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洪林

(京劇老生演員)

鎖定
賈洪林(1874~1917年)近代京劇演員。號樸齋,外號賈狗兒,北京人,原籍江蘇無錫。出身演員家庭。演老生。幼從陳丹仙習藝,在四喜班演唱,師事譚鑫培。早年嗓音清潤,一度為小鴻奎班台柱。嗓敗後着重做功戲,並以唱腔富於韻味而受好評。譚鑫培曾稱讚説:“無錫賈,技藝真,天下一等名老生。”賈洪林對後來的老生藝術影響極大。出生: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逝世:1917年11月7日,農曆丁巳年九月廿三日。
本    名
賈洪林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17年11月7日
代表作品
《硃砂痣》
職    業
京劇老生演員

賈洪林簡介

出生: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
逝世:1917年11月7日,農曆丁巳年九月廿三日
活動年表
1910年4月12日,宣統二年(庚戌)三月初三日:1910年4月12日丹桂園演出
本日丹桂園由春慶班演出日場戲。
壓軸:《硃砂痣》(帶賣子)(譚鑫培飾韓員外,陳德霖飾江氏,謝寶雲飾金氏,賈洪林飾吳惠泉)
大軸:《飛叉陣》(餘筱琴)
賈洪林常為譚鑫培、楊小樓等配戲。以演《八大錘》《連營寨》《七星燈》等及為譚鑫培配演《搜孤救孤》之公孫杵臼、為楊小樓配演《長坂坡》之劉備等著名。
賈洪林是春茂堂陳家徒弟,雖也是二路老生,唱出正戲也很不錯。在福壽班也充過台柱唱過大軸。
賈洪林,生肖屬狗,小名阿狗,因此外號賈狗兒,世居無錫西門外古運河畔,後居北京。出身梨園世家,祖父賈阿三,號棣香,字樹堂,系崑曲小生。父賈阿金,號淘亭,習文場,叔父是名京劇老生賈麗川。幼從陳丹仙習藝,學唱京劇老生。
10多歲至北方四喜班演唱,師從譚鑫培。早年嗓音清潤,一度為小鴻奎班台柱。嗓敗後致力於做功戲,常為譚鑫培配演《搜孤救孤》中之公孫杵臼、為楊小樓配演《長扳坡》中之劉備因而著名。也曾經為王瑤卿、梅蘭芳的左右手,是一個既能演主角(嗓子壞後在福壽班也充過台柱唱過大軸。) 又能演配角的特殊人才。其唱腔富有情韻,道白俏麗爽脆,動作乾淨灑脱,表情細膩傳神,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真實感,深得觀眾好評。

賈洪林譚末次演出

譚鑫培 譚鑫培
1917年4月14日,農曆丁巳年閏二月廿五日:譚鑫培末次演出
北京官府為了歡迎廣西督軍陸榮庭,在金魚衚衕那家花園設盛宴唱堂會,其時70歲高齡的譚鑫培衰弱多病,只好婉言辭卻,不料因此觸犯了當局,便傳出話來,如果不去,不但不釋放他的孫子譚霜(曾因犯案在押),還要拉他去一起關押。並且派了4名巡警上門,名為迎接,實則押送,譚便不得不勉強扶病而去,到場一看戲碼貼的是《洪羊洞》,又吃了一驚,因為戲中他演的楊六郎是以死殉職的,而且他的師父程長庚生前最後唱的也是這一齣戲,觸景生情,便有大難臨頭的預感。這一次演出實在不能唱全本,經再三請求,從“探病”一場唱起,他拼老命全力以赴,唱做一絲不苟,至終場還是渾身抖擻,精彩紛呈,但一到後台,就伏在桌子上暈倒了。據同台配演八賢王的賈洪林説:“我與老闆一起演唱多年,從來未有見過像他這一次的神情異常,特別是雙目炯炯發光,咄咄逼人,嚇得我不敢正眼看他。”譚回家又氣又累,病勢日重,不久去世。

