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賓陽縣

鎖定
賓陽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位於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州市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區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總面積2308平方千米 [1]  。截至2022年10月,賓陽縣下轄16個鎮,另設1個農場 [31]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户籍人口104.65萬人。 [30] 
賓陽始於西漢六年(公元前111年),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賓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程思遠的家鄉,被譽為“廣西小五金之鄉”。稻藕套種栽培技術全國首創,得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10位院士高度評價和農業部的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袁隆平院士還親筆題詞“稻藕套種之鄉——廣西賓陽”。 [1] 
2022年,賓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9.1417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5.10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8.59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443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7.8:31.9:50.3。 [30] 
中文名
賓陽縣
外文名
Binyang County
別    名
賓州
行政區劃代碼
4501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地理位置
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
面    積
2308 km²
下轄地區
16個鎮,另設1個農場
政府駐地
賓州鎮永武街235號
電話區號
0771
郵政編碼
530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4.65 萬(2022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相思潭程思遠故居賓州古城
火車站
賓陽站黎塘站
車牌代碼
桂A
地區生產總值
309.14 億元(2022年)

賓陽縣歷史沿革

上古
今賓陽縣境,古為百越(粵)西甌之地。
為荊州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地屬桂林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地屬鬱林郡。是年建領方縣(縣境內有領方山而得名),為縣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時領方縣域範圍大致包括今賓陽縣、武鳴區、南寧市區、上林縣、合山市、及橫州市部分(原永淳縣)、來賓市興賓區部分(原遷江縣)。
縣地為吳國屬地。
吳元興元年(264年),改縣名為臨浦縣。
西晉
太康年間(280—289年),恢復領方縣名,並在縣域東部漢廣鬱地另設綏寧縣。
梁天監二年(503年),撤綏寧縣置安城縣。旋以州統郡,領方、安城兩縣升為郡,皆屬南定州。
開皇八年(588年),兩郡同改為縣,屬鬱林郡。唐朝廢郡立州,領方縣地屬南方州。
武德四年(621年),領方縣名為嶺方縣,在嶺方縣域南部、西部分設琅琊、思幹縣。
貞觀五年(631年),在嶺方縣域置賓州(州境內有賓水而得名。所謂賓水,為今清平水庫及其源流小江),為縣地設州行政建置之始。賓州屬嶺南道,時轄嶺方、琅琊、思幹、安城4縣。
貞觀十二年(638年),撤思幹縣。
天寶元年(742年),改賓州為安城郡。
至德二年(757年),又改為嶺方郡,同時將安城縣更名為保城縣。
乾元元年(758年),將嶺方郡恢復為賓州,時轄嶺方、安城、琅琊3縣。
沿唐制,賓州隸屬南漢。
開寶五年(972年),廢賓州,將琅琊、保城兩縣併入嶺方縣,隸屬邕州。次年又恢復賓州建置,屬廣南西路。
端拱二年(989年),上林縣(原為澄州)歸屬賓州轄。
天禧四年(1020年),遷江縣(原為思剛州)歸屬賓州轄。時賓州共轄嶺方、上林、遷江3縣。
初年,賓州升為路稱賓州路。
至正十六年(1356年)複名賓州,屬廣西兩江道。
洪武二年(1369年),撤嶺方縣併入賓州。賓州隸於柳州道(府)。
雍正三年(1725年),賓州升為直隸州,轄上林、遷江、來賓、武宣4縣。
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為散州,改屬思恩府。
宣統三年(1911年),賓州改稱賓縣。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賓陽縣(縣城在賓水之北故名),隸屬柳州道。
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邕南道。
民國三年(1914年),屬南寧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廣西省政府。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屬南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屬南寧行政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屬武鳴行政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廣西第八行政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屬廣西第四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賓陽縣解放後,屬南寧專區管轄。
1951年11月,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
1952年8月,改為邕寧專區。同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區管轄(1956年3月自治區改為自治州)。
1958年1月,自治州撤銷,賓陽縣屬邕寧專區轄;同年9月,邕寧專區改稱南寧專區;同年12月,賓陽縣與上林縣合併,稱賓林縣。
1959年5月,恢復原兩縣建置。
1971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
2003年6月27日,南寧地區撤銷,賓陽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6] 

