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中文廟和武廟

鎖定
資中文廟和武廟,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城北郊重龍山麓狀元街,兩者相距約百米,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5] 
資中文廟坐北朝南,復四合院式佈局,前後四進高低錯落有致在一中軸線。現保存完整的建築有:萬仞宮牆、月池、華表、照壁、禮門、義路、靈星門、鄉賢祠、名宦祠、大成門、東廡、西廡、大成殿、崇聖祠、鐘樓、鼓樓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主要建築均覆琉璃瓦,正脊飾寶鼎、蟠龍,翼角飛翹,輕盈飄逸,具南方古建築風格。資中武廟,由朝貢殿、關聖殿、偏殿武星殿(啓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鐘鼓樓、廊道、院壩組成。關聖殿九脊重檐歇山式屋頂,翼角起伏交叉,殿內有8根大圓形石柱支撐。武星殿位於關聖殿左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而建,屋面綠色琉璃瓦與文廟黃色琉璃瓦互映增輝。武廟保存基本完整。資中文廟和武廟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學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廟學合一”建築的寶貴教材。明成化四年明憲宗皇帝書《御製重修孔子廟碑記》碑和清康熙書《四書·大學篇》碑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與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2]  [7]  [9] 
2006年5月,資中文廟和武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資中文廟和武廟
地理位置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城北郊重龍山麓狀元街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725-3-42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資中文廟和武廟歷史沿革

北宋雍熙年間,始建資中文廟,時位於縣城大東街。清道光九年(1829年),因舊廟低濕、狹窄、當街囂鬧,州牧貴州石阡張海瀾倡議,士紳集資,將文廟遷北關外邑人趙逵居遊過的洗墨池處(即今址),十五年竣工,費時六年。據《資州移建文廟碑記》載:“工竣計大成殿五楹,東西廡五間,由大成殿左轉是為崇聖祠,祠別一區,戟門五間興大成殿,稱此外為泮池、為靈星門、為宮牆,罔不如法而形勢之遵重,規模之宏大,丹艧輝煌視舊廟則倍焉。” [2] 
明嘉靖年間,始建資中武廟;清乾隆、同治時,先後三次修葺。《資州志》載:清同治十一、二年(1872年、1873年),正殿加高如文廟大成殿,左修啓聖宮(武星殿),右建三義祠。 [4] 
民國元年(1912年),武廟建武星殿紀念民族英雄岳飛。 [7]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武廟資料記載,正殿有忠義神武綏靖帝君、關壯繆侯、嶽忠武王牌位,有關羽、關平、周倉像。啓聖宮(武星殿)有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牌位。三義祠有玉駕聖像神像(劉備、關羽、張飛等)。 [4] 
2020年,資中文廟和武廟陳展工程全面竣工。文廟陳展恢復祭祀孔子弟子及七十二賢人塑像,加入古代樂器磬、編鐘等歷史文化元素;新增青石雕刻“孔子聖蹟圖”,“杏壇桃李”照壁,展示了孔子之師萇弘、南宋狀元趙逵、清代狀元駱成驤等生平事蹟,以及資中歷代進士、舉人等名錄;名宦祠、鄉賢祠陳列歷代名宦、鄉賢畫像。武廟展陳復原關聖殿、忠義堂、啓聖殿、古代名將館等殿堂,重塑關羽及其弟子塑像,新增劉備、關羽、張飛、岳飛和二十四大將等塑像,再現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經典場景,新增滿江紅和盡忠報國景觀石,以及武舉制度、資中武舉人、忠義文化、盤破門武術歷史等展示。 [3] 

資中文廟和武廟建築格局

資中文廟和武廟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城北郊重龍山麓狀元街,武廟位於狀元街南口,文廟則位於狀元街中段,兩廟在相距百米的距離內對峙而立,在中國皆屬罕見。資中文廟總佔地面積約678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08平方米;資中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佔地面積約3731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608.8平方米。 [2]  [4] 

