堠。
太平時光將軍居住深宅大院,如果見到關山恐怕也要發愁。
其六
赤壁灰飛煙滅,曹操丟盔棄甲落荒逃;淝水風聲鶴唳,謝安從容弈棋等捷報。
在官府文書中,每年照例地提起江防這件事,難道就不怕地下諸賢嗤笑。

贈防江卒六首創作背景

這組詩共六首,當作於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嘉定和議前後。南宋與金,以淮水為界,因此江淮之間實為抵禦金兵的前線,保衞京城的屏障。從嘉泰四年(1204)宋韓侂冑定議伐金,一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議和,這二十年中,雙方經常發生戰爭,互有勝負。韓侂冑在軍事條件準備得很不充分的情況下,舉兵北伐以致被金兵反撲過來,直到江邊。詩人劉克莊激於愛國熱情,對邊境情況以及國家在軍事方面存在的危機非常擔心,《贈防江卒六首》正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詩中“居深禁”的“明時頗牧”,可能就是指的這位權臣。
劉克莊寫這組詩的目的恐怕正如杜甫諸將》中所説的“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昇平”,因此題曰“贈防江卒”,實是贈守邊將,希望他們幡然悔悟,加強邊防,抗擊敵人,做一個周瑜謝安式的將領,打一場赤壁、淝水之戰似的勝仗。 [1]  [5] 

