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題韜

鎖定
賈題韜(1909年—1995年1月8日),象棋名手。山西趙城(今山西洪洞)人。少年時已全省聞名。精心研究各種古譜,棋藝算度深遠,擅長單提馬布局,讓先、讓子多出妙手。20年代30年代後期至四川,於教育界任職。經常有名局選評刊於報上,首創對全局理論分析的評解體例。1940年在四川成都與謝俠遜大戰十七局,賈多勝二局。著有《象棋指歸》《象棋論壇》、《象棋殘局新論》等。 [3]  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等職。 [1] 
中文名
賈題韜
別    名
號玄非,法名定密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95年1月8日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
職    業
著名象棋理論家
主要成就
中國象棋理論奠基人之一
出生地
山西省洪洞縣
信    仰
佛教
代表作品
《象棋殘局新論》《象棋指歸》

賈題韜人物生平

賈題韜出生在清末一個富裕家庭。”賈題韜,號玄非,出生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洪洞縣劉家垣鎮羅雲村一個富裕家庭。少年時期在故鄉讀小學。十三歲(1922年)考入太原第一中學。當時正值五四運動不久,學校民主風潮迭起,上課不正規,文娛、體育卻很活躍,學生熱衷於象棋鬥技。
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賈題韜考入山西大學法學院法律系。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賈題韜畢業,得到著名進步人士、校長冀貢泉賞識留山西大學任教,講授邏輯學,著有《邏輯學概論講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組織學生抗日遊擊隊與日寇英勇作戰。”賈學義説,賈題韜不僅學問大,年輕時候也是抗日誌士。”抗日戰爭爆發時,賈題韜正是二十七八歲的年齡,為了抗日,他變賣家產,組織同事與學生打游擊,轉戰於霍山、汾水之間。後來,游擊隊歸編第二戰區司令部,賈題韜先後任第八保安團中校軍事法官、第二戰區司令部辦公廳中校秘書。這時的他已經棄武從文入佛,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賈題韜入川研佛

“1938年底,賈題韜去了四川,在那裏他先是被蜀華中學、成都縣中學聘請,講授邏輯學,後又任光華大學、成都大學及內遷的金陵大學的副教授、教授,主講哲學,成了當時的‘名士’、學者’。”賈學義説,他還被閻錫山授予第二戰區司令部少將參議職務,當選為‘國大代表’”。
賈題韜聲名鵲起正是在四川。他師從民國時代四川的宗門大德袁煥仙。資料記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袁煥仙與同道潼南傅真吾、大竹蕭靜軒、巴縣朱叔痴、榮縣但懋辛、山西賈題韜等,在成都提督東街三義廟建成“維摩精舍”,公推袁煥仙居士駐舍主法,由傅真吾主管財務,賈題韜主管“學部”,負責研究。其活動有聲有色,川中雅好禪學的居士,紛紛會集於精舍,並造就了不少佛學人才。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就是其中一位。
成都解放後,因通曉佛教諸宗教理,對藏學亦有研究,賈題韜隨軍入藏。回到四川后,賈題韜出版發行了《壇經講座》《論開悟》《佛教與氣功》等著作,其中,《論開悟》是迄今為止在禪學開悟方面的權威論著,為中國佛學院教學講義。此外,他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稿,整理了不少歷史上的佛學典籍。

賈題韜研究象棋

在洪洞中心廣場,名人塑像中就有賈題韜。作為中國的文化名人,眾多人提到他時,總忘不了他在象棋方面的造詣,也總會提到他曾經戰勝棋王謝俠遜的往事。隨着我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出版賈題韜的相關文字資料不少,在洪洞也是如此。羅雲村賈學義等人整理的《賈氏族譜》也有記載。因賈題韜曾經任教於成都大學,《成都大學學報》曾刊發了《佛學大師賈題韜與當代詩宗鍾樹樑—— 追記成都大學兩位大師級教授》的文章。
賈題韜在太原求學時期,象棋技藝已經初露鋒芒。民國十四年(1925年)11月,山西省青年象棋比賽在太原舉行。當時的賈題韜還不滿16歲,是一名高中一年級學生,也是上百名青年選手中最年幼的一個,但卻一路斬關奪隘,以全勝戰績榮獲冠軍。這次比賽,賈題韜名震華北。
賈題韜不僅棋藝高超,而且還是象棋理論研究的專家,開象棋理論研究之先河。其所著的《象棋指歸》《象棋論壇》《象棋殘局新論》《象棋名局精解》,是公認的中國象棋理論的經典之作。這些著作都收進了新近出版的《賈題韜象棋著作全集》中。1982年再版《象棋指歸》自序中有一段話:那時開始翻譯圍棋譯作,感到圍棋本系我國地道產品,愧見絀於東瀛,象棋—— —這朵民族的藝術之花,可再不應當落後於他人了。”這正是賈題韜花很大精力研究象棋理論的目的。