賈洪林藝術經歷

賈洪林原本嗓子極好,高亢嘹亮,不幸壞了兩次。當他嗓子好的時候,演《戰太平》,一聲嘎調響徹雲霄,觀眾都稱之為小譚鑫培。當譚鑫培盛年紅運的時候,賈洪林雖不能與鑫培並駕,名氣卻亦不小。戲界裏談到叫天兒,其次就數到賈狗兒。叫天有時缺席,賈狗果能頂一氣。但叫天到老不衰,賈則中途喑啞,以至淪為配角,卻甚賣力氣,努力着要壓倒正角,所以彩聲往往過於正角,賈為叫天配探母的六郎,搜孤的杵臼,最為相當。
後來賈洪林嗓敗,為了適應自己不好的嗓音,創造了低而寬博,專以沉着蒼涼取勝的唱法。賈因喑啞,不能多唱,配角中之小段,卻甚好聽,利用其啞,其味愈濃。如以前沒有“小導板”的説法,賈洪林卻創造出來用“導板”起“範兒”卻不用翻高的唱法,在《長坂坡》中劉備唱的“看來萬般皆由命”裏的“皆由命”三個字不翻高,雖走低音腔,但更令人產生感概。後來稱之為“小導板”的板式,其實是賈洪林和楊小樓合演時所創造的。

賈洪林藝術特色

賈洪林很會做戲,他善於運用眼神,擅長表情,做工最好,如演《烏龍院》《打漁殺家》《斷臂説書》《胭粉計》《九更天》等都成拿手。還和梅蘭芳演過對兒戲(兩個人為主角的戲)《武家坡》,也和王瑤卿演過《四郎探母》。他在嗓音變壞之後,常陪譚鑫培唱《搜孤救孤》的公孫杵臼、《盜宗卷》的陳平、《捉放曹》的呂伯奢等,有時依然與譚鑫培對啃(在唱或表演的時候互相較勁),譚是又喜歡他又怕他把自己壓倒。
尤其在兩個人演《硃砂痣》的時候,當江氏回家叫門,賈洪林飾演的病鬼吳惠全形容枯槁,台步蹣跚,動作有氣無力,可是一聽説叫門的是妻子江氏,立刻似汗流滿面、毛髮豎立,唱出的那句“你是人是鬼快説分明”,全是用“立音”唱,既有炸音又有顫音,那手中的燭燈搖搖欲墜,給觀眾以陰森恐怖之感,形象地刻劃了人物的精神狀態,由此可見他聲容並茂,全身是戲。這樣一來,逼得譚鑫培扮演的韓鳳廷在下一場戲中雖然想不賣力氣卻也不行了。再比如,譚鑫培演《狀元譜》非得由賈洪林飾演家人陳之不可。
在《狀元譜·打侄》一折中,王楞仙扮演陳大官,不但陳大官隨着板子的起落有跌僕“摔坐子”的優美身段,就是賈飾演的陳之也隨着板子的起落行左陡右。在戲裏譚鑫培是邊打邊氣憤,王楞仙是邊打邊惶恐,賈洪林是邊打邊心疼,他並不以自己只是扮演家院而置身事外。三個人物太步伐的配合真是嚴絲合縫,極盡舞蹈之美。此外,他給楊小樓配演《戰宛城》的賈詡,給陳德霖配演《三擊掌》的王允,給龔雲甫配演《行路訓子》的張宜,都能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賈洪林的配角戲,縱使自成一派,但是大多數人都願意演主角,很少願意演《硃砂痣》的吳惠全、《狀元譜》的陳之等掃邊老生的角色。這些角色雖經賈洪林的演繹熠熠生輝,但很少有人重視並願意繼承。

賈洪林藝術創造

賈洪林在新戲的表演上亦有創造,1921年左右,楊小樓的早期新戲《薛剛鬧花燈》、梅蘭芳的早期新戲《花木蘭》和一至四本的《春秋配》等,他都參加配演。在他參加演出的新戲,包括古裝、時裝戲(當時的“現代戲”)裏,他都有所創造。如在梅蘭芳的時裝戲《一縷麻》中,梅蘭芳飾演林紉芬,他飾演林如智,逼女兒出嫁一場中,他臨時增加大段的唸白。大段的唸白很容易念得枯燥無味,他卻年的感情真摯,淚隨聲下,十分入情入理。在《花木蘭》中,他飾演花弧,把原編中的西皮原板改唱成高撥子,更加突出了花弧盼女心切的感情。
賈洪林在這些新戲的創造,使得幾十年後的梅蘭芳仍然記憶猶新。二、三十年代,南風北漸,北方學習南方時興演現代戲了,賈洪林竟然也能發揮所長。當時上述所講的梅蘭芳《一縷麻》和後來梅排演的《鄧霞姑》等新戲中,賈洪林都有參與演出。 他還扮演過西洋人,在和周惠芳(藝名“小桃紅”)合演的新編戲《法國血手印》中,他飾演一個法國律師,西服革履,念“我從倫敦來”,把它分成五字五頓,以示西洋人口吻。這也可説明,前輩藝人也不是完全保守的。

