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心齋

鎖定
賈心齋(1884~1964年),河南滑縣人。名永德,字心齋。幼讀私塾,1908年赴北京考取豫學堂,1911年考取北京籌邊高等專門學校藏科。辛亥革命爆發後,參與組織學生敢死隊。1913年畢業,赴山西安澤縣墾荒。3年後進京,被分配到山西政治研究所。1918年考取山西政治實察所。後改分陝西。1919年,任陝西、纓遠、內蒙劃界委員。不久,回鄉奔喪。1921年,滑縣土匪猖獗,賈心齋創建民團。1925年,主持修竣什牌渠(1952年,滑縣人民政府將其命名為“賈公河”)。1926年,赴省籌辦民團。1929~1935年,在滑縣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任職。1935年, 任滑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1938年正月十五,日軍逼近滑縣,縣長南逃,地方人士成立滑縣自治委員會,公推賈心齋為主任,率領武裝抗擊。夏,日軍再次侵佔滑縣城,賈心齋出走。8月,與八路軍合攻縣城,滑縣城再次收復。1939年春,被公推為滑縣縣長,創辦抗日民運訓練班。1940年2月,中共豫北地委組建滑縣抗日民主政府,任賈心齋為冀南專署參議,繼任冀魯豫辦事處副主任,1942年調任冀魯豫行署副主任。1948年,當選為華北政府委員,兼行署副主任。1949年8月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10月,調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任河南省副省長。曾當選為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1963年河南遭受特大水災,賈心齋年近八十,仍深入災區進行防汛救災工作。1964年4月23日,病逝於鄭州。 [1-2] 
中文名
賈心齋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滑縣
出生日期
1884年1月8日 [2] 
逝世日期
1964年4月23日 [1] 

