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賴奎軒

鎖定
賴奎軒,1895年出生於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高田段村。1917年畢業於江西省高等農業專科學校,是蓮峯中學創始人。 [1] 
中文名
賴奎軒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江西省高等農業專科學校
出生地
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鎮高田村
性    別
賴奎軒,受進步思想的影響,他於1925年與連公政在寧都縣城共同創辦蓮峯中學。他因指責當局濫加屠宰税率,打了縣知事兩耳光,遭到通緝,逃往上海。賴奎軒在上海結識了黨的地下工作者郭定遠,由郭定遠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冬,他得悉被他打的縣知事已卸職,遂返回寧都,繼續在蓮峯中學任教,秘密從事革命活動。
年底,賴奎軒與温雪堂、王俊、連公政等在寧都王家祠成立了寧都縣農工商學聯合會,發動工人、農民、商人、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等各界,組成廣泛的進步力量,與反動當局對抗。1927年6月,在中共寧都支部幹事會的領導下,連峯中學爆發了“反蔣運動”,賴奎軒、連公政領導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縣長余天民”的口號示威遊行,這次活動得到社會各界3000多人的聲援。贛南“清黨”委員會寧都分會連連告急南京國民政府,聲稱寧都即將“赤化”,呈請嚴拿共產分子,以除後患。反動軍警立即出動,查封了蓮峯中學,並四處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
賴奎軒再次離校,往上海、南京等地尋求組織。最後在吉安找到了郭定遠。郭定遠受中共贛西特委的派遣,以教書先生的身份偕同賴奎軒於1927年10月來到黃陂高田段村。已從縣城轉入農村活動的寧都黨組織彭澎、王俊、江源祥、王瑗等與賴奎軒、郭定遠共同在黃陂、小布地區秘密建立了黨的活動據點,給一向沉寂的寧都北部山區注入了希望和生機。1928年1月,賴奎軒派賴金聲往洛口地區的永村建立黨的組織。不久,舉行了永村、橫江農民暴動。同年3月,在賴奎軒、郭定遠、彭澎、王俊、江源祥等的共同努力下,高田段建立了寧都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為了更快更好的喚醒當地貧苦百姓的革命覺悟, 培養農民運動的骨幹,賴奎軒、郭定遠於1928年4月在黃陂廟子前、王峯背村辦起了農民夜校,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既教識字、又宣傳革命思想,並向學員宣講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培養了一批農民運動積極分子。
1928年8月,賴奎軒在廟子前領導了抗繳“硝磺税”的暴動。這次暴動,羣眾痛打了前來徵税的寧都縣政府催税官,徹底抗掉了高額的“硝磺税”,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身臨其境的貧苦羣眾從中得到了很大的鼓舞。
同月,在黃陂下壩建立了黨的支部,賴奎軒任支部書記。這年冬,中共寧都臨時縣委成立,賴奎軒被選為臨時縣委副書記。當時,黨的活動經費困難,他從自己家裏拿錢出來給黨組織作活動經費。
1929年2月15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途經黃陂廟子前、坪溪等地時,賴奎軒積極組織羣眾煮好稀飯、燒好開水歡迎和慰勞路過的紅四軍,併為紅軍籌集軍款,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的接見。4月,賴奎軒出席了由毛澤東、朱德等召開的全縣黨員會議。會後,他積極投身於農民運動。同年8月,賴奎軒、郭定遠、彭澎、江源祥、張元標等共同籌劃舉行了黃陂暴動,繼而在黃陂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賴奎軒毫不猶豫地將家裏所藏的田契、租約統統拿出來當眾焚燒。
正當寧都北部山區的革命鬥爭的烈火在中共寧都臨時縣委的領導下越燒越旺時,國民黨寧都當局恐慌了。1929年冬,國民黨寧都當局聚集全縣的反動武裝與國民黨駐軍蕭致平團,對寧都北部山區實行大“清剿”。寧都縣工農兵委員會主任王俊等一批革命者在這次鬥爭中遇害。但是,敵人的囂張氣焰嚇不倒真正的革命者,北部山區的人民在彭澎、賴奎軒等人的領導下,與敵人展開了嚴酷的反“清剿”鬥爭。
1930年1月下旬,毛澤東、朱德相繼率領紅四軍再次進入寧都,為寧都的土地革命注入了蓬勃的生機。3月,黃陂成立黨的區級秘密機關“紅旗社”,賴奎軒任書記,擔負起領導整個黃陂地區的的革命鬥爭。他利用夜校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告訴羣眾,地主豪紳是怎樣剝削人民,人民羣眾怎樣才能不受剝削和壓迫。他講的合情合理,很受人民羣眾的歡迎。11月,“紅旗社”公開稱為區委,賴奎軒任區委書記。不久,紅軍集結黃陂、小布一帶,拉開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序幕。賴奎軒動員組織黃陂人民羣眾支援配合紅軍反“圍剿”,為紅軍籌糧籌款,進行戰前動員等工作。11月底,賴奎軒被誣為“AB團”分子錯殺於黃陂牛崗壩。人們永遠懷念這位革命先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