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賦體散文

鎖定
賦體散文,譬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宋朝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當代王澤生的《木蘭賦》等等,都是賦體散文。
中文名
賦體散文
概    念
接近散文的散文詩
提出者
王澤生

目錄

賦體散文簡介

學者王澤生認為:“新賦”這個當代辭賦的理論統稱,已經取代了古典的散賦,由此,當代人所寫的辭賦多半屬於“新賦體散文”——不容樂觀的是,其中創新程度很低,幾乎都沿襲傳統俗套,難於形成藝術上的實質突破。

賦體散文特點介紹

(1)賦體散文特點:
賦體散文,同辭賦一樣講究對仗、駢儷、排比、鋪陳、賦興、煉字、摹聲,只不過端莊整飭的程度是散文化的,注重聲情並茂是辭賦化的。賦體散文是以古代賦體文學,尤其鋪張揚厲的漢大賦為藍本而心追手摹的。賦體散文是辭賦呢,還是散文呢,從理論上歷來就存在劃分的分歧。值得不可否認的是——賦體散文同樣具備散文的核心要素,即“形散神聚”的第一原則。“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劉勰語),鎏亮光鮮是錯誤的雕章琢句,蹈形式主義乃八股文也,惑於聲形乃疏於內容,疏於文章的精魂也。
(2)創新賦體散文是一種國學創新:
“文學報”上發表的題為《賦體散文的末路》(作者:張宗剛)一文説:“時下的大散文潮流中,頗有人以寫作‘賦體散文’自得自居,儼然開一路新生事物。在這方面,除了大舉投入精力的李存葆外,還有範曾、梁衡、卞毓方以至餘秋雨,甚至再上溯數十年,抒情大家楊朔亦可納入賦體散文陣營。”。
這裏須指出的是範曾、梁衡、卞毓方、餘秋雨、楊朔所寫的是現代體的散文,而非純粹意義上的賦體散文,因其文中無賦的特徵,僅作標題上的附加個“賦”字罷了。當代新賦文學的賦體散文是站在古代賦體散文的基礎之上,前提條件必須是創新,原生態的粗礪美感是生活最鮮活的文字;否則所寫的賦體散文也不屬於真正的新賦體散文。“桔逾淮則枳”不創新的賦體散文,等於作繭自縛,遲早是末路夕陽,是大而無用的黔之驢。
(3)賦體散文家的“文格”
“遙想漢人多少閎放”(魯迅語),創新古老的賦體散文文學(注:賦體散文是辭賦在古典文學中進化到的最高級的產物)首要非智力因素就是文人的品格即文格,文如其人,賦如其人,賦體散文如其人也。作家的精神力量就是其文字意境的審美情趣的走向。可以“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司馬相如語),也可以“一枝獨秀”,共性個性不可或缺,文格人格更不可或缺。血性賁張向、一往無前豪情、雄烈健康向上等等是歷史的主流;迎合阿諛、歌功頌德、懵懵懂懂、隔靴搔癢、養尊處優等等,屬於拙劣的文采風流的賣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