賈題韜德藝雙馨

賈題韜説:一個人要普度眾生,自然會愛他的人民,愛他的組織,愛他的國家。”他學佛,不抱門户之見,他精醫,治病救人,他德藝雙馨為人所稱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成都大學中文系專程聘請賈題韜講課,成為成都大學第一位兼職教授。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請他到北京中國社會主義學院、後又到北京大學等學校講學,又到普陀山講解禪經,還去香港回見台灣佛學大師南懷瑾,又為《中國大百科書》撰寫宗教條目,為加強與台灣宗教界的聯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賈題韜八十歲時,我國著名國畫大師董壽平曾題詩:六十年前同硯生,動容未減舊時春。信知胸次已無物,笑點梅花遺故人。”台灣國學大師、佛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贈詩:殘棋結局待誰收,千古高人失此籌。我亦旁觀袖手客,兩難以可便歸休。”1995年1月8日,這位禪門大師在成都病逝,享年八十六歲。 [1]  政協四川省委員會在蓉召開了隆重追慎大會,中國佛教協會,中國象棋協會,山西佛教協會,西藏佛教協會等單位來成都吊喧,深表懷念。 [4] 

賈題韜人物軼事

賈題韜11歲時,與一位“棋王”下棋,把“棋王”下輸了,“棋王”氣得拉了三天肚子。故事中,沒説“棋王”是誰,出於好奇,賈題韜外甥張武保亦欲與賈題韜互通音問,於是斗膽給他寫了一封信,求證到底那“棋王”是誰?這就是詩中“並門棋話添笑場”的來由。由於賈題韜名氣甚大,在張武保心目中,其偉岸形象高不可攀,便在信中用了成語“九牛一毛”“四海一瓢”,比喻自己與賈題韜之差距,誠惶誠恐之態畢現。詩中的第一句“取喻瓢毛抒謙光”,以及後面的“四海”“九牛”之句都是指這兩個比喻。賈題韜以詩覆信,寓意深刻,既是對張武保的鼓勵,也是當時身受管制不得已而為之!“
關於那“棋王”的事,多年後張武保向賈題韜當面問起,他説,並不是什麼棋王。他小時隨母親去洪洞十字村探親,聽説那個村裏有位下棋很厲害的老者。賈題韜與人對弈,總把自己的老將用釘子釘死,與其對弈者只要能將到他的老將就認輸!賈題韜年少氣盛,上前挑戰三盤,竟以一輸,一贏,一和告終。“棋王“認了輸,從此拔掉了釘在老將上的釘子!至於“拉稀“之事,賈題韜説:“那是鄉里人的演繹”! [2] 

賈題韜賈題韜故居

“村裏編寫《賈氏族譜》時,賈題韜還在世,曾為族譜題寫了‘西羅新貌羅雲村’幾個字。”羅雲村《賈氏族譜》編寫者之一賈學義説。賈題韜出生於洪洞縣劉家垣鎮羅雲村,那是一個古老的村莊。羅雲村雜姓很少,大多姓賈,讓羅雲村人特別自豪的是族人代代相傳他們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後代,另外這裏是同族一脈中國名人賈題韜的故里。賈題韜是羅雲村的驕傲,村民提起他臉上總是喜形於色,講起族人的傳説和賈老的故事總是滔滔不絕。
趙匡胤後代進入羅雲村,村口的天池邊有一塊“趙匡胤故里”的石碑,村民們祖輩相傳,羅雲村賈姓祖先便是趙匡胤。在羅雲村有一個古老的門樓—— —對陽樓,關於門樓的名字及來歷,有着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賈氏族人代代相傳,並整理出了不少資料。賈學義介紹,北宋滅亡後,作為皇族後代的趙和子和趙受子躲避災難逃到羅雲村,為了確保人身安全,兩個人都改姓賈。由於擔心二人同時被抓遇難,兄弟商量一人去汾陽城,一人留在羅雲村。對陽樓正是“對着汾陽”的意思,也意味着思念逃到汾陽的兄弟。在對陽樓一側的券洞之上還有一塊字跡已經模糊的石碑,碑上題有“受氏遺風”,賈學義説“受氏”指的便是趙受子。在洪洞當地廣為流傳着《筐子為何叫“龍窩”》的民謠,當地人所稱的“龍窩”也與趙匡胤有關。“龍窩”其實就是“籮筐”,是用柳條編成的圓形有底的農用器物,由於趙匡胤父親逃難時用它來擔挑趙匡胤、趙光義倆兄弟,所以洪洞趙城被人們稱為“龍窩”。羅雲村賈氏一脈相承,均為趙匡胤、趙受子後代的傳説,《賈氏族譜》也有記載,根據族譜排序,賈學義為北六門人,賈題韜為十門人。 [1] 
參考資料
  • 1.    羅雲村的大學問家賈題韜  .臨汾新聞網.2014-04-29[引用日期2023-05-17]
  • 2.    憶舅父賈題韜軼事  .臨汾新聞網.2020-06-17[引用日期2023-05-17]
  • 3.    屠景明,楊伯偉編著,象棋詞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05,第179頁.
  • 4.    吳萬鎖主編;中共洪洞縣委黨史研究室編,槐鄉驕子 洪洞縣中共黨史人物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12,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