贈防江卒六首作品鑑賞

贈防江卒六首整體賞析

《贈防江卒六首》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戍邊士卒的悲劇心理。他們常年戍邊,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整日愁苦不堪。但由於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他們有志難酬,在聲聲慨嘆中衰老。同時,這組詩還逼真地描寫了戰爭的殘酷,揭露了將帥的昏庸無能,對戍邊士卒的悲慘命運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
第一首詩涉及戍邊徵人與閨中思婦兩方面,實際上是寫徵人對家中親人的設想。“邊城柳色連天碧,何必家山始有春”與王昌齡閨怨》中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首詩寫士卒征戰沙場,出生入死,而最後功成名就的是將領。此詩猶如“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己亥歲二首》)的翻版。第三首詩寫宋朝前線和各地防務都很緊張。徐州邳州原被金國佔領,此時出現了有利於宋朝的形勢,宋朝有意收復這些地方。很多士卒被調往在秋浦地區加強戍守。第四首詩寫防江士卒的不幸命運。守邊戰士個人生死在將領眼裏已經不重要,但是就算螻蟻也是愛惜自己性命的。後兩句表達了士卒對統治者能善待戍邊戰士的期望。第五首詩表現作者對普通戰士的關懷,對前線防務不修的深切憂慮,對不顧國家安危泰然安居後方的將領感到痛心,並作了辛辣的諷刺。起句“戰地春來血尚流”,嚴正地表明,前線戰爭仍在不斷髮生,情勢仍然吃緊,僅在今年春天,戰士們仍在流血作戰。第二句“殘烽缺堠滿淮頭”告訴人們:千里淮河沿線,烽殘堠缺,武備荒弛,對敵方的警戒全無。第三四兩句“明時頗牧居深禁,若見關山也自愁”,詩人沉痛地指出,當時不僅邊防不修,負責軍事的某些將軍,他們不是在前方指揮戰事在刀光劍影中生活;而是躲在後方警衞森嚴的深宅大院裏享樂。他們根本不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更不瞭解前線的情況。作者的筆墨,並不停留在單純的諷刺上,而是希望將軍們覺察到時局的艱危,有所警惕,告誡他們要共赴國難。“若見關山也自愁”,正是點明瞭這層意思。詩意感慨深沉,抒發了詩人憂虞國事的胸懷。這一首諷刺當時將帥雖然身居要職,卻深藏禁地,從不親臨前線,因此對戰場上的情況,主要是戰敗後的慘狀,一無所知。第六首詩,詩人針對南宋當時存在於士大夫之間的“吳楚之脆弱,不足以抗衡中原”的謬論,舉出歷史上南方軍隊抗擊北方入犯者的兩個戰例,説明只要決心抗金,掌握敵情,就能不失時機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首句“一炬曹瞞僅脱身”説的是赤壁大戰史事,不過是以詩筆出之,歷史上的大戰可絕非詩歌所描繪的這麼簡單。想當年曹操吞下荊襄九郡之後,兵鋒所向,直指東吳,戰前更進行心理戰,給吳主孫權寫了一封信,説什麼“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頓時嚇住了東吳君臣,一片聲的嚷嚷立即投降,幸好還有魯肅、周瑜等少數主戰派,他們堅決抵制住壓力,採用火攻戰法,這才一舉擊敗了不習水戰的曹操大軍,也才為此詩的誇張提供了本源,當然把曹操小名阿瞞未免寫得過於狼狽了,曹操雖然失敗,但也絕非僅僅單身得免,然而這個畢竟是在作詩,因此相當程度的誇張還是允許的。次句“謝郎棋畔走苻秦”説的是淝水之戰的史事了。同樣出現了很大的誇張成分。淝水大戰之前,前秦幾乎已經完全統一了北方,大軍一百多萬,這等恐怖的兵力,東晉的君臣都很恐懼。即如謝安,雖然他在淝水大戰期間,故作鎮定,圍棋賭墅,但真的當前線的捷報傳來之時,他那顆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一個細節暴露了他內心的震懾程度,史載:“既罷,還內,過户限,不覺屐齒之折。”真正的歷史絕非如詩人之筆,謝安隨隨便便下着棋,就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前秦主苻堅,那是詩歌,不是真實的歷史。“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諸賢會笑人。”這兩句運用誇張筆法。作者想通過先賢們的勇武精神和不世戰功,來反襯當下南宋小朝廷的懦弱投降、畏敵如虎,是故,先賢們描寫得愈是偉大,比如最大化的醜化曹操這個戰敗者的形象,比如最大化的美化謝安這個勝利者的形象,相形之下,南宋那些年年都要拈出防江問題卻又年年一事無成的庸碌之輩,才會顯得愈加可笑,愈加可悲,愈加可鄙,不惟那些早已作古的歷代前賢比如周瑜、謝安等會嗤笑不已,就八九百年後的讀者,亦會在心中高高的樹起前賢們的偉岸形象,而南宋的不肖子孫,則會矮化至最低,直至將他們徹底清除出去。這一首當然也是諷刺詩,但着眼於以歷史事件為對比,意在説明歷史上是有以弱勝強、以小勝大的戰例,如果正義是在弱小一邊的話。但當時局勢卻並非如此,其為人謀不善可知。地下諸賢之笑,實際上是當時朝野之悲,這是不言而喻的。以古鑑今,志在勉勵守邊戰士加強武備,為國駐防。
廉頗、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周瑜、謝安是東吳、東晉的名將,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征戰沙場的名將,然而南宋的將領卻不是如此。戰地的鮮血還在流淌,他們卻認為和議已成,天下太平,因此邊境武備荒馳,烽殘堠缺。如此關山,是難以禦敵制勝的。可是將領們卻厚顏無恥,居然年年還侈談防江事,這就叫地下諸賢嗤笑了。詩人在這裏以犀利的筆墨,對南宋朝廷文恬武嬉的政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詩人善於用典,一連舉出幾位古人,以此來和偏安江南的趙宋王朝的將領相對照,既有諷刺之意,又有鞭策之心。但是,詩人的呼籲未被理睬,詩人的期望終歸落空,醉生夢死的南宋統治者最終落得個亡國破家的結局。愛國志士的呼聲一被蔑視,亡國君臣的悲劇就會上演。這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面鏡子,很值得後人借鑑。 [1]  [2] 

贈防江卒六首名家點評

中國文史學家程千帆:“《贈江防卒六首》,以諷刺的手法,記錄了當時宋朝軍隊中的一些陰暗面,與其樂府體所寫作品《軍中樂》等篇相同。”(《古詩今選》) [3] 

贈防江卒六首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以蔭入仕。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卒諡文定。嘗受學於真德秀。詩詞頗有感慨時事之作,為南宋江湖詩派和辛派的重要作家。詞風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顯的散文化、議論化傾向。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後村別調》。 [4] 
參考資料
  • 1.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71-1273
  • 2.    張瑞君.論劉克莊的詩歌創作成就[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2):16-20
  • 3.    程千帆 沈祖棻.古詩今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79:601
  • 4.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82
  • 5.    程千帆.讀宋詩隨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