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賽馬會匡智學校

鎖定
賽馬會匡智學校位於香港灣仔活道29號,隸屬匡智會,於1981年9月成立,原是一所專為中度智障兒童提供教育服務的政府津貼學校。於2008年9月轉型為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基於港島區學校資源調配關係,教育局於2009年9月再將該校轉回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中文名
賽馬會匡智學校
創辦時間
1981年9月
所屬地區
香港灣仔活道
類    型
政府津貼學校

賽馬會匡智學校學校簡介

賽馬會匡智學校學校設施

校園設施
校園設施(6張)
該校已於2005年完成校舍改善工程,增添及改建了多個特別室,令學校設施更趨完善。
該校獲香港北區獅子會捐贈學生活動室冷氣設備,另獅子會同時與該校家長合力捐助禮堂冷氣的設備,令學生可在更舒適的環境下進行活動及學習。
該校同時獲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基金撥款,於2007年11月設立了感覺統合訓練室。感統室的落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覺統合的訓練成效。
已完成了禮堂、走廊及東西兩翼樓梯的瓷磚翻新工程,2009年暑假完成全校更換鋁窗及翻新外牆油漆工程,令該校校舍煥然一新。 [1] 

賽馬會匡智學校辦學宗旨

該校秉承匡智會“匡扶智障”的精神,為智障學童提供全面教育,幫助他們儘量發揮潛能,融入社會。
該校同時致力加強大眾對智障人士的瞭解和接納,並推動社會關注智障人士的權益和需要。 [2] 

賽馬會匡智學校辦學理念

學生為本,發展全人,盡顯潛能,融入社羣。 [3] 

賽馬會匡智學校教育目標

1. 因應學生的個別學習差異,本着學生的特質和需要,給與學生適切的訓練和活動,發揮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品德,使能具備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立的能力,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成為表現卓越的公民。
2. 營造開放及和諧的工作環境,教職員以專業知識、技能及態度,各展所長,發揮團隊精神,羣策羣力,提升教學的質素。
3. 善用各種資源,改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4. 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繫和溝通,互相尊重及信任,使能積極與學校攜手並肩,為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共同努力。
5. 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促進社會人士對智障人士的接納,並關注他們的應有權益。 [4] 

賽馬會匡智學校校本課程

賽馬會匡智學校課程宗旨

該校承匡智會“匡扶弱智”的精神,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校本課程。課程的宗旨在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協助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等各方面建立良好基礎,從而培養他們自學、思考和應變的能力。課程亦着重發展學生體能及審美創意,並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務使學生能適應及融入社會,服務社羣。 [5] 

賽馬會匡智學校課程目標

該校的課程乃根據《弱智兒童課程指引》、《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並配合新高中學制的發展而編寫,旨在培養學生的品德、智力、傳意技能、社會適應能力、體能、審美創意等各方面的發展;進而培育學生對個人行為、對家庭、國家和社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1. 智力發展:
1.1 協助學生對環境有正確觀念,並建立知識架構。
1.2 培養學生主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1.3 培養學生靈活的頭腦,探究的精神;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及運用理性的判斷。
1.4 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加以融會貫通,然後用於日常生活;訓練他們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包括觀察、有系統的資料蒐集、分析、組合、演繹、歸納等。
2. 傳意技能發展:
2.1 幫助學生在認、讀、寫、聽及計算等方面,建立良好基礎。
2.2 鼓勵學生用説話或其他溝通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3. 社會適應能力發展:
3.1 加強學生基本的自理能力,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
3.2 培養適當的社交技巧,學習合羣及與人相處、協作的正確態度。
3.3 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當遇到突發事故時能懂得處理。
3.4 培養學生學習適當地與人溝通,懂得表達個人需要及瞭解他人的意願。
3.5 提供職前技能訓練及離校前的輔導,協助學生適應工作環境,培養學生正確的工作態度。
3.6 透過全方位學習,使學生適應社區生活,融入社會。
4. 體能發展:
4.1 協助學生髮展身體肌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體魄。
4.2 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及康樂活動。
4.3 訓練學生個人體能發展,培養個人興趣,使學生懂得善用餘暇。
5. 審美創意發展:
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創造力、想像力和觀察力,幫助他們懂得欣賞周圍環境和事物。
6. 德育發展:
6.1 透過學校活動,培養學生自信心、責任感及自尊、自律、自發的精神。
6.2 培養學生孝順父母,對家庭負責;在學校懂得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友愛同學。
6.3 培養學生盡國民責任、遵守法紀、服務社羣,成為良好公民。 [6] 

賽馬會匡智學校課程構架

正規課程
課程構架 課程構架 [7]
該校的課程按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需要分為四個學習階段:初小課程、高小課程、初中課程、新高中課程。
初小課程:
1. 發展基礎學習能力,包括:溝通技巧、基本的自理及感肌能力。
2. 從認識自己,乃至對家庭和學校的人、物、環境有初步的認識。
3. 適應學校的生活,樂於嘗試參與不同興趣的活動。
4. 建立學生初步的自我認知和社交意向。
高小課程:
1. 擴闊在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技能,培養正確態度,豐富生活體驗,並應用這些能力去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2. 具備自我照顧的能力,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投入家庭和學校的生活。
3. 具備基本的社交能力,發展不同興趣的活動。
4. 建立良好而正面的自我概念,為身心健康發展奠下基礎。
初中課程:
1. 從認識社區到國家及世界,擴闊知識層面,發展共通能力,並進一步鞏固社會適應能力。
2. 具備穩固的生活技能,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態度。
3. 具備合宜的社交技巧,參與不同的社區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及欣賞周圍環境的美感。
4. 培養良好的品德和正面的價值觀,暸解個人在社羣的責任和角色。
新高中課程:
1. 掌握廣闊的知識,理解當今影響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提升就業素質,培養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習慣。
2.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3. 分配自己的作息時間,參與自己有興趣的社區活動及服務他人,認識自己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具備審美能力去美化自己的生活。
4. 培育良好的個人素質,發展潛能,自主自決規劃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貢獻社會。 [8] 
非正規課程
1. 除了正規課程外,該校把環境教育、健康教育及德育訓練滲透在各科的學習內,並推行有關的運動,讓學生融會學習。
1.1 德育活動:
每兩個月舉行專題講座,分別為中、小學學生推行公民教育。此外,更會推行一些專題性的德育比賽,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同時又組織服務隊,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
1.2 健康及環境教育活動:
為使學生有明確的健康意識,該校會就社會情況和學生需要,推行主題性的清潔運動,亦舉辦吃水果訓練,培養學生均衡的飲食習慣。
2.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規律,該校配合學校的生活流程,在早會、小息、午膳等時間,讓學生學習生活常規、排隊及自我照顧等。
3.為加強學生在紀律、公德、與其他人接觸溝通等方面的認識,該校成立幼童軍、公益少年團及姊妹學校計劃等課外活動,提高他們的社交及社會適應能力。 [9] 
支援課程
1. 該校亦因應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而提供個別輔導教學。
2. 自閉症兒童在學習、適應環境和社交方面遇到的困難均較校內一般學生為多,為此,該校設立資源教學組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個別或小組的輔導。
3. 該校亦設立言語治療組,由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個別及小組的言語治療服務。此外,言語治療師更會和校內其他組別推動學生的語文及溝通技巧學習。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