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湖陶瓷

鎖定
河南省舞陽縣四大特產之一,賈湖陶瓷又稱“賈湖陶器”和“賈湖彩陶”,河南省舞陽縣獨特的工藝品,與“賈湖酒”、“合伯寶劍”、“農民畫”合稱舞陽四大寶。
中文名
賈湖陶瓷
所屬年代
距今8600-9000年
出土地點
河南省舞陽縣
別    名
賈湖陶器和賈湖彩陶

目錄

賈湖陶瓷簡介

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賈湖文化遺址”,發掘出的窯穴370座,陶窯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壺、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體生產年代確定為距今8600——9 0 0 0年。舞陽賈湖紅陶、舞陽大崗彩陶、舞陽阿崗寺亮黑蛋殼陶、舞陽善德灰陶等。舞陽境內賈湖周邊同時代陶瓷科學界統稱“賈湖陶瓷”。

賈湖陶瓷流傳歷史

賈湖陶瓷又稱“賈湖陶器”和“賈湖彩陶”,河南省舞陽縣獨特的工藝品。賈湖陶瓷採用的陶土是取自當地的黃膠泥,即沙潁河氾濫後沉積下來的黃色粘土。據《恆盛義》陶藝製作工藝介紹:黃膠泥又有大、小膠泥之分,沙潁河氾濫之前的粘土稱為小膠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盤、盞等造型簡單的陶器;河水氾濫以後波及到的地方,沉積的粘土稱為大膠泥,其性軟,可塑性較強,能製作造型較為複雜的陶器。明清時期,賈湖陶瓷吸收了當地比較盛行的磚雕、石雕藝術風格,出現了浮雕、鏤空、剔刻工藝,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在民國期間,賈湖彩陶在繼承傳統制陶技藝的基礎上,又受到附近寶豐紫陶、臨汝汝瓷、禹州鈞瓷的影響,採用內掛釉、外掛釉,部分掛釉的技藝,是賈湖陶藝更加豐富多彩。1915年(民國四年)參加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後,除了花鳥魚蟲外,出現了大量以傳統題材的山水、花鳥、人物中國畫場景,浮雕、鏤空、刻劃、剔花裝飾工藝更為細膩。
賈湖陶瓷傳承9000年技藝,又吸收本土的磚雕、石雕、彩繪藝術風格,在傳統的陶藝中脱穎而出,自成流派又稱賈湖彩陶。在製作工藝上,賈湖彩陶採用彩繪、刻瓷、鏤空、刻劃。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褐色、黑色;在題材為,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着重吸取了傳統民俗元素,以村莊、山石、河流、亭台、樓閣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王存興“清蓮”系列是其代表;在燒製方面,賈湖彩陶製作先烘乾,然後開燒,温度一般在攝氏700至800度,成品為紅色的刻畫陶,素燒後可以釉燒,上釉後放入陶匣缽內,二次燒,達到攝氏1000至1050度,50小時,成品為黑陶、紅陶各種彩陶、陶器、陶瓷等。
在賈湖遺址考古發掘中,舞陽政協副主席、博物館第一任館長朱幟和兒子朱振輔(現舞陽博物館館長)與中國科技大學張居中教授發掘陶窯13座,窯穴370座。殘存有火門、火膛、火台、窯壁、煙道和出煙口。賈湖陶器出土陶器文物標本2548件。陶器上部分裝飾有繩紋、紋蓖附加堆紋等。賈湖陶製燒品成氣氛為氧化氣氛,並出現了滲碳工藝,大多燒成温度在700—850C之間,少數低到600C,個別可達1000C。
賈湖陶瓷俗有“三皇御窯,五帝貢品”美稱。賈湖陶藝代代相傳,經過歲月滄桑的發展,賈湖土陶已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賈湖陶瓷。舞陽北舞度製作陶瓷工坊以恆盛義為著名。歷經明清、民國、到現代。其清代匠師有王長春、王存興等;民國至今匠師有王延壁、王梅強、王亞東等。賈湖陶瓷分為紫陶、彩陶、紅陶、黑陶、釉瓷、刻瓷六類,故名又稱“賈湖彩陶”。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依然保持着原始古老的風韻。故賈湖文化遺址周邊的善德、大崗、阿崗寺等遺址出土的陶器稱為“賈湖陶瓷”。
1914年(民國三年)賈湖陶瓷被河南省官廳徵繳參加美國太平洋博覽會,盛名於定陵(舞陽北舞度)南北兩鎮與河上街(漯河)和河下街(周口)、江淮流域,成為沙潁河乃至江淮流域手工藝界的一朵奇葩。
1988年,舞陽恆盛義陶瓷作坊王亞東先生,大膽將“恆盛義作坊“改名為“賈湖陶瓷藝術坊”。隨後又註冊為“賈湖陶瓷藝術館”,申請“賈湖”陶瓷藝術商標。為賈湖陶瓷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裏,賈湖陶瓷一躍而上,同合伯寶劍、賈湖古酒,農民畫,成為河南舞陽乃至漯河地區矚目的文化特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