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村鎮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下轄鎮)

鎖定
賈村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地處陳倉區西北部,東臨千河與鳳翔區長青鄉、陳村鄉相望,南接金台區蟠龍鎮,西連縣功鎮和金台區金河鎮,北依清涼山與千陽縣崔家頭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6千米 [1]  ,總面積112.70平方千米 [2] 
1965年,在賈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詞組“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敍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被視為鎮國之寶。
截至2020年6月,賈村鎮下轄21個行政村 [3]  。2018年,賈村鎮户籍人口54100人 [2]  。2011年,賈村鎮農業總產值8620萬元,工業總產值7.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80萬元,各類存款餘額7647萬元。 [1] 
中文名
賈村鎮
別    名
龍川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
地理位置
陳倉區西北部
面    積
126 km² [4] 
下轄地區
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賈村
電話區號
0917
郵政編碼
721302
車牌代碼
陝C
人    口
54100人(2018年)

賈村鎮歷史沿革

古稱龍川鎮。相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征的康熙。康熙見鎮門樓高題“龍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悦,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龍,此龍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龍,此假龍爾。”康熙答:“原來是個假村。”後將“假村”改為賈村。
1949年7月,屬寶雞縣第八區西坪區轄。
1952年至1954年,全縣區劃調整,賈村鎮域內設有賈村鄉、靈龍鄉、扶託鄉、陵厚鄉,屬第三區管轄。
1958年,改為賈村公社,轄16個生產大隊。
1959年4月,改為賈村管理區。
1961年8月,恢復賈村公社,轄16個生產大隊。
1966年5月,更名為紅旗公社。
1970年3月,複名賈村公社。
1984年4月,改為賈村鎮,下轄16個行政村。
2005年10月,撤銷倉園村,併入文酒村;撤銷牛家灘村,併入靈龍村,轄14個行政村。
2011年7月,橋鎮鎮併入賈村鎮,轄31個行政村。 [1] 
賈村鎮電子地圖 賈村鎮電子地圖

賈村鎮行政區劃

1996年,轄賈村、陵一、陵二、陵三、廣福、上官、牛家灘、倉園、文酒、五星、龍新、東坡、杜家凹、靈龍、張家寨、扶託16個行政村。
2002年,轄賈村、廣福、東坡、五星、牛家灘、靈龍、扶託、杜家凹、倉園、文酒、龍新、陵一、陵二、陵三、上官、張家寨16個行政村。
2010年,轄賈村、上官、陵一、陵二、陵三、扶託、龍新、文酒、杜家凹、廣福、東坡、靈龍、張家寨、五星14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36個自然村。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轄東坡、廣福、賈村、上官、扶託、杜家凹、文酒、龍新、陵一、陵二、陵三、靈龍、張家寨、五星、橋鎮、新華、馬冢、井邊頭、留、龍尾、南灣、北灣、劉家溝、馮家山、花園、殿溝、簸箕莊、吳家溝、西坡、鄭家山、咀頭共31個行政村;下設2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賈村鎮下轄21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賈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304107200
121
賈村村
610304107201
122
廣福村
610304107202
220
東坡村
610304107205
220
靈龍村
610304107206
220
扶託村
610304107207
220
杜家凹村
610304107209
220
文酒村
610304107210
220
龍新村
610304107211
220
陵一村
610304107212
220
陵二村
610304107214
220
上官村
610304107216
122
橋鎮村
610304107217
121
新華村
610304107218
220
610304107219
220
井邊頭村
610304107221
220
龍尾村
610304107223
220
北灣村
610304107226
220
花園村
610304107228
220
簸箕莊村
610304107231
220
鄭家山村
610304107232
220
咀頭村

賈村鎮地理環境

賈村鎮位置境域

賈村鎮地處陳倉區西北部,東臨千河與鳳翔縣長青鄉、陳村鄉相望,南接金台區蟠龍鎮,西連縣功鎮和金台區金河鎮,北依清涼山與千陽縣崔家頭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6千米,總面積112.70平方千米 [2]  。距陳倉區政府30千米。 [1] 

賈村鎮地形地貌

賈村鎮地處渭北賈村塬北半塬,地勢平坦。境內地形山、川、塬、丘皆有。最高點位於西坡村,海拔1008米;最低點位於南灣村,海拔560米。 [1] 

賈村鎮自然災害

賈村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冰雹、大風、霜凍等,其中暴雨災害年均發生2—3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23日,境內遭遇暴雨襲擊,造成78間房屋倒塌、378間房屋受損,沖毀橋樑1座、河堤260米、耕地50畝。 [1] 

賈村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轄區總人口53683人。其中常住人口50832人,城鎮化率94.7%另有流動人口2851人.總人口中,男性27593人,佔51.4%;女性26090人,佔48.6%。14歲以下7784人,佔14.5%;15—64歲41443人,佔77.2%;65歲以上4456人,佔8.3%。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3677人,佔99.99%。2011年,賈村鎮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2.6人。 [1] 
2018年,賈村鎮户籍人口54100人 [2] 

賈村鎮經濟

賈村鎮綜述

2011年,賈村鎮財政總收入0.18億元,比上年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5838元。 [1] 
2018年,賈村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2] 

