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子毅

鎖定
賈子毅(1901.9.30一1975.10.24),原名振中,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集人。幼年家境貧寒,靠外祖母資助高小畢業。1922年夏,馮玉祥在渦陽招募學兵,賈子毅因家貧不能繼續上學,思謀外出,乃前去開封應募,被編入馮部開封學兵團當學兵,後提升為排長。1975年10月24日在北京去世。 [1] 
中文名
賈子毅
別    名
振中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安徽省渦陽縣
出生日期
1901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
1975年10月24日
1925年春,馮玉祥考選留日學生,賈子毅被錄取,送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在受訓期間,發生“五卅”慘案,士官學校中的中國留學生激於愛國義憤,紛紛要求回國,經過鬥爭,日本陸軍當局准予退學。1928年7月,賈子毅回國,被馮部委派到開封西北軍軍官學校任中隊長,後任營長。1929年夏,蔣、馮關係破裂,馮玉祥令所部西撤,軍官學校遷至西安改為教導師,賈子毅任教導師一旅二團團長。不久教導師改為十六軍,賈子毅仍任團長,駐防鳳翔。1930年5月,蔣、馮、閣中原大戰爆發後,馮玉祥下令恢復西北軍軍官學校,賈子毅任軍校第一大隊長。10月,馮、閻失敗後,軍校隨馮部退至山西汾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賈子毅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高潮的影響下,開始學習馬列主義。同年,經中共山西汾陽特委肖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5月,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抗日同盟軍,將汾陽軍校改編為抗日同盟軍第一軍第二師,賈子毅任第二師二團團長。在吉鴻昌將軍率部收復察東4縣之後,第二師部隊隨之進駐寶昌、康保、沽源等地。後因蔣介石、何應軟調集大軍封鎖包圍同盟軍,馮玉樣被迫下野,賈子毅所在的抗日同盟軍第二師,被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改編。賈子毅在部隊不能存身,按照黨的指示,潛往泰山、北平、天津、太原等地,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4年春,賈子毅到西安楊虎城部步兵訓練班任教官。他利用講課之便,與進步學員接觸,揭露國民黨打內戰不積極抗日的罪行,宣傳中共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後被國民黨陝西省黨部發覺,欲將賈子毅逮捕,賈逃離西安。1935年去南京找馮玉祥,經馮玉祥安排在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任教官。1936年西安事變後,他又與中共地下黨員張公開、趙力鈞聯繫,動員和介紹過許多進步青年和抗日誌士到陝北延安根據地參加革命。
1937年春,賈子毅到楊虎城部一七七師五二九旅任副旅長。不久,“七七”事變爆發,五二九旅調赴山西戰場。參加了著名的忻口戰役。賈子毅指揮部隊抗擊日本軍隊,堅守陣地13天,給敵人以重創。1938年賈子毅調任該旅一○五八團團長,他為了改造部隊,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廣泛吸收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在該團做政治宣傳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官兵的政治覺悟。在堅持中條山的多次戰鬥中,他親臨陣地,指揮部隊,衝鋒陷陣,屢建戰功。1939年在堅守芮城大溝南戰役中,激戰3晝夜,斃敵數百人,將敵擊遺。當時重慶《新華日報》曾幾次登載該團勇猛殲敵的勝利消息。1940年,一七七師由山西中條山調駐洛陽守衞黃河河防,賈子毅調任九十六軍軍部副官處長職務。當時,蔣介石以“異黨嫌疑”多次追查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遵照黨的指示,賈子毅於1943年到偽軍張嵐峯部從事分化瓦解敵偽軍工作。曾先後任張嵐峯部十四師參謀長和軍官教育團教育長職務。在這期間,他利用自己的社會交往和與西北軍的歷史關係,爭取和團結敵軍中的上層軍官,策動他們棄暗投明,奔向解放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賈子毅脱離該部赴開封,組織天中製藥廠,並以此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1946年,賈子毅受黨派遭,對國民黨劉汝珍部進行策反工作。1948年冬,淮海戰役進入激戰階段,他越過敵人封鎖線,前往南京、上海,再次對劉汝明、劉汝珍兄弟進行策反工作。
1949年,賈子毅進入中原大學政治研究班學習,同年7月結業,任河南製藥廠經理。1950年參加民革,任民革河南省委員會委員。後歷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常委,政協開封市委員會副主席、開封市人民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候補委員、民革河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革開封市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文化大革命”中,賈子毅遭受衝擊,身心倍受摧殘,病重赴北京住院治療,1975年10月24日在北京去世。1975年11月2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賈子毅遺體告別儀式,李一氓、閣揆要、張文舟、王治秋等前往弔唁。 [1] 
參考資料
  • 1.    開封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開封市志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03-2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