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賴恭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鎖定
賴恭(生卒年不詳),零陵人。本為劉表所設交州刺史,被劉表所設蒼梧太守吳巨驅逐。後歸劉備,任鎮遠將軍,與諸葛亮等上表漢帝,推劉備為漢中王。劉備稱王后,賴恭為太常。曹丕篡漢後,賴恭等人上言請劉備即帝位。賴恭之子賴厷,任丞相西曹令史
全    名
賴恭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最高官職
太常
籍    貫
零陵

賴恭人物生平

賴恭州郡不和

賴恭,零陵人。交州刺史張津被部將區景殺死後,荊州牧劉表令賴恭代替張津擔任刺史。當時蒼梧太守史璜也去世了,劉表又任命吳巨為太守,賴恭、吳巨二人同時上任。吳巨不為賴恭所服,輒相怨恨。最終吳巨舉兵驅逐賴恭,賴恭回到零陵郡,向步騭求助。 [1-2] 
後來,賴恭自廣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騭。 [3] 

賴恭位列九卿

後不知為何,賴恭跟隨了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賴恭時任鎮遠將軍,是漢中王勸進表的11位領銜人物之一,與諸葛亮等人一同上書漢獻帝,請進封劉備為漢中王。 [4] 
劉備稱王后,以賴恭為太常,南陽人黃柱為光祿勳,漢嘉人王謀為少府。 [5]  [6] 
曹魏建立後,賴恭與黃柱、王謀等人又上言勸劉備即帝位。 [7]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與賴恭等人商議,認為甘夫人應該追諡為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諸葛亮上言朝廷,朝廷選擇採納這個建議。 [8] 
建興初,王謀代賴恭為太常。 [5] 
陳壽撰寫《三國志》時提到,賴恭、黃柱、王謀的生平事蹟都找不到了,因此沒有給三人作傳。 [5] 

賴恭人物評價

薛綜:“先輩仁謹,不曉時事。” [9] 

賴恭親屬成員

兒子:賴厷,為丞相西曹令史,跟隨諸葛亮到漢中,早年去世,諸葛亮為之痛惜。 [5] 

賴恭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賴恭登場於80回,為太常卿。諸葛亮假裝生病,使劉備同意登基後,賴恭等人入見劉備,拜伏於地,請劉備擇日以行大禮。 [10]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漢聞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闚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後燮遣吏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特復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後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
  • 2.    《三國志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呂岱從交州召出,綜懼繼岱者非其人,上疏曰:……又故刺史會稽朱符,多以鄉人虞褒、劉彥之徒分作長吏,侵虐百姓,強賦於民,黃魚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賊並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離喪亡。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為隙,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津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後得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表又遣長沙吳巨為蒼梧太守。巨武夫輕悍,不為恭所服,輒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騭。
  • 3.    《水經注 卷三十八 灕水》:灕水又南與溈水合,水出西北邵陵縣界。而東南流至零陵縣西,南逕越城西。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賴恭自廣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就騭,即是地也。
  • 4.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秋,羣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堯至聖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高後稱制而諸呂竊命,孝昭幼衝而上官逆謀,皆馮世寵,藉履國權,窮兇極亂,社稷幾危。非大舜、周公、朱虛、博陸,則不能流放禽討,安危定傾。伏惟陛下誕姿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厄運不造之艱。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人神無主,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盜神器。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殉國難。睹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謀誅操,將安國家,克寧舊都。會承機事不密,令操遊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夙夜惴惴,戰慄累息。昔在虞書,敦序九族,周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衞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斷絕。昔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均,不能相率,鹹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急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羣寮,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 5.    《三國志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王元泰名謀,漢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劉璋時,為巴郡太守,還為州治中從事。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別駕。先主為漢中王,用荊楚宿士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勳,謀為少府;建興初,賜爵關內侯,後代賴恭為太常。恭、柱、謀皆失其行事,故不為傳。恭子厷,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於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顒,為朝中損益多矣。"顒亦荊州人也。後大將軍蔣琬問張休曰:"漢嘉前輩有王元泰,今誰繼者?"休對曰:"至於元泰,州里無繼,況鄙郡乎!"其見重如此。
  • 6.    《華陽國志 卷六》:羣下上先主為漢中王,大司馬。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勳,王謀為少府,武陵廖立為侍中。
  • 7.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黃權)、少府王謀等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羣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今上天告祥,羣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考省靈圖,啓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 8.    《三國志 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章武二年,追諡皇思夫人,遷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隕。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將,嬪妃作合,載育聖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時,篤義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遠飄颻,特遣使者奉迎。會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宮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臣輒與太常臣賴恭等議:禮記曰:'立愛自親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不忘其親,所由生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靈夫人為昭靈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貴人,尊號曰恭懷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號曰靈懷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思,輒與恭等案諡法,宜曰昭烈皇后。詩曰:'谷則異室,死則同穴。'故昭烈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臣請太尉告宗廟,布露天下,具禮儀別奏。"制曰可。
  • 9.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5]
  • 10.    三國演義(第8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