賓陽縣行政區劃

賓陽縣區劃沿革

明萬曆年間(1572—1620年),賓州統轄本州及上林、遷江兩縣。本州分為關廂、上朗青、下朗青、上賓化、下賓化、琅琊、安城等7鄉及1偏户。
清道光年間,賓州行政區域劃為關廂及上郎青、下朗青、上賓化、下賓化、琅琊、安城等6鄉,額編16團3甲,另安城5團。團、甲下分村,共584村。並分設16圖2裏。宣統三年(1911年),全境劃為城、中、東、南、西、北6個自治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城、中、東、南、西、北區分別改稱為第一至第六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將6個區縮減為4個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撤區並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全縣縮劃為32個鄉(鎮)、460個村(街)。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增加案山、中華、三王、先天、高田等5個鄉。
1949年12月,賓陽解放後,全縣劃為東、南、西、北4個區和2個鎮(新賓鎮、蘆圩鎮),區下設35個鄉。1950年8月增加10個區(以數字命區名)和1個直轄鎮(蘆圩鎮),區下設35個鄉。1951年初又增為11個區和1個直轄鎮,區下設142個鄉(鎮)。1953年5月,縮編為12個區、1個直轄鎮,142個鄉(鎮)。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142個鄉鎮合併為34個鄉和2個直轄鎮。同年8、9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撤銷鄉鎮,將全縣劃為13個人民公社,下設39個大隊、639個生產隊。同年12月,賓陽縣與上林縣合併稱賓林縣。
1959年5月賓林縣撤銷,恢復原縣建制,全縣劃為23個人民公社,下設604個大隊,2951個生產隊。1960年7月,全縣調整為18個公社2個鎮。1962年9月,全縣調整為12個區,下設147個公社(含手工業社)。原有的800個大隊,除12個大隊分別劃屬3鎮合為每鎮1個農業大隊外,其餘788個大隊取消。1968年9月,12個區建制撤銷,改稱為人民公社,原人民公社改稱為生產大隊,並增設14個大隊。
1984年8月至10月,實行政社分開,取消公社建制,建立鄉鎮建制,全縣劃為18個鄉、3個鎮,下設206個村民委員會、2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87年6月至10月,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在自然村建立村民委員會。
1995年3月,撤銷村公所和自然村的村民委員會,全縣改設208個村民委員會。2000年1月,王靈鄉改為鎮建制。2003年2月,撤併賓州、蘆圩、新賓3鎮,組建新的蘆圩鎮;撤併黎塘鎮和黎明鎮,組建新的黎塘鎮。
2005年7月,撤銷高田鄉,併入陳平鄉;撤銷太守鄉,併入思隴鎮;撤銷河田鄉,併入蘆圩鎮;撤銷雙橋鄉,併入王靈鎮,同時,將黎塘鎮的三擇、義和2個行政村劃歸王靈鎮管轄。全縣共有16個鎮,轄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93個村民委員會,有1881個自然村。 [7] 

賓陽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賓陽縣下轄16個鎮,另設1個農場 [31]  賓陽縣人民政府駐賓州鎮 [27] 
賓陽縣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50126100000
450126101000
450126102000
450126103000
450126104000
450126105000
450126106000
450126107000
450126108000
450126109000
450126110000
450126111000
450126112000
450126113000
450126114000
450126115000
450126451000

賓陽縣地理環境

賓陽縣位置境域

賓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州市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區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介於北緯22°54′—23°27′,東經108°32′—109°15′之間,行政區域面積2308平方千米。 [1] 

賓陽縣地質構造

賓陽縣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東南部處於廣西區域構造大瑤山凸起南西端,西南部屬大明山隆起東端,中、北部為來賓斷褶帶南西邊緣部分,是幾個構造單元的交接地帶。從地質力學觀點看,是處於廣西山字型構造前弧弧頂和盾地的一部分。
褶皺
1、早古生代緊密線狀褶皺出現於縣境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西南和南部為崑崙關復背斜南東段,東南部是鎮龍山穹窿,由下古生界寒武系碎屑岩組成背斜、穹窿核部,為近東——西向的緊密線狀複式褶皺。2、上古生界——中生界舒緩褶皺鎮龍山穹窿軸部為寒武系,兩翼為泥盆系,呈等軸圓形,褶隆高差大於1000米。茶灶短軸背斜分佈於茶灶至廖平一帶,長3千米,寬4千米,軸向北西310度。甘棠向斜分佈於甘棠一帶,短軸狀,軸向北西20度,長8千米,寬4千米。六鳳嶺分枝狀向斜出露於六鳳嶺、幫光至新賓一帶,長24千米,寬6千米。
斷裂
斷裂按展布方向有北西、北西西向,北東、北東東向和近東西向三組斷裂。
1、北西、北西西向斷裂主要分佈於西南部崑崙關背斜北東段的武陵、六蒙、陳平和鎮龍山穹窿北西翼的歐陽、新姑嶺、甘棠一帶。其中樟木坪——陳平斷層,系區域性大斷層,即南丹——崑崙關斷裂的南東段,貫穿縣境西南。縣內長約40千米。切割寒武系、上古生界、下第三系燕山期崑崙關花崗岩體。推斷斷距約2550米。
2、北東、北東東向斷層主要為黎塘斷裂帶。分佈於黎塘、姚村、羊山、邊山、芭乍一帶,主要由5條斷距較大(垂直斷距700一1500米)的斷層組成,切斷洋橋向斜南翼,使岩層呈迭瓦式多次重複出現。縣境內出露一般25—30千米。
3、近東——西向斷層分佈於崑崙關復背斜內,六蒙——陳平一帶。常被北西向斷層切割。 [8] 

