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賓語前置

鎖定
賓語前置是存在於句子中的一種語法現象,是指賓語置於支配它的動詞或介詞之前的語言現象,是一種倒裝現象。
中文名
賓語前置
定    義
賓語置於支配它的動詞或介詞之前的語言現象,是一種倒裝現象
分    類
語法現象

賓語前置動詞賓語前置

有標誌的賓語前置
標誌詞
例句
備註
之為
《孟子·告子上》:“惟弈秋之為聽。” [1] 
-
《書·益稷》:“惟慢遊是好。”
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歐陽修苦學》) [2] 
“唯......是......”的格式比較常見,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現在“唯利是圖”仍然保留着這個用法。 [2] 
《左傳·隱公六年》:“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3] 
-
《左傳·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唐 劉禹錫 《陋室銘》:“何陋之有?” [4] 
現在“何罪之有”仍然保留着這個用法。 [5] 
《列子·湯問》:“造父曰:‘唯命所從。’” [6] 
-
《詩·小雅·出車》:“赫赫南仲,獫狁於襄。” [7] 
-
《詩·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誰雲憎?” [8] 
-
《詩·邶風·穀風》:“不念昔者,伊予來塈。” [9] 
-
《左傳·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
《詩·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10] 
-
無標記的賓語前置
  1. 賓語是代詞的否定句中
古漢語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可以放在動詞之前,現代漢語的“時不我待”仍然保留着這種用法。
也有不放在前面的,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魏風·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古之人不餘欺也 《石鐘山記蘇軾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餘情其信芳(美好)。 《離騷屈原
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所(代詞,“之人”)不忍視。李朝威柳毅傳
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未之有也《張衡傳
“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1.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彼且奚適也 《逍遙遊》〈莊子
彼且惡(何)乎待哉《逍遙遊》〈莊子
沛公安在 《鴻門宴》〈史記
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 韓愈祭十二郎文
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傳
無情郎安在 李朝威《柳毅傳》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木蘭詩》北朝民歌
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王嘉《拾遺記

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簡介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着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於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韓生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韓生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舉例

岳陽樓記》:“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説趙太后》〈戰國策〉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異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何以能田(畋)獵也《莊暴見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鴻門宴》〈史記
餘是以記之。 《石鐘山記蘇軾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陳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遙遊》〈莊子

賓語前置在英語中

一般來説,賓語都是放在動詞後面的,但也存在賓語前置的情況。賓語前置時,用來表示強調。例如下面兩個句型:
exp1:It is ......that ......
前置賓語:It is you that I love.
正常語序:I love you.
exp2:What ......
前置賓語:What a beautiful woman she looks like!
正常語序:She looks like a beatuiful woman .
不僅是文言文和英語,現代漢語也有一些賓語前置現象。
比如:飯吃完了。
啤酒喝完了。
瑪麗漢字寫得很好。
慘象,我已目不忍視了;流言,我亦耳不忍聞。
當然有人認為這是現代漢語的語義被動形式,當然也可被認為是賓語前置。這是一個有待語言學研究的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