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王桂陽

鎖定
《贈王桂陽》是南朝詩人吳均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前四句説高潔的松柏在它幼小時,一般人看不到它那遠大的心志與堅貞的品質,它常常被雜草所淹沒。寓意人材很難被人發現。此詩後四句説松在幼小時期,對它應當扶植。扶植它長成參天大樹後,它可以為你擋風遮雨。寓意人材在微賤時,易於被忽視。此詩以松喻人,諷寓要發現人材、扶植人材。全詩情意委婉,筆意含蓄。
作品名稱
贈王桂陽
作    者
吳均
創作年代
南朝
出    處
《漢魏晉南北朝詩》
作品體裁
五言詩

贈王桂陽作品原文

贈王桂陽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1] 

贈王桂陽註釋譯文

贈王桂陽詞句註釋

①這兩句是説松樹雖是大材,但當它初生數寸之時,也會被草埋沒而不被看重。
②籠雲心:指高遠的志向。
③負霜骨:指堅貞的品質。
④弱幹:都指松樹幼小時的枝幹。
⑤陵忽:欺陵、忽視,也即是摧殘的意思。
⑥何當:何日。
⑦覆明月:與前面“籠雲”意思相似。籠雲、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業、能“遮天蓋地”的意思。 [1] 

贈王桂陽白話譯文

一棵幼松剛剛出土,就被叢生的雜草埋住。
沒能看到它那籠聚雲氣的心志,誰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軟弱的枝幹隨時可能遭受摧殘,纖細的莖葉容易受到輕藐欺侮。
應當讓它長成參天大樹,為你禦寒遮暑。 [2] 

贈王桂陽創作背景

王桂陽,疑即桂陽郡太守王嶸。吳均曾經一度依附於他,但未受器重,後來便離他而去。此詩可能是吳均自薦之作。 [3] 

贈王桂陽作品鑑賞

贈王桂陽文學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裏詠歎的是松樹,但它不是純粹的詠物詩,而是借詠物抒情詠懷,明寫松樹,暗喻人才,句句寫松,卻句句落實到人。詩的前四句指出,松樹在幼小時,並沒有很特別的地方,它和其他小樹苗一樣,常常淹沒在雜草叢中,不為人們所注意。人們不知道它有遠大的發展前景,也不瞭解它的籠罩雲氣的壯志和傲霜鬥雪的風骨。這既是詩人的自喻和自況,表明自己像松樹那樣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貞的節操,是一個“好苗子”,但“為草所沒”,未被發現和看重;同時也是要求當權者“慧眼識人”,要善於識別和發現人才。“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兩句,指出松樹的成長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特別在它幼小的時候,容易被摧殘、被傷害,只有精心地培育它,愛護它、保護它,它才能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兩句詩,有詩人尋求庇護的意圖。詩人自薦多才,仕途不濟,後因私撰《齊春秋》而遭受打擊,長久失意,希望得到王桂陽的援助和保護。以上六句詩,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長的規律,即不僅要善於識別和發現人才,還要注意培養和愛護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不然的話,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沒、被損害的。詩的最後兩句,詩人保證説:當幼松一旦長成數千尺的大樹,一定不會辜負主人的知遇之恩,要建功立業,庇護眾生,有所作為。
此詩通篇採用比體,情意委婉,筆意含蓄,與當時南朝華靡豔麗的詩風相比,此詩顯得清新挺拔,別具一格。從結構上看,全篇首尾呼應,章法整飾,一氣貫注,中兩聯為對仗,已有一些唐人律詩的體貌。 [4] 

贈王桂陽名家點評

中國作協會員李世琦《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述志卷》:“這是一首贈人的詩,頗有人微才高,不為人識而自我舉薦的味道。它以松喻人,説明當人微賤的時候,容易受到摧殘,儘管有俊才,也往往被陵辱和輕視。委婉曲折地表現了寒賤之士的雄心和骨氣。此詩先寫悽境,後言抱負,再説厄運的可然性,最後突兀崛起,喊出心聲,有震聾發聵的效果。” [5] 

贈王桂陽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西北)人。吳均出身寒賤,好學有俊才。其詩文受到沈約稱讚,詩文自成一家,稱為“吳均體”。吳均曾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羣臣行狀,武帝不許,於是私撰《齊春秋》,觸犯武帝,書被焚,人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卒於公元520年,時年五十一歲。 [6] 
參考資料
  • 1.    趙沛霖著.歷代詩文名著新選 八代三朝詩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頁
  • 2.    美文,逸才主編.古詩源 白話樂府卷:哈爾濱出版社,1995.11:第533頁
  • 3.    鄔國平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516頁
  • 4.    孫鑫亭主編.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08:第45頁
  • 5.    李世琦評註.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 述志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第54頁
  • 6.    明道主編.人一生要讀的經典古詩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4: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