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賁(拼音:bì、bēn、fén、fèn)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1]  。最早見於戰國篆文,本義是文飾,引申指有光彩,讀bì [2]  ;又引申指大,讀fén;通“奔”,指奔走,讀bēn;又通“墳”,指隆起,讀fèn。 [3]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bì、bēn、fén、fèn
繁    體
部    首
貝、十
五    筆
FAMU
倉    頡
JTBO
鄭    碼
EDEL
字    級
二級(4100) [1] 
平水韻
上平·十三元、去聲·四寘、上平·十二文 [5] 
注音字母
ㄅㄧˋ、ㄅㄣ、ㄈㄣˊ、ㄈㄣˋ
總筆畫
9
四    角
40802
統一碼
基本區 U+8D32
造字法
形聲字(上聲下形)
結    構
上中下結構
異體字

字源演變

“賁”的字形演變 “賁”的字形演變
賁,形聲字。從貝,卉聲。篆文解釋為象鼓上有裝飾物,鼓作 “貝” ,鼓上的飾物變成聲符 “卉” 字。隸變後楷書寫作“賁”。新中國成立後,“貝”簡化為“貝”,“賁”類推簡化成“賁”。
本義是文飾,音bì。《易·賁》:“白賁,無咎。”王弼注:“以白為飾而無患憂。”即用白色來裝飾,不會有災難。
引申指有光彩。《詩·小雅·白駒》記載:“皎皎白駒,賁然來思。”“思”是語助詞,把光彩帶來。以白駒的光彩照人來襯托其主人的光輝品格,由此,“賁”可以引申為“有光彩”的意思。朱熹集傳:“賁然,光彩之貌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上與侍臣親賁臨焉。”
又為《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離下艮上。《易·賁·象傳》:“山下有火,賁。” [2-3]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文飾;裝飾。
decorate
《易·賁》:“賁其趾,舍車而徒。”
《書·湯誥》:“天命弗僭,賁若草木。”
《趙飛燕外傳》:“後姊弟母事陽華,陽華善賁飾。”
賁飾
形容詞
華美;光彩。
gorgeous brilliance
《易·賁》:“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書·盤庚下》:“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
賁然、賁臨
通“斑”。顏色斑雜不純。
spot
《呂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賁》。孔子曰:‘不吉’。子貢曰:‘夫賁亦好矣,何謂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
清·李賡芸《炳燭編·賁》:“蓋賁,固色之不一者,故亦讀為斑。”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
賁華
名詞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離下艮上,表示文飾之意。

《象》曰:山下有火,賁。
《易·賁》:“賁。亨。小利有攸往。”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是以衣錦褧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
賁象
bēn
動詞
通“奔”。奔走。
run
《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衞士、旅賁。”
《荀子·強國》:“百姓謹敖,則從而執縛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賁潰以離上矣。”
賁潰
形容詞
勇敢。
brave
《宋書·百官志下》:“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王莽輔政,以古有勇士孟賁,故以奔為賁。”
《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又聽城鼓之音而入。”
名詞
流星。
meteor
《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弦絶,賁星墜而勃海決。”高誘注:“賁星,客星也,又作孛星。”
賁星
膈膜或橫隔膜。
diaphragm
《素問·繆刺論》:“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
《靈樞經·本藏》:“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
《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胃府經義》:“張介賓曰: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佈於諸脈。”
賁門
(Bēn)姓氏用字,參看“賁姓”。