資中文廟和武廟主要建築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4張)
資中文廟坐北朝南,復四合院式佈局,前後四進高低錯落有致在一中軸線。現保存完整的建築有:萬仞宮牆、月池、華表、照壁、禮門、義路、靈星門、鄉賢祠、名宦祠、大成門、東廡、西廡、大成殿、崇聖祠、鐘樓、鼓樓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主要建築均覆琉璃瓦,正脊飾寶鼎、蟠龍,翼角飛翹,輕盈飄逸,具南方古建築風格。 [2]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2張)
資中文廟一進院落建築從禮門進入,入內是靈星門石坊。坊上雕刻着“靈星門”“賢關”“聖域”金字樣。靈星門石坊比地面約高65釐米,中間鋪砌琉璃陶龍壁,坊間兩塊麒麟都由石頭雕刻而成、蝙蝠、卷草圖案、三組獸石在頂端並排矗立,柱下十二個仰蹲石獅襯鼓,雕刻精緻美觀,與四周建築融合在一起。進門左側圍照壁。照壁間七孔鏤空壁塑,圖案精美,壁雕的寓意包含了雲海波濤、坊塔石樹、魚躍龍門等。主要建築均覆琉璃瓦,脊樑用紅土燒製的四鳳六龍琉璃陶塊鑲嵌而成;二進院落,“泮池”,俗稱“內月池”。泮池上修建了一座狀元橋,橋的得名源於其是由四川資中唯一一位狀元駱成驤修建而成。中間建的三洞拱橋,拱橋橋欄上有四條雲水游龍雕刻,四周的石欄上也雕刻着凹凸不一的雲濤圖案。池的東西側分別是名曰“名宦祠”“鄉賢祠”的兩座青瓦小屋。泮池北面是戴門,又名大成門;三進院落,東西廡鐘樓將庭院深深的包裹起來。院落正北的兩級台階上鑲嵌着琉璃陶塑龍陛。兩級台階的總高度足有2.5米,長約19米,寬8.8米,台階的周圍建有交相錯落的石欄,石欄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麒麟、寓意飛黃騰達的龍鳳等飛禽走獸和絢麗多姿的花紋圖案。台階上為大成殿,高約20米,面闊28.2米,進深19.8米,殿堂結構為副階雙槽樑架。殿內有八根中心柱做支撐,頂天立地,直徑最大的約80釐米。殿內有三絕,一是孔子站像;中華第一牌位——“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十塊清代帝王和民國政府首腦匾額。 [8] 
資中武廟
資中武廟
資中武廟(1張)
資中武廟,由朝貢殿、關聖殿、偏殿武星殿(啓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鐘鼓樓、廊道、院壩組成。關聖殿高22.25米,九脊重檐歇山式屋頂,翼角起伏交叉,殿內有8根大圓形石柱支撐。武星殿位於關聖殿左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而建,屋面綠色琉璃瓦與文廟黃色琉璃瓦互映增輝。武廟保存基本完整。 [4]  [7] 

資中文廟和武廟文物遺存

資中文廟遺存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6張)
資中文廟大成殿內藏有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八位皇帝書寫的匾額及民國時蔣介石、林森題寫的匾額,有中國在大成殿內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以及鏤空雕刻九龍二鳳盤繞金底黑字、中國最大的明“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明成化年間“御製重修孔子廟碑記”清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尤為寶貴。照壁壁間七孔鏤空壁塑有資中特色,圖案精美,由雲海波濤、蟹蝦魚龍、坊塔石樹、魚躍龍門等構成故事,寓意古代仕子如江河中之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才能最終跳龍門由魚成龍達到人生頂點。 [2] 

資中文廟和武廟歷史文化

孔子站像
史書記載,孔子曾專門造訪萇弘,對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向萇弘虛心求教。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大戴禮記》記載:“孔子適周,訪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因資中為萇弘故里,故中國的文廟(包括山東曲阜孔廟)中的供奉的孔子像都是冠冕莊嚴端坐,因此資中縣文廟供奉的孔子像是“躬身而立”。 [6] 

資中文廟和武廟文物價值

資中文廟和武廟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學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廟學合一”建築的寶貴教材。明成化四年明憲宗皇帝書《御製重修孔子廟碑記》碑和清康熙書《四書·大學篇》碑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與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9] 

資中文廟和武廟保護措施

2006年5月,資中文廟和武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資中文廟和武廟旅遊信息

資中文廟和武廟地理位置

資中文廟和武廟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城北郊重龍山麓狀元街。 [5] 

資中文廟和武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資中文廟和武廟,路程約2.9千米,用時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