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濟民

鎖定
賈濟民(1911-1940),原名賈裕銀,當塗縣黃池鎮柘林行政村(原亭頭鄉颺板街)人。1931年畢業於蕪湖蕪關中學,先後在烏溪東南小學亭頭小學任教。1938年7月參加當塗縣第四區抗日動員委員會,擔任武裝股長。8月,由彭衝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新四軍二支隊特務大隊在大官圩成立,賈濟民任一中隊隊長。1940年4月任新四軍二支隊戰地服務團當蕪辦事處主任。他領導當地羣眾開展減租減息、徵税、募捐等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抗日鬥爭。1940年9月24日,在大官圩事件中犧牲。 [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賈濟民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當塗縣亭頭鄉
出生日期
1911年10月
逝世日期
1940年9月
畢業院校
蕪關中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原    名
賈裕銀

目錄

賈濟民人物生平

賈濟民,原名賈裕銀,1911年10月生於當塗縣亭頭鄉颺板街。賈濟民的家庭,過去在亭頭鎮靠開糖坊及耕種少量土地為生,他幼年時在家讀私塾,1926年考取蕪湖蕪關中學就讀。中途因生活所迫,無力繼續深造。失學後只好回鄉,先在烏溪東南小學任教,後在亭頭小學任教。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大規模侵略中國,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燒殺淫掠。帝國主義的橫行霸道,國民黨反動派軟弱無能望風而逃,使賈濟民心裏十分痛恨。1938年7月新四軍二支隊肩負着抗日重任來到了大官圩,組織和領導羣眾開展抗日,各種抗日組織象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為了團結一切力量進行抗日,新四軍二支隊在大官圩成立了有各界人士代表參加的當塗縣第四區動員委員會。 [3]  1938年8月,他放棄了較為安定的教師職業,參加了新四軍二支隊,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  在動委會里,他深入廣泛地開展抗日宣傳,貼標語、演戲,發動羣眾減租減息、向地主借糧,鬥爭劣紳尚小沛、黃秀棠等,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 [3] 
當蕪縣委領導的特務大隊成立後,賈濟民和範興譜、史宏熾等人,在特務大隊的領導下,成立了一箇中隊,賈濟民任中隊長。他經常帶領部隊,配合新四軍打擊日軍、漢奸和偽軍。1939年春,特務大隊在宣城狸頭橋整編受訓後,改為新四軍二支隊特務營。該部奉命向蘇南前線挺進時,組織上考慮賈濟民身體有病批准他返回大官圩堅持地方工作。1940年4月,新四軍二支隊戰地服務團當蕪辦事處在大官圩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開展對敵鬥爭的行政辦事機構。賈濟民任辦事處主任。他機智勇敢,踏實肯幹領導羣眾開展“雙減”徵税、募捐等工作,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經費和物資。 [3]  1940年8月,他被任命為蕪當辦事處主任兼宣(城)當(塗)蕪(湖)遊擊大隊隊長。 [1] 
1940年9月,金寶圩事件發生後,遊擊大隊遭受很大損失,根據宣當蕪中心縣委的指示,副大隊長莊景玉將剩餘隊員帶到大官圩,交給了當蕪縣委。為了加強領導,整頓部隊繼續戰鬥當蕪縣委決定:賈濟民兼任遊擊大隊隊長,縣委書記侯光兼任指導員。在這種艱難危險的時刻,賈濟民以革命利益為重,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勇敢地擔負起組織上交給的重任。同年9月22日,遊擊大隊向青山進發途中,部隊行至塘南閣板埂圩時,因天雨路滑不能行走暫歇了一天。賈濟民關心戰士的冷暖不顧行軍疲勞,於9月24日和魯萬清一起,到塘南閣籌備經費衣、鞋等物。當籌備齊全,剛回到駐地坂埂圩時,四面響起了槍聲,頑軍一〇八師和當塗縣常備隊魯振五的部隊包圍了遊擊大隊。雖經苦戰,但由於寡不敵眾,除少數人會水突圍外,大多數都犧牲了。賈濟民和侯光、縣委組織部長唐永源、文化教員範士然等一起,為掩護同志們突圍,不幸犧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