目錄

賈心齋人物生平

賈心齋,名永德,字心齋。河南滑縣什牌村人。生於1884年1月8日,幼讀私塾。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赴北京考取豫學堂,1911年考取北京籌邊高等專門學校藏科。辛亥革命爆發後,賈心齋參與組織學生敢死隊,響應武昌起義。
1913年,賈心齋畢業,想在地方做些有利於人民的事業,以茲留傳後人。且中國是一個農業國,民以食為天,特別是聽先人傳説荒年無糧是要餓死人的,故他自幼對農業的重要性印象很深。所以高等專門學校畢業後就下定決心棄宦途務農業,於1914年在同學郭厚齋等的介紹下,在山西省安澤縣王村河買地兩頃親自參加墾荒務農三載。後遇同學王式昆等多次勸説:“還是在社會上做點事好。”因而在1916年赴北京應考高等文官,到北京後同學們均説:“蒙、藏兩科的同學都被分配到沿邊省份工作,你不考即可分配工作。”因此他到蒙藏院、內務部分別辦理了呈請分發山西省任用的公文外,又通過私人關係,託張鳳台(當時參議院議員)給山西巡按使金道堅寫了一封信。到省後他被分配在山西政治研究所工作,兼在山西高等法院練習司法審判工作。1918年,閻錫山兼省長後辦新政時,又考取山西政治實察所,在清源、文水、交城等縣任六政實察專員及曲沃縣侯馬鎮縣佐等職。後因山西省實行門户主義,以晉治晉政策,賈心齋又由內務部改分陝西任用。1919年,因綏遠、陝西、內蒙邊界問題,陝西省委他做劃界委員。正在進行劃界工作的過程中,在橫山縣接父親逝世的噩耗,當即請假奔喪。返里後始知丁雙艱,一面籌辦殯葬大事,一面安置家園生產生活,且患舊痔復發迫需醫治。雖陝西領導上多次電催回職,只得以婉言謝絕,由此不做政治事宜。
1921年,滑縣土匪猖獗,縣長吳文芳(系在山西同寅)和鄉紳張天放等一塊動員賈心齋做地方事宜,官紳共同策劃縣治安工作。賈心齋於同年開始辦民團,進行剿匪,併為一勞永逸而在全縣安設電話,保衞地方。1922年,河南省長李卓章、督軍張福來,都和滑縣縣長李洪嶽是宗家同鄉關係,李洪嶽到職後,貪污成性,縱差殃民,地方正紳多次忠告制止。李洪嶽不僅不以此為戒,反而大為不快,產生了對地方士紳的仇視心理,他勾通地方劣紳王子性、可彬如、範夢五等密謀捏誣賈心齋和張天放等通匪罪名,暗中行賄捏報督軍公署,在汴把賈心齋等逮捕入獄。以後,何岫齋(眾議院議員、督軍府顧問)知悉,由天津急趕回汴,他們才被釋出獄。河南督軍張福來事後承認受李洪嶽誣告所矇蔽。但省長對李洪嶽誣告好人沒加任何指貴,致使地方正紳不滿,全縣十六區人民代表一再向吳佩孚巡閲使公署請願,才將李洪嶽撤職查辦,事方大白。1922、1923年間,土匪逐漸治下。1925年,賈心齋主持修竣什牌渠。因治水有功,鄉民贈以“德周鄉里”匾額。1952年,滑縣人民政府將此渠命名為“賈公河”,以作紀念。
1926年,河南省長鹿鍾麟電邀去省,賈心齋赴汴後,鹿省長説:聽説您治水治匪有經驗,河南省籌備民團準備請您任參議,與韓多峯負責組織。後因軍事關係,由趙守鈺任民團軍總司令,賈心齋任參議參贊等職,併兼省政務廳顧問。以後民團軍改為人民自衞團,韓多峯任總團團長,賈心齋任豫北第一區副區長、區長等職。1929年韓復榘叛馮玉祥後,對前省民團軍及省自衞團另行改組,賈心齋也由此辭職,在本縣辦救濟委員會工作。
1930年,閻馮倒蔣時,賈心齋正在縣做救濟工作。由於1932~1935年,黃河先後在封丘縣境的馮樓、貫台兩處決口,賈心齋任滑縣黃河水災委員會主任、副主席、主席等職。縣長謝隨安升許昌專員,因其欠滑縣公款,賈心齋乃扣留謝的財政科長牛心耕一年之久,至其還清欠款,才將牛心耕放回。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打進關內,日軍尚未到河南境,滑縣縣長許興凱乘機攜款、帶槍、棄城投石友三匪軍,致縣裏混亂無人負責,地方人民士紳即召開緊急會議,組成自治委員會,推賈心齋任主席。日本侵略軍到縣後,四處燒殺擄掠,時局非常混亂,土匪也乘機到處哄搶成風,四大股土匪共千餘人,曾一度佔滑縣縣城旬餘,經地方士紳開究和國民黨師長李金田聯繫,才誘匪出城各個擊潰,縣城始得收復。以後扈全祿(土匪)帶匪四千餘人投日,佔據縣城數月後,至此賈心齋東進支隊到滑縣,地方抗日部隊和東進支隊某政委在留固鎮取得了聯繫,協商對敵計劃,後約扈睢(系皇協軍)派代表到留固談判其投誠事宜,由於扈匪部沒有遵守投誠談判規定,東進支隊和地方力量配合擊潰扈部,方得二次收復滑縣縣城。東進支隊在縣城僅駐了十餘天即奉命前進,賈心齋又擔任幾個月縣長。1939年冬,適逢楊得志司令率三支隊由太行山到沙區,賈心齋和楊司令取上聯繫,地方抗日力量才有了靠山。可是那些雜牌隊伍時與縣府要糧要款甚而要槍,他們實感應付困難,經縣府同人再三討論決定派三科長楊一峯、參事張慧僧與區黨委聯繫商請黨委派人擔任縣長,後經組織上和駐軍協商派韓明同志接任縣長,賈心齋任縣府首席參議,協助縣府共同抗日。至1940年成立冀豫辦事處,賈心齋任辦事處副主任。同年成立冀魯豫主任公署,賈心齋當選為冀魯豫主任公署副主任。1941年,賈心齋當選為冀魯像行署副主任。1948年,賈心齋當選為華北政府委員仍兼冀魯豫行署副主任職務。
1938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日軍逼近滑縣,縣長南逃。地方人士成立滑縣自治委員會,公推賈心齋為主任,接辦縣府公務。二月日軍進犯滑縣城,賈心齋率領地方武裝,抗擊日軍。1938年夏,日軍再次侵佔滑縣城。偽軍扈全祿部尾隨日軍進駐城內。日軍為收買賈心齋,便命扈帶着日軍司令部簽發的滑縣縣長委任狀、重金及戰馬,前去什牌村,勸賈心齋投降日軍。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賈心齋嚴辭責罵扈全祿,敵人惱羞成怒,前去捉拿賈心齋。因賈心齋事先出走,方免於難。敵人將賈家財產搶劫一空,並放火將賈家大院焚燬。賈對親人説:“不殺日寇,誓不為人!”1938年8月,八路軍129師陳再道、王新亭、楊得志率東進支隊來滑,賈心齋即派人聯繫,與東進支隊合力圍攻縣城。敵人聞風西逃,我軍乘勝追擊,扈部大部被殲。滑縣城被我再次收復。1939年春,賈心齋被地方人士公推為滑縣縣長。他約請中共地下黨員楊鋭、賈潛、張慧僧、邢宣理擔任縣政府重要職務,創辦抗日民運訓練班,併為冀魯豫解放區輸送了大批愛國青年。
1940年2月,國民黨濮陽專員丁樹本企圖裹脅賈心齋等隨其南逃。賈毅然決定留在滑縣,守土為民。不久,丁樹本在長垣投降日軍,經楊鋭與地下黨組織聯繫,中共豫北地委決定改滑縣縣政府為滑縣抗日民主政府,委賈心齋為首席參議。旋改任冀南專署參議,繼任冀魯豫辦事處副主任,1942年又調任冀魯豫行署副主任。其間,他經受了嚴酷的戰火考驗。1943年1月8日,冀魯豫區黨委和行署為他慶祝60壽辰,區黨委、行署和各地委、分區負責人黃敬、宋任窮、張霖之、晁哲甫、段君毅、趙紫陽、張國華、王化雲等參加祝壽儀式,並贈送了壽禮,大會秘書長賈潛致祝壽詞,稱讚他“邊區抗戰為領袖,桑梓服務稱鄉賢”。
1948年,他當選為華北政府委員,仍兼行署副主任。1949年8月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10月,調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任河南省副省長。曾當選為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1963年河南遭受特大水災,賈心齋年近80,仍深入災區,積極進行防汛教災工作。
1964年4月23日,賈心齋病逝於鄭州。 [1-2] 
參考資料
  • 1.    邵文傑、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誌 傳記上,河南人民出版社,第255-257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安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安陽縣文史資料 第7輯,1992.11,第1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