賓陽縣地形地貌

賓陽縣整個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縣境東、南、西三面邊緣土山環亙,北及東北面邊緣石山羣立,中部為不閉合盆地,屬大片沖積平原,北部及東北部為溶蝕平原及緩丘地區,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帶,東南部為高低丘為主的丘陵區。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橋、蘆圩、大橋、武陵、古辣、甘棠等鎮,面積576.2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24.9%。海拔高度在100—120米之間,雖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內,起伏甚微。賓陽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積446平方千米,地表平坦,堆積層厚度較大,為廣西四大沖積平原之一。北部東北部溶蝕平原及緩丘地區,延伸至鄒圩、新圩、賓州、洋橋、和吉、黎塘、王靈等鎮,海拔85米—110米之間,面積81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35.21%。東部低山丘陵區起伏變化較大,山坡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間,面積20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8.96%。全縣平原面積為823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35.6%;丘陵面積719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31.1%。縣境內有山峯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脈分兩大支。東支鎮龍山脈,盤踞於縣境東和東南部邊緣,與貴港市、橫州市交界,東西長32千米,南北寬27千米,山溝深壑狹窄,山峯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多半在100—200米以上,主峯鎮龍山海拔1170米,為全縣最高山峯。西支大明山餘脈,綿亙縣境西南與南部,其扭軸位於賓陽縣思隴鎮與上林、武鳴兩縣、區交界處,東分支在新橋、蘆圩、武陵、古辣等鎮,長43千米,寬13千米,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為賓陽縣與興寧區、橫州市的界山,主峯白鑿山海拔1041米,為賓陽縣的第二高峯。 [7] 

賓陽縣氣候特徵

賓陽縣地處低緯度,受海洋暖濕氣流調節,高温多雨,夏長冬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熱量多,不僅盛夏炎熱,冬季有時也頗温暖。春季平均始於2月16日,結束於5月1日,持續2個半月,夏季平均始於5月2日,結束於10月13日,持續5個半月;秋季平均始於10月14日,結束於1月1日,持續2個月20天;冬季平均始於1月2日,結束於2月15日,持續1個半月。年平均温度20.8℃。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11.4℃。7月份最熱,月平均温度28.2℃。雨量分佈特點是南部多於北部,山區多於平原。年降雨量的地區分佈大致是:西部和西南部一帶山地的高田、陳平、六岑、貴龍、六盆、柳洞、六合、馬嶺、碗窯、德明、中興、南山、六明、六章為多雨區,年雨量大於1750毫米,其餘山區(除勝龍、黃冠、平安)為次多雨區,年雨量為1650—1750毫米;中部包括新橋、蘆圩、新賓、大橋、古辣、武陵、甘棠為次多雨區,年雨量為1550—1650毫米,西部山區的勝龍、黃冠、平安為少雨區,年雨量為1300—1490毫米,北部和東部包括黎塘、和吉,鄒墟為次少雨區,年雨量為1400—1500毫米。全縣年平均雨暈為1589.2毫米。 [9] 

賓陽縣水系水文

賓陽縣境內無大河巨川,但溪澗密佈,小河溪江縱橫。境內河流長5千米以上的有37條,長15千米以上的有20條;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有33條,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有7條。河流分為紅水河鬱江水系,統屬珠江流域之潯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勢由東南、西南向北匯流。全縣河道總長688.45千米,總流域面積2304.08平方千米。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經縣境長39千米,流域面積381.15平方千米,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餘河流大部分屬季節性溪流。

