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鎖定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贈別詩。全詩共十四句七十字,字裏行間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濃濃不捨與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嚮往隱居和求仙訪道的思想。全詩開頭的起句到最後的結句,從述説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樣,詩人的思想從起句到結句已經經歷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
作品名稱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作品原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還歸布山隱,興入天雲高。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
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
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 [1]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註釋譯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詞句註釋

①析道論:析,分也,解也。道論,即道家之經論。
②微言:精妙之論。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夫子沒而微言絕。”
③秋毫:謂精微之理。《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注:“《輅別傳》曰:何尚書神明精微,言皆巧妙,巧妙之至,殆破秋毫。”
④還(huán)歸:返回。
⑤天雲:天空之雲,常以之喻高遠。
⑥瑤草:傳説中的仙草,如靈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長生。漢東方朔《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亦泛指珍異之草。
⑦衰歇(shuāi xiē):猶衰落;止息。
⑧懷歸:思歸故里。
⑨上月:上弦月。
⑩傲然:高傲貌;堅不可屈貌。
⑪巖扉(fēi):借指隱士的住處。
⑫林壑(hè):指隱居之地。
⑬薔薇(qiáng wēi):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
⑭願言弄笙(shēng)鶴:願言,《詩經·衞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箋:“願,念也。”弄笙鶴,用王子喬事。《列仙傳》捲上: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白話譯文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論,微言透徹秋毫。
馬上要回歸布山去隱居,逸興高入雲天。
你能不能多待幾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瑤草會衰歇嗎?
我也很想去隱居,屢屢夢見松間雲月。
你傲然獨往,長嘯着開劈岩石築室。
林壑久已荒蕪,石道上都長滿薔薇。
冬天來到的時候,我會去你那裏,一起弄笙戲鶴,風雨相依。 [2]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創作背景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夫人許氏病故於任城,孔巢父等人大約是前來弔唁,李白有《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還有與友人魯頌告別的《別魯頌》。李白還遇到了來自布山的王山人(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臨別時作《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贈別。 [3]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作品鑑賞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文學賞析

這首詩共分四個部分。第一個四句組(“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還歸布山隱,興入天雲高。”)以“毫”、“高”為韻,是全詩的起首,“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介紹王山人並對友人才乾的讚賞躍然紙上;“還歸布山隱,興入天雲高。”敍事説友人要歸布山了;第二個四句(“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改以“歇”、“月”為韻,是承接前一組詩,“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直言對友人的不捨,希望友人能多待幾天;“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説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嚮往那種隱居生活;第三個四句(“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又改以“扉”、“薇”為韻,是詩意起了轉折,詩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語間滿是嚮往;最後一個二句(“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和上一組詩一樣,也以“依”為韻,“歲晚來相依”以講述自己的願望結束全詩,我也要到你那裏去。
朋友離別而去,李白有着濃濃的不捨與依依惜別之情,但只説“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把萬語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尋味。雖然是贈別,卻無淒涼之味。“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詩人很直接的表達了嚮往隱居和求仙訪道的生活。
這首贈別詩,雖有別離之愁,卻並不為愁所溺,“哀而不傷”,這也是盛唐“酬應體”五古的一個特點,離別之際,他們或許會有些傷感,但是不會沉淪其中。 [4]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名家點評

中國李白研究會會員樊英民:詩中“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懷歸曹隱居之徂徠山竹溪也。 [5]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參考資料
  • 1.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3冊:黃山書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226頁
  • 2.    詹福瑞 劉崇德 葛景春.李白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571頁
  • 3.    鬱賢皓.李白大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94頁
  • 4.    宮立華.李白五古研究[J] .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1
  • 5.    武秀.李白在兗州:山東友誼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