賈洪林演出劇目

賈洪林一生演出的“能戲”在200餘出以上,在京劇《八大錘》《連營寨》《七星燈》《打漁殺家》《六出祁山》中都能扮演重要角色。賈洪林不僅演戲,而且編戲,在和餘玉琴合作時,他曾編出《金生色》;和王瑤卿合作時,他曾編出《忠義奇聞》《十五貫》《庚娘》等。他自己曾經改編編演過《搬兵增灶》《割麥裝神》《孤注功》(即澶淵之盟的故事)等。有些老戲,他在排演的時候也都有所加工豐富,如在《甘露寺》中,從前只以劉備為主,喬玄只是個不重要的小配角,賈洪林扮演喬玄,卻在《甘露寺·相親》一場中增添了大段的二六板,和許多唸白,就變成了前部戲的主角了。

賈洪林藝術成就

由於多演配角,所以賈洪林傳人極少,但是他的創造卻給後來的鬚生兩大流派開創了先河,這兩大流派就是馬(連良)派和高(慶奎)派。高慶奎和賈洪林同台,有是賈洪林的叔叔賈麗川的徒弟,因此尊賈為師兄,他後來演的《隴上割麥》就是賈洪林所傳,《胭粉計》《烏龍院》《九更天》等傳統戲的神情、做工、身段也都學自賈洪林。賈洪林逝世後,凡是賈與梅蘭芳常演的角色,都由高慶奎來接演,如《一縷麻》中的林如智、《木蘭從軍》中的花弧、《女童斬蛇》中的李延。以至於後來梅蘭芳赴日本演出,必須帶着高慶奎,視之為左右手。所以説高派決不僅僅是一高調門的大段唱腔來取勝,其做工和身段也是具有特色的。
馬連良在1929年嗓音還沒有轉高亢嘹亮以前,尤其是演白、鬖(花白)髯口的戲,如《戰蒲關》《九更天》等,其做工、身段和撲跌動作,以及用低而寬博蒼涼抑揚頓挫的唱法也是宗法賈洪林。有如馬連良的拿手好戲《甘露寺》中的“勸千歲”流行唱法,它的基礎仍然是來自賈洪林所創造的二六板,馬則給改為流水板了 。馬連良自己説過,他坐科時“性之所近,偏重於做派戲”,特別傾心於賈洪林先生,1930年北京《全民報》對他做過一次專訪,他説:“出科後,經友人介紹,從賈洪林先生學戲。先生為伶界聞人,對於劇學,深有研究,在梨園中自成一派。親受先生陶鑄,教誨殷殷,獲益良多。雖未曾正式行拜師禮,然耳提面命,亦忝居弟子之列。”
1915年,富連成的當家老生是高百歲,而馬連良才漸露頭角。他得名伊始,便以做工、唸白著稱,內外行都知道有個苦學賈洪林的馬連良,大夥兒那時都叫他“小賈狗子”。馬連良得賈益處甚多,後來馬連良在排演《趙氏孤兒·説破》一場中,他採用並豐富了賈洪林在《硃砂痣》中吳惠全在聽到妻子江氏敲門後的動作,當程嬰聽到敲門聲後,藏畫冊、反轉身、甩髯口亮住,渾身顫抖,這段表演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當時所處環境和內心世界。因此説這藝術流派,賈洪林實為高、馬兩派的啓蒙者,他功不可沒。此外,著名京劇老生貫大元還正式跟賈洪林學過戲。賈洪林是貫大元的姨父,把着手教過貫先生。賈過世後,戲本子都給了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