賓陽縣土壤類型

賓陽縣境土壤類型多樣,分為6個土類、15個亞類。6個土類是水稻土類、磚紅性紅壤土類、黃壤土類、石灰(巖)土類、紫色土類、沖積土類。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瀦育性水稻土、潛育性水稻土、沼澤性水稻土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紀紅土赤紅壤、耕型鐵礫赤紅壤為主。荒林牧地以砂頁岩赤紅壤、石灰岩亦紅壤為主。全縣土壤成土母質以砂頁成土為多,主要分佈於縣境西南大明山餘脈和東南鎮龍山脈的低山丘陵區;紅土母質成土次之,主要分佈在中部平原。花崗岩成土主要分佈在崑崙關一帶,紫色頁岩成土主要分佈在甘棠、和吉、鄒圩等地,河流沖積成土主要分佈在沿河兩岸和平原地區,洪積成土一般分佈在山前的沖積扇或河谷地帶,石灰岩成土主要分佈在東北部的黎塘、和吉與鄒圩一帶,石灰岩組成的殘峯平原、硅質頁岩成土主要分佈於新賓至大橋公路兩旁的狹長地帶。全縣耕地主要集中在縣境中部廣闊的沖積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帶。全縣林地主要分佈在東、南、西部邊緣的黎塘、王靈、露圩、甘棠、陳平、思隴、賓州、武陵、中華、古辣等鄉鎮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佈在東北部的洋橋、和吉、鄒圩和中部的大橋、賓州等鎮。 [7] 

賓陽縣自然資源

賓陽縣水資源

賓陽縣境內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截至2015年8月,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27座,其中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40座,小二型水庫83座,水庫集雨面積520.48平方千米,總庫容33882.1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691.41萬立方米。此外還有小塘庫622座。全縣最大的水庫清平水庫總庫容97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207.23萬立方米。全縣90%以上的水庫分佈在縣南部山區。有地下水42處,主要分佈在黎塘鎮及和吉、洋橋、鄒圩、蘆圩、大橋、王靈、古辣等鄉鎮的岩溶區內,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個。地下河11條,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積為47平方千米,姚村地下河流量為123/秒。全縣地下泉34處,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還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全縣平均年降雨量產生的徑流總量20.7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量2422立方米,公頃均耕地佔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億立方米。引水流量4.64億立方米,年可利用徑流量7.06億立方米,佔產水量的35.2%。 [7] 

賓陽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賓陽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72539.47公頃(1088092.05畝)。
其中,水田41663.84公頃(624957.60畝),佔57.44%;水澆地111.48公頃(1672.2畝),佔0.15%;旱地30764.15公頃(461462.25畝),佔42.41%。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0089.32公頃(901339.80畝),佔全縣耕地的82.83%;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8760.78公頃(131411.70畝),佔12.08%;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714.75公頃(40721.25畝),佔3.7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51.63公頃(3774.45畝),佔0.35%;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722.99公頃(10844.85畝),佔1.00%。
二、園地6629.24公頃(99438.60畝)。
其中,果園5463.37公頃(81950.55畝),佔82.41%;其他園地1165.87公頃(17488.05畝),佔17.59%。
三、林地114160.93公頃(1712413.95畝)。
其中,喬木林地98193.85公頃(1472907.75畝),佔86.01%;竹林地4337.09公頃(65056.35畝),佔3.80%;灌木林地3882.87公頃(58243.05畝),佔3.40%;其他林地7747.12公頃(116206.8畝),佔6.79%。
四、草地1192.56公頃(17888.40畝)。
地類全部為其他草地,面積為1192.56公頃,佔比100%。
五、濕地31.28公頃(469.20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賓陽縣涉及2個二級地類。其中,灌叢沼澤5.67公頃(85.05畝),佔18.13%;內陸灘塗25.61公頃(384.15畝),佔81.87%。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484.59公頃(232268.85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3536.43公頃(53046.45畝),佔22.84%;村莊用地11338.74公頃(170081.10畝),佔73.23%;採礦用地486.64公頃(7299.60畝),佔3.1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22.78公頃(1841.70畝),佔0.79%。
七、交通運輸用地5259.66公頃(78894.90畝)。
其中,鐵路用地577.94公頃(8669.10畝),佔10.99%;公路用地1864.61公頃(27969.15畝),佔35.45%;農村道路2816.90公頃(42253.50畝),佔53.56%;管道運輸用地0.21公頃(3.15畝),佔比小於0.01%。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691.54公頃(190373.10畝)。
其中,河流水面2642.69公頃(39640.35畝),佔20.82%;水庫水面3593.76公頃(53906.40畝),佔28.32%;坑塘水面4933.05公頃(73995.75畝),佔38.87%;溝渠1421.74公頃(21326.10畝),佔11.20%;水工建築用地100.30公頃(1504.5畝),佔0.79%。 [29] 

