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賴光勳

鎖定
賴光勳(1914年11月—2003年1月25日),生於永定區仙師鎮利芳村。1929年5月參加少先隊。1930年5月參加紅軍,1932年4月加入共青團,翌年4月轉為中共黨員。
歷任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〇四團三連戰士,江西瑞金紅軍學校學員、彭楊步兵學校測繪隊隊長、紅軍總司令部地圖科第一任科長,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測繪科科長,紅軍大學測繪教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帶領測繪科繪製了大量作戰地圖和行軍路線圖。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中隊長、抗大總校軍教科長、第三大隊大隊長等職。1945年,被選為中共七大候補代表。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太行軍區軍政大學副校長,晉冀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旅參謀長,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十六旅參謀長、副旅長,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三十四師副師長、三十五師副師長等職。參加了隴海、定陶、南陽、襄樊、魯西南和淮海、渡江以及挺進大西南、解放成都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科學習。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長。回國後,歷任十六軍三十二師師長、軍事科學院研究部副部長、合成軍指揮系一部主任、戰史部副部長、戰史研究部部長,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3年1月25日在南京逝世。 [1-2]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賴光勳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省永定縣
出生日期
1914年11月
逝世日期
2003年1月25日 [2] 
職    業
軍人
性    別

目錄

賴光勳人物生平

賴光勳,1914年11月生於福建省永定縣仙師鄉利芳村。農民家庭出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受革命思想薰陶,1929年3月在家鄉參加少年先鋒隊,5月擔任隊長。1930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十二軍第三十四師第一O四團第三連戰士。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4月任紅軍班長。7月任瑞金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學員,彭楊學校測繪隊隊長。10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步兵學校測繪隊隊長。1934 年8月起任紅軍總司令部第一局地圖科科長兼測繪隊隊長。參加了長征。1935年9月起任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測繪教員。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4月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軍事教員。12月隨抗大第六大隊奔赴太行山,深人敵後辦學,參與抗大第一分校的籌備和組建工作,任抗大第一分校參謀長。1939年2月初任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團第三營軍事主任教員,不久調任抗大第二支隊軍事主任教員。9月起任抗大第一分校留守大隊大隊長。1940年11月至1943年3月任抗大總校軍事教育科科長。1942年12月任抗大第三大隊政治委員。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抗大第三大隊、第五大隊大隊長。編寫教材,為部隊培養指揮人才和業務骨幹。還擔任太行軍區軍政大學副校長,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副校長。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7月至11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七旅參謀長。1947年8月在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汝河戰鬥中,率第四十六團頑強阻擊敵3個師的追兵,保護中原局安全渡河,衝破敵包圍圈。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旅副旅長兼參謀長、黨委委員。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副師長。先後參加隴海、湯陰、蘭封、定陶、南陽、襄樊、魯西南和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解放軍第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副師長兼重慶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第十二軍第三十五師副師長兼川東軍區壁山軍分區副司令員,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師長。1953年6月率部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副軍長。1957年8月至1958年5月任解放軍軍事學院軍事科學研究部部長。1960年7月任軍事學院基本系一部主任。同年8月至1962年7月任軍事科學院戰史部副部長,1962年5月至1964年3月任代理部長,1964年3月至1970年3月任部長。1963年5月至1966年10月任軍事科學院戰史研究部黨委書記。1970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軍區參謀長(至1975年9月)。1971年6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軍區黨委常務委員。1976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新疆(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後任福州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3年1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1-2]  [2]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17-218頁
  • 2.    中共龍巖黨史辦編,從閩西走出的驕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1,第140-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