fén
形容詞
大。
large
《尚書大傳》卷四:“天子賁庸,諸侯疏杼;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明·王志堅《表異錄·宮殿》:“帝居牆曰賁庸。”
賁庸
名詞
三足龜。
tripod turtle
《爾雅·釋魚》:“鱉三足,能;龜三足,賁。”
賁龜
通“墳”。典籍;簡策。
classics
《古文苑·衞覬<漢金城太守殷君碑>》:“幡韣竹賁,誕循前業。”
《隸釋·漢巴郡太守張納碑》:“綜覽實典,靡古不通。”
賁典
通“獖”。閹割過的公豬。
castrated boar
《墨子·非儒下》:“親鼠藏,而羝羊視,賁彘起。”
賁彘
fèn
動詞
通“墳”。隆起。
bulge
《穀梁傳·僖公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
《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
唐·王勃《晚秋遊武擔山寺序》:“雖珠衣玉匣,下賁窮泉;而廣岫長林,終成勝境。”
地賁
通“憤”。覆敗。
repeated failure
《禮記·射義》:“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
賁軍
通“奮”。振起。
vibration
《尚書大傳》卷一下:“蟠龍賁信於其藏,餃魚踴躍於其淵。”
賁信
發抒;顯露。
express
《荀子·堯問》:“忠誠盛於內,賁於外,形於四海。”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庶以伸久欝之公議,賁不朽之餘光。”
宋·司馬光《上許州吳給事書》:“是敢復繕綴近所為文,凡五卷而薦之,非敢以為文也,賁露下情而已。”
賁露
名詞
通“憤”。怒氣。
anger
《禮記·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廣賁

(參考資料: [3]  [4]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賁,飾也。從貝,卉聲。彼義切(bì)。 [8] 
【譯文】賁,文飾。從貝,卉聲。 [9] 

説文解字注

賁,飾也。《易·象傳》曰:山下有火賁。《序卦傳》曰:賁,飾也。按:古假賁為奔。
從貝芔聲。彼義切。十五部。按:亦音墳,亦音肥。文與微合韻冣近。 [10]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並音臂。《説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雲:變也,文飾之貌。王肅雲:有文飾,黃白色。
又《序卦》:賁,飾也。
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書·湯誥》:賁若草木。注:賁,飾也。《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雲:賁,古班字,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書·盤庚》:用宏茲賁。傳:宏、賁,皆大也。《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並音奔。《書·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注: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注:賁讀為憤,憤,怒氣充實也。
又沸也。《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注: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於賁泉。注:賁泉,魯地。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禮·射義》:賁軍之將。注:賁讀為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左傳》、《榖梁傳》作陸。
又《廣韻》《集韻》《韻會》並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注: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字形對比(楷體)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書寫演示

筆順演示 筆順演示

書法欣賞

草書書法(毛澤東) 草書書法(毛澤東)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iăr
王力系統
p
ǐən
周法高系統
p
jie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jiĕ
擬音/王力系統
p
ǐe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jĕ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ie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jĕ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ǐɛ

參考資料: [13-14]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符非切
bʰjuəi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符分切
bʰjuən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博昆切/音墳
puən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彼義切
pjĕ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濁
符非切
bviəi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方文切
pfi–uən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符分切
bvi–uən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孚袁切
pfʰiɐn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逋昆切
puən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逋還切
pɐn
上聲
合口呼
全濁
父吻切
bvi–uən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被 (彼)義切
pjɛ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方問切
pfi–uən
入聲
開口呼
次濁
力竹切
liuk
禮部韻略
平聲
符分切
平聲
逋昆切
上聲
房吻切
去聲
彼義切
增韻
平聲
符分切
平聲
逋昆切
平聲
逋還切
上聲
房吻切
去聲
彼義切
去聲
方問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全清
pi
陰平聲
真文
全清
puən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邦謎切
平聲
真文
巴門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濁
符分切
vən
平聲
全清
逋昆切
puən
平聲
全清
逋還切
puan
上聲
全濁
房吻切
vən
去聲
全清
必轡切
pie
去聲
全清
方問切
fən

參考資料: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66
  • 3.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782
  • 4.    賁的解釋|賁的意思|漢典“賁”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 5.      .搜韻[引用日期2022-05-03]
  • 6.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 漢語大詞典 10.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2.12:137-14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09:61;72
  • 8.    (漢)許慎撰. 説文解字 附檢字. 北京:中華書局, 1963.12:138
  • 9.    (東漢)許慎原著;湯可敬撰. 説文解字今釋. 長沙:嶽麓書社, 1997.07:851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513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2.06:1184
  • 12.    賁的音韻方言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 13.    賁的音韻方言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 14.    賁的音韻方言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