賓陽縣植物資源

賓陽縣境內用材類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木、桉木、苦楝樟木鐵木等,其中分佈最廣的是馬尾松、杉木和竹類。果樹類主要有龍眼荔枝枇杷黃皮檸檬、黃梘、香蕉、巴蕉、葡萄等。其他林木類還有椿油桐八角油茶紫檀檳榔烏桕蘇木慈恩等。花苧有玉蘭花桂花芙蓉菊花夜來香海棠月季臘梅等等。藥用植物有半夏桔梗柴胡薑黃紫蘇黃精香附高良薑草決明半邊蓮、木弊子等118種。 [7] 

賓陽縣動物資源

賓陽縣境內野生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黃麋、野兔、果子狸、野狸、穿山狐等。鳥類有伯勞烏鴉鷓鴣山雞畫眉斑鳩鷯哥貓頭鷹喜鵲啄木鳥鵪鶉麻雀白頭翁翡翠燕子紅毛雞野鴨燕子杜鵑黃雀雲雀等等。魚類主要有鱅魚、鰱魚、鯇魚、鯪魚鯉魚鰻魚鯽魚、點星魚、泥鰍黃鱔塘角魚花魚、桂花魚、鯰魚等等。蛇類主要有吹風蛇、銀包鐵、百步蛇、草花蛇南蛇、碰蛇、白花蛇青竹蛇眼鏡蛇、五步蛇、山萬蛇、水律蛇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靈貓虎紋蛙、雕鄂(貓頭鷹)、褐翅鴉鵑(毛雞)。屬廣西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雉雞(山雞)、八哥大山雀喜鵲畫眉、黃鬊(赤鹿)、豹貓黃鼠狼中華竹鼠烏龜澤蛙沼蛙大樹蛙花姬蛙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水律蛇灰鼠蛇、三索蛇、百花錦蛇等。 [7] 

賓陽縣礦產資源

賓陽縣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三水鋁、褐鐵、流鐵、白砒石灰石花崗岩石英毒砂、鋁土、瓷土重晶石頁岩粉砂岩、鉛土、膨潤土高嶺土、粘土等。截至2015年8月,已探明金屬礦牀(點)31處(大型1處,中型2處,小型13處,礦點15處),但品位普遍較低。查明非金屬礦牀94處(大型1處,中型3處,小型49處,礦點41處)。 [7] 
賓陽風光 賓陽風光

賓陽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户籍人口104.65萬人,比上年減少0.41萬人,其中:男性56.39萬人,女性48.26萬人。據衞生健康部門統計,全縣人口出生率為4.47‰,比上年下降3.2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4.06‰,比上年下降1.3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1‰,比上年下降1.91個千分點。 [30] 

賓陽縣經濟

賓陽縣綜述

2022年,賓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9.14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5.1058億元,比上年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98.5923億元,比上年下降1.0%;第三產業增加值155.4436億元,比上年增長0.7%。三次產業結構為17.8:31.9:50.3,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4.7個百分點,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提升2.0和2.7個百分點。 [30]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賓陽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32.1%;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4.9%,其中工業投資下降4.9%;第三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14.7%。民間投資比上年下降29.9%。 [30] 
財税收支
2022年,賓陽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845萬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税收收入47085萬元,比上年下降8.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6172萬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8774萬元,增長0.3%;教育支出112860萬元,增長5.3%;衞生健康支出38946萬元,下降1.4%;城鄉社區支出23351萬元,增長37.3%;農林水事務支出57260萬元,增長5.6%。 [30] 
人民生活
2022年,賓陽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7元,比上年增收1273元,名義上增長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6元,比上年增收1321元,名義上增長3.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0元,比上年增收1235元,名義上增長6.8%。 [30] 