賈村鎮第一產業

2011年,賈村鎮耕地面積76355畝,人均1.42畝。2011年,賈村鎮農業總產值8620萬元,比上年增長1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賈村鎮糧食生產33201噸,人均618千克。其中小麥23490噸,玉米965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賈村鎮蔬菜種植面積10215畝,產量10400噸,主要品種有菠菜、土豆,其中菠菜1851噸,土豆110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216畝,產量34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賈村鎮生豬飼養量1.7萬頭,年末存欄1.01萬頭;牛飼養量1.09萬頭,年末存欄8317頭;羊飼養量6000只,年末存欄2105只;家禽飼養量53.05萬羽,上市家禽35.6萬羽。2011年,賈村鎮生產肉類4723噸,禽蛋2038噸,鮮奶463噸;畜牧業總產值92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0.7%。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累計造林4.3萬畝,其中經濟林900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8.7萬株,林木覆蓋率34%。2011年,賈村鎮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0.4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葡萄、麥梨等。2011年,賈村鎮有大型農業機械381台(輛)。 [1] 

賈村鎮第二產業

賈村鎮工業以建築、建材、輕紡、服裝、鑄造、運輸為主。2011年,賈村鎮工業總產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工業企業67家,職工337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職工256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06億元。 [1] 

賈村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商業網點98個,職工392人。2011年,賈村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9.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430萬元,比上年增長14.6%。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2011年,賈村鎮共接待遊客0.32萬人次,旅遊收入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3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800份、期刊0.2萬冊,業務收入36萬元。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户3866户,移動電話用户36091户,寬帶接入用户761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6萬元。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64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7029萬元。 [1] 
賈村鎮地形圖 賈村鎮地形圖

賈村鎮交通運輸

賈村鎮境內底縣路過境,長19.8千米;鎮村道路84條,總長310千米。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25米;道路鋪裝面積0.8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平方米。鎮客運站日均發送52輛客車,日客運量1560人次。 [1] 

賈村鎮社會事業

賈村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533人,其中技能人才3113人,農村實用人才1420人。 [1] 

賈村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小學11所,在校生1757人,專任教師1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59人,專任教師1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賈村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31個,文化專業户6個,農家書屋25個,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藏書3.75萬餘冊。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社火、鑼鼓、秧歌等。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線電視用户3216户,電視綜合覆蓋率44.8%。 [1] 

賈村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體育場地16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4%。 [1] 

賈村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3個,其中衞生院2個,村衞生室31個;病牀167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病牀74張。專業衞生人員51名。2011年,賈村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1042人,參合率99%。 [1] 

賈村鎮社會保障

2011年,賈村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61户,人數5139人,支出398.5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人,支出8.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06人次,支出2.4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7人次,支出1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427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人。 [1] 

賈村鎮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1千米,生產能力1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8%,年人均生活用水22噸;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6台,總容量430兆伏安,低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0.5千米,用電負荷81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8%。
截至2011年末,賈村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0.1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11公頃,綠化覆蓋率65%,人均綠地0.31平方米。 [1] 

賈村鎮歷史文化

賈村古稱龍川鎮,城堡遺址至今尚存。史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征的康熙帝,康熙帝見鎮門樓高題“龍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悦,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龍,此龍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龍,此假龍爾”。康熙答:“原來是個假村。”也有意思黨崇雅在這村休假結束,該回朝庭了。承康熙金口玉言,改名“假村”,後代人諧其音喚作“賈村”,該村並無賈姓人家。這就是賈村地名的由來,賈村塬一名皆由此而來。
賈村鎮境內古遺蹟頗多,上官遺址、西周遺址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村村1963年出土的兩週文物稀世珍寶“何尊”價值連城。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橋鎮村境內中發現的“華夏第一瓦”聲名大振。久負盛名的還有黃梅山和白荊山等。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曾至黃梅山避過暑、練過兵。閲兵台、一杆旗、聖旨溝、跑馬嶺等古遺蹟至今可鑑;炎帝之母安嬁氏生前居住過的白荊山遺址尚存。姜嫄聖母像古已有之,唐、宋、明、清尤為盛行,有碑可見。
賈村鎮歷史悠久,至今有多處歷史遺存和文物保護區域。據傳,賈村以北的橋鎮,是上古有橋氏部落領地,故本地在上古時就有人類居住。整個賈村塬周邊,至少在商晚期西周初期就有村落城垣,塬東部的靈龍、上官、扶託村,南部的戴家灣墓地,西部的金河,北部的橋鎮都有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玉器、兵器和石器出土。
1965年,在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詞組“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敍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故被視為鎮國之寶。
1969年,這個塬區的上官村出土了夨王簋等4件重要青銅器,1973年又發現了青銅器“夨王簋蓋”;1983年浮托村還出土了青銅器“夨膡盨”。這些夨器有的時代較晚,和其它器物所反映出這個塬區的主體時代特徵不太相符,但其在賈村塬的不斷被發現,引起了史學界和考古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一部分學者經過對這些夨器的初步研究,認為汧河流域是夨國的封地,賈村塬一帶應是西周時期夨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
一些學者認為,賈村塬及其西北部的吳山,屬於西周早期的夨國封地。關於夨國,有兩種解釋,一説為虞國,一説為吳國。有學者根據西周“太伯奔荊蠻”認為,泰伯就是逃到了岐山以西的吳山一帶,故為吳國。周立國後,康王改封其地為江蘇宜地,也就是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吳國姬姓,故而,後有與姬姓晉國結親不允的記載。
橋鎮遺址
橋鎮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橋鎮村東北約10米處的台塬上,面積約15萬平方米,出土了龍山時期的陶器殘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
該遺址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的筒瓦,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建築陶瓦,把中國用瓦歷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稱“華夏第一瓦”。筒瓦為研究中國建築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5月3日,橋鎮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
  • 1.    李立國,趙政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陝西省卷(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0460—0462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609
  • 3.    賈村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2-23]
  • 4.    賈村鎮簡介  .陝西政務服務網(寶雞)[引用日期2020-09-20]
  • 5.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2-27]
  • 6.    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