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村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下轄村鎮)

鎖定
賈村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位於寶雞市北部的渭北台塬-----賈村塬中部,鎮域面積69.43平方公里。人口3000人。1965年,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詞組“中國”二字。
中文名
賈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
人口數量
3000人

賈村賈村簡介

賈村
賈村(3張)
歷史悠久,至今有多處歷史遺存和文物保護區域。據傳,賈村以北的橋鎮,是上古有橋氏部落領地,故本地在上古時就有人類居住。整個賈村塬周邊,至少在商晚期西周初期就有村落城垣,塬東部的靈龍、上官、扶託村,南部的戴家灣墓地,西部的金河,北部的橋鎮都有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玉器、兵器和石器出土。1965年,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詞組“中國”二字。
稱龍川鎮,城堡遺址至今尚存。史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征的康熙帝,康熙帝見鎮門樓高題“龍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悦,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龍,此龍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龍,此假龍爾”。康熙答:“原來是個假村。”承康熙金口玉言,改名“假村”,後代人諧其音喚作“賈村”,該村並無賈姓人家。這就是賈村地名的由來,賈村塬一名皆由此而來。
賈村
注:黨崇雅氏,為賈村塬蟠龍人,天啓年進士,崇禎年户部侍郎,曾降李闖,後歸滿清。順治年曆任户部侍郎、刑部尚書、户部尚書加少保銜。順治十年高老還鄉,數月後奉詔還朝,受國史院大學士,十二年再次告老還鄉,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銜,故稱“黨閣老”。(據寶雞縣政協出歷史資料彙編記憶而成)

賈村地理概況

賈村
賈村(3張)
賈村鎮古稱龍川鎮,清代改名“假(賈)村”,位於賈村塬(亦稱西平塬)的東北隅,距寶雞市中心18公里。
賈村塬地勢比較平坦,土質肥沃,村舍密集,分佈着橋鎮、賈村、蟠龍三個鄉鎮,是一個傳奇而又神秘的地方。它東起千河,與鳳翔塬隔河相望;南依渭河,與秦嶺對峙;西至金陵河,與陵塬為鄰;北靠千陽嶺,與吳山相連,東西寬約15裏,南北長約30裏。人們常説其形狀猶如一條巨龍,龍頭就在這個塬西南部渭河北岸的蟠龍(又稱蟠龍山),龍尾就在這個塬北部緊靠千河西岸的龍尾村。實際上,自古以來,占卜先生就是這麼認為的,古代先民一直把這裏當作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史上這個塬上多出名門望族。賈村鎮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就名人輩出,文化積澱厚重。
賈村鎮位於寶雞市北部的渭北台塬-----賈村塬中部,東隔千河與鳳翔長青鄉、陳村鎮相望,南接蟠龍鎮,西連金河鄉,北與橋鎮毗鄰,東西寬約7.8公里,南北長約8.9公里,鎮域面積69.43平方公里,轄賈村、廣福、東坡、五星、牛家灘、靈龍、扶託、杜家凹、倉園、文酒、龍新、陵一、陵二、陵三、上官、張家寨等16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36個自然村。

賈村教育事業

賈村中學,賈村小學,各幼兒園不計其數

賈村歷史人文

賈村鎮歷史悠久,至今有多處歷史遺存和文物保護區域。
據傳,賈村以北的橋鎮,是上古有橋氏部落領地,故本地在上古時就有人類居住。
整個賈村原周邊,至少在商晚期西周初期就有村落城垣,原東部的靈龍、上官、扶託村,南部戴家灣墓地,西部金河,北部橋鎮都有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玉器、兵器和石器出土。
1965年,在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內有122個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敍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以及築造“成周”(今洛陽)的歷史。故被視為鎮國之寶。
1969年,這個塬區的上官村出土了夨王簋等4件重要青銅器,1973年又發現了青銅器“夨王簋蓋”;1983年浮托村還出土了青銅器“夨膡盨”。這些夨器有的時代較晚,和其它器物所反映出這個塬區的主體時代特徵不太相符,但其在賈村塬的不斷被發現,引起了史學界和考古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一部分學者經過對這些夨器的初步研究,認為汧河流域是夨國的封地,賈村塬一帶應是西周時期夨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①
一些學者認為,賈村塬及其西北部的吳山,屬於西周早期的夨國封地。關於夨國,有兩種解釋,一説為虞國,一説為吳國。有學者根據西周“太伯奔荊蠻”認為,泰伯就是逃到了岐山以西的吳山一帶,故為吳國。周立國後,康王改封其地為江蘇宜地,也就是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吳國姬姓,故而,後有與姬姓晉國結親不允的記載。
西周至明朝末年,本鎮歷史變革不詳,待有識之士補充之。(賈村鎮人羅榮、孫義龍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