賓陽縣第一產業

2022年,賓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708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631378萬元,增長5.2%;林業產值57774萬元,增長13.5%;牧業產值342745萬元,增長7.7%;漁業產值46643萬元,增長1.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546萬元,增長7.7%。 [30] 
農業
2022年,賓陽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24.8萬畝,比上年增長1.9%,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12.41萬畝,比上年增長0.3%;花生播種面積10.08萬畝,比上年下降0.2%;甘蔗播種面積28.44萬畝,比上年增長0.9%;蔬菜播種面積57.31萬畝,比上年增長5.9%。
2022年,賓陽縣糧食總產量36.89萬噸,比上年增長0.6%;蔬菜產量94.89萬噸,比上年增長5.9%;水果產量25.62萬噸,比上年增長9.0%;甘蔗產量175.16萬噸,比上年下降2.6%;花生產量2.11萬噸,比上年增長1.5%。 [30] 
林業
2022年,賓陽縣完成綠化空間造林939畝,比上年下降0.2%;其他造林4.91萬畝,比上年增長4.6%;森林撫育面積7.2萬畝,比上年增長1.8%;全社會木材砍伐量為81.5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8.4%。 [30] 
畜牧業
2022年,賓陽縣家禽出欄2130.67萬隻,比上年下降6.1%;生豬出欄52.75萬頭,比上年增長14.9%。全縣肉類總產量8.17萬噸,比上年增長7.1%;蠶繭產量1.56萬噸,比上年增長2.2%。 [30] 
漁業
2022年,賓陽縣水產品產量3.56萬噸,比上年增長2.1%。 [30]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機耕面積155.21萬畝,比上年增長0.1%;機播面積71.6萬畝,比上年增長0.1%;機收面積115.95萬畝,比上年增長0.2%。 [30] 

賓陽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3.8%。全縣共有1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4%,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3%。工業產值達億元以上企業有55家,比上年減少2家;億元企業總產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2.92%。分輕重工業看,規模以上輕工業總產值下降4.4%;重工業總產值下降0.9%。分行業看,產值最高的四個行業為: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6.95%。 [30] 
建築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共17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313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0%;全縣建築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 [30] 

賓陽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賓陽縣商品銷售額比上年增長5.3%,其中:批發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3.7%;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下降0.4%。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5%,其中:住宿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7%;餐飲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77755萬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91282萬元,比上年增長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6473萬元,比上年增長3.4%。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限額以上單位117家,比上年末增加14家。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0.9%,糧油、食品類比上年下降9.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比上年下降38.1%,日用品類比上年增長19.4%,飲料類比上年下降21.5%,中西藥品類比上年增長62.5%,煙酒類比上年下降23.9%,書報雜誌類比上年下降98.6%,五金、電料類比上年增長1.9%,石油及製品類比上年增長104.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上年增長0.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比上年增長2.3%,化妝品類比上年增長8.9%,傢俱類比上年增長50.1%。 [30] 
房地產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擁有房地產企業24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7.2%,其中,住宅投資下降40.7%。商品房施工面積327.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5.2%;商品房竣工面積59.3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5.0%;商品房銷售面積50.1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1%;商品房銷售額22.01億元,比上年下降30.2%。 [30]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10015萬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住户存款2783492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255425萬元,廣義政府存款270630萬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745133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住户貸款1649690萬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095393萬元。 [30] 

賓陽縣交通運輸

賓陽縣交通

賓陽縣是桂中南重要交通樞紐之一,黎塘火車站是廣西第二大貨運編組站和一級客運站,湘桂鐵路、黎塘至湛江鐵路、黎塘至欽州鐵路在縣內黎塘鎮交匯,南廣高速鐵路南柳城際鐵路在黎塘鎮設有賓陽站桂海高速公路在賓陽境內設有兩個出入口,境內有南梧、南柳、賓上(上林)、賓橫(橫州市)四條二級公路。 [1] 

賓陽縣運輸

2021年,賓陽縣貨物運輸總量1366.6萬噸,其中:鐵路貨物運輸量70.57萬噸,公路貨物運輸量1296.03萬噸;旅客運輸總量277.1萬人,其中:鐵路旅客運輸量151.78萬人,公路旅客運輸量125.3萬人。 [28] 
高鐵賓陽站 高鐵賓陽站

賓陽縣社會事業

賓陽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普通中學3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633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55175人。小學校116所,小學專任教師4128人,小學在校學生77283人。幼兒園、託兒所369個。中等專業學校1個,專任教師120人,在校學生4423人,招生數973人,畢業生數1749人。特殊學校1個,專任教師42人,在校學生146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3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9.95%。 [30] 

賓陽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擁有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20.93萬冊;擁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6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92%;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7.7%;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98.4%。 [30] 

賓陽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擁有公共體育館1個。 [30] 

