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購物癖

鎖定
在一個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購物已不僅僅是一種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而實施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休閒享受。然而,在這些渴望通過購物獲取樂趣的人羣中,有不少人漸漸地染上了一種以購物為形式的病態嗜好,這就是“購物癖”。
中文名
購物癖
解    釋
一種以購物為形式的病態嗜好
對    象
購物獲取樂趣的人羣中
類    別
無性別限制癖好

目錄

購物癖歷史評價

美國科學家曾發表的一份有關“購物癖”的研究報告顯示,在1992年,“購物癖”人羣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大約為8%。在後來的十多年裏,這個比例有了不小的增長。

購物癖涵義

根據這項研究,“購物癖”通常有以下一些典型症狀:當不購物時,人會感到“很沒勁兒”,高興不起來,總有一種説不明白的“不滿足感”。當“購物癖”發作時,人還會變得焦躁不安,不知所從。但是,一旦步入商場,或走進能夠進行購買活動的地方,這些人就會變得興奮起來,對周圍一件件的商品顯示出很大熱情,甚至會不顧及自己經濟承受能力,買下新發現的“獵物”。
參加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遺憾的是,購物過程畢竟是短暫的,加之“購物癖”所購買的東西往往並非日常所需,所以回到家後,“購物癖”的情緒又會再次陷入“低潮”。實際上,狂購濫買並不能給“購物癖”帶來真正的歡樂,因為非需要性購買行為更多的是給家庭或個人增添不小的但並非是必要的經濟負擔。這種因不合理安排而加重的經濟負擔反過來又會使家庭關係緊張起來,使得“購物癖”們的心情更糟糕。

購物癖引申

什麼樣的人易得“購物癖”?
該項研究顯示,有兩種人比較容易得“購物癖”。一種是喜歡追求物質享受的人。這種人通常會把獲取具體的物質視為主要的人生奮鬥目標。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似乎物質的獲取能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困惑。另外一種是自我意識很強的人。這種人一般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總覺得自己離“理想狀態”還比較遠。因此,這種人往往喜歡以大肆購物的方式對自己不滿足的心理做“自我修復”。這種人所購買的東西往往能體現他們對某種理想的追求。例如,自己並非很富有,但卻喜歡擁有一些通常富人才能買得起的東西。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也是富人”的願望。
在“購物癖”人羣中,大約90%為女性。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購物癖”對時裝的購買慾望很強。這説明女性“購物癖”喜歡用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形象的時裝來“修補”自己。此外,女性的傳統購物角色也成了催發“購物癖”的一個助因。研究還發現,“購物癖”通過大肆購買所獲得的“快感”大都是短暫的。儘管他們所獲得的這種“快感”比一般購物人羣要大,但是,當購買過程結束後,這些人內心產生的“失落感”也比一般購物人羣要大。
研究還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染上“購物癖”,而且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到年輕人應有的心理平衡,會使他們只有在獲得物質的情況下才會感到快樂,才會感到有動力。而在沒有物資刺激的情況下,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情緒則會很低落。
為什麼對“購物癖”説不
研究人員告誡説,通過了解“購物癖”的各種症狀,並有意識地去克服在自己身上所反映出來的這些症狀,“購物癖”是能夠得到有效抑制的。
要想讓自己不成為“購物癖”的犧牲品,首先要對真實的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並對現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和評判,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還要注意用健康的心理抵禦廣告和媒體對物質享受所做的過分宣傳。此外,在節假日裏,要特別注意用理性指導購物,節制不合理的購物慾望,防止誘發“購物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假期過後,帶着“失落”的感覺和“低潮”的情緒去面對新開始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