賓陽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賓陽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19個(含個體),其中公立醫院6個,鄉鎮衞生院19個,村級衞生室195個,民營醫療衞生機構13個。醫療衞生機構牀位5636張,其中公立醫院2635張,鄉鎮衞生院1815張,民營醫療衞生機構1186張。醫療衞生機構技術人員554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16人,註冊護士2641人。 [30] 

賓陽縣社會保障

2022年,賓陽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0.4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4.86萬人。
2022年,賓陽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93.49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6.7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88萬人。
2022年,賓陽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86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2萬人。 [30] 

賓陽縣歷史文化

賓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賓陽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炮龍節蜚聲區內外,有着“東方狂歡節”的美譽,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全縣已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9項,賓陽酸粉聞名遐邇,“賓陽壯錦”已有1000多年曆史。 [32] 
舞炮龍 舞炮龍

賓陽縣民間文藝

賓陽縣民族民間文藝種類較多,形式多樣。戲劇方面有師公戲絲絃戲採茶戲等,歌舞方面有仙馬綵鳳舞、鷹歌飲酒舞、羣鼓舞、舞龍舞獅、舞貔貅、舞馬舞麒麟舞鶴舞蝶、舞蚌等;遊藝體育方面有遊彩架、舞炮龍、搶花炮彩燈、武術隊等音樂方面有八音民歌、馬歌、儂歌及各種形式的配樂演奏等;羣眾文藝集社方而有歌墟、墟逢、詩社等;工藝美術方面有剪紙壯錦刺繡陶瓷、竹織、紙扇、餅模及泥塑兒童玩具、元宵花燈等等。 [11] 
師公戲表演 師公戲表演

賓陽縣特色節慶

天貺節
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貺節,賓陽縣農家叫“吃新節”,意思是開始吃新谷、新芋頭。俗諺雲:“六縣六,開芋屋”,即挖芋頭。過去,農家多到日頭嶺上拜祭土地。農業合作化以後,則。殺雞、鴨加菜,迎接夏收、夏種、送夏糧入庫。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也叫鬼節,是賓陽縣僅次於春節的大節。自十三日起(有的從初七日起),農村開始於廳堂以祭品供祖宗。十四、十五、十六、親戚往來,各户殺雞殺鴨,做發糕,焚燒冥鏹於先人牌位前,謂之薦祖。有的於野外陳香供祭,撒發飯粥,謂之“撒水飯”,亦叫送鬼。後來,敬神送鬼之事逐漸減少,只殺鴨加菜歡飲。
送灶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些村是二十三日)為送灶節,為習俗送灶日。是日,以湯圓或其他祭品送灶王公(灶神)上天,祈禱他奏報人間善惡時多講好話,免受天帝的懲罰。自此至除夕期間,可修理火灶準備過年。後來,這一習俗逐漸不為人們所重視。 [12] 
盤王節
盤王節是流行於賓陽鄒圩鎮瑤族羣眾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日。1984年初,瑤族代表彙集廣西南寧,共同商議瑤族慶祝紀念日及活動事項,大家一致贊成以“勉”族系的祭祀節日跳盤王為基礎的盤王節為瑤族的統一節日。並確定每年農曆十六日(盤王誕日)舉行。
炮龍節
炮龍節為每年正月十一日。在賓陽縣相沿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賓陽人舞炮龍,按照慣例每年正月十一晚上七點整開始,風雨不改;舞龍前供奉神靈,用雞血噴龍眼開光;舞龍者頭戴竹帽、赤裸上身、腰繫紅綢帶,把炮龍舞到每家每户,鞭炮未放完不能離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許丟棄炮龍,堅持到底;炮龍前面有龍燈隊、鑼鼓隊、古樂隊開路;各家各户備足鞭炮,燒炮增光;有街道居民求龍珠者,必出資預訂;舞龍結束後把炮龍火化昇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等。

賓陽縣方言

居住在賓陽縣的25個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在縣內的社會交往中,賓陽話和普通話是通用語言。學校教學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外交際一般使用普通話。除普通話外,縣內使用的漢語方言主要有賓陽話(本地話,語音介於平話與粵語白話之間)、新民話(客家話)、白話(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此外還有福建話、下鄉話、思隴話、甘棠平話等。講賓陽話的幾乎遍及全縣各地,佔全縣總人口的70%左右。縣內各地賓陽話基本相同,只有語調上的差異。講新民話約佔全縣總人口的15%左右,以新橋、蘆圩、武陵等鎮居多。壯族講壯話(屬廣西北部壯語方言),講壯話的佔全縣總人口的19%左右,主要分佈在甘棠、露圩、王靈、黎塘、和吉、洋橋、鄒圩等鄉鎮。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由於與漢族長期相處交往,普遍會講賓陽話和普通話。 [23] 

賓陽縣風景名勝

相思潭風景區
又名情人谷,全長約8千米,沿峽谷蜿蜒而上,其景緻逐層升起,自然形成四個主要景區:情人湖景區、石潭景區、峽壁景區、瀑布景區。 [14] 
清平湖旅遊度假區
又稱水上森林。地處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夏涼冬暖,年平均氣温20.8℃,景區負離子含量每立方米超過1000個。景區內有18座島嶼星羅棋佈。 [14] 
佛子山旅遊區
位於賓州鎮南山同合村,距縣城約5千米。景區是一個集旅遊觀光、野營度假、游泳水療、户外健身、佛教文化、農家樂等多元文化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14] 
程思遠故居
位於大橋鎮大程村委兩岸村,內陳列有徵集來的部分歷史照片、著作、資料、物品等,供人蔘觀。 [14] 
賓州古城
地處賓陽縣城城北,包括三聯街、南街、外東門街和寶水江在內約3平方千米的區域。賓州古城始建於宋朝開寶六年(973年),至清代進入鼎盛時期,古賓州城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也是嶺南地區古代重要商埠。 [14] 
賓陽古辣鎮
蔡村內有蔡氏古宅,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蔡氏家族所建,分為“老屋”和“新屋”兩部分共三處。三處建築羣均為三進式青磚瓦房,佔地共約5000多平方米。 [14] 
崑崙關
位於南寧市興寧區和賓陽縣交界的崑崙山東側,距離南寧市區56千米,地處柳州至南寧咽喉地帶,秦代尉屠睢征服嶺南後便在山上築關,至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壘巨石為關,稱作“南雄關”,宋代改名為“崑崙關”。 [14] 
古辣稻花香裏旅遊景區
以蔡氏書香古院為基礎,結合周邊虞村、李寨村和大陳村的古建築羣和水岸景觀進行提升改造的景區。 [15] 

賓陽縣地方特產

賓陽酸粉
原稱“賓州酸粉”,是一種冷盤小吃,粉質白,細柔滑嫩;配菜有叉燒、炸波柔、炸牛肉巴、炸灌風腸、炸花生黃豆等,再淋上酸甜的汁料,放入幾片清脆的酸黃瓜和少許紅辣椒末即成。 [13] 
賓陽鹽糕
是一種小吃,傳統的鹽糕有杯糕和碗糕兩種,後來又增加了芋頭糕和七色糕。用瓷制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芋頭糕和七色糕是用托盤蒸制的,蒸好出盤時再切成一塊塊菱狀體。 [13] 
白香糯餈
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淨後浸透,放入蒸籠內蒸至熟軟松化。撈出放入石臼內,用一根大木頭舂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的粑粑撈在盆內,趁熱分成小團,再將小團捻扁成圓形,白白的、軟軟的,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放入黃豆粉、紅砂糖或是花生芝麻白糖作餡料。 [13] 
賓陽壯錦
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漢代,形成於唐宋時代。賓陽壯錦編織技藝傳承了傳統壯錦古老的織造器械、編織工藝、編織材料和圖案風格,其產品有生活日用品類,藝術品類,旅遊紀念品類三大類。
賓陽瓷器
以賓陽本地盛產的粘土等原料經過製坯加工、精心繪製和燒製而成的瓷器產品,主要產品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碗、盤、缸、衞生潔具以及各種器皿,種類多達200多種。
賓陽竹編
以竹子或以竹為主兼雜木、藤、絲、草等輔助原料編製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籃、花盤、花托、箱子以及各種家居裝飾品。賓陽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賓陽縣榮譽稱號

賓陽縣先後獲“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 [16]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17] 
“全國科普示範縣” [16] 
“全國體育先進縣” [16]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6] 
“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縣” [16] 
“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 [16] 
“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 [16] 
“全區兩基教育達標縣” [16] 
“全區第一批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縣” [16] 
“全區人口與計生工作優質服務先進縣” [16] 
“廣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16]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6] 
“2008年度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 [16] 
“2010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 [16]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75名 [2]  [18]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3] 
2020年2月13日,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號。 [4] 
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19]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10]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決定命賓陽縣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5]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 
2020年12月,榮獲2019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稱號。 [21]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2] 
2021年11月15日,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25] 
2021年12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24]  [26] 
中國炮龍之鄉。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