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鵬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副司令員)

鎖定
賀鵬飛(1946年~2001年3月28日),湖南省桑植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海軍中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原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賀龍之子。
中文名
賀鵬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6年
逝世日期
2001年03月28日
主要成就
曾任海軍副司令員,海軍中將

賀鵬飛姓名由來

一天,賀龍的妻子薛明去看望關嚮應。關嚮應説道:“我們共事十多年了,我對賀龍佩服,我就希望他有個孩子。我整天躺在牀上起不來,沒事情,連這個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賀龍的孩子應該是學字輩,我們倆都特別欣賞岳飛。岳飛字鵬舉,叫學飛不好,叫學舉也不好。名字麼,有名有字。把岳飛的名和字各取一字,我看就叫鵬飛吧。”

賀鵬飛生平履歷

1946年,賀鵬飛出生於革命家庭,祖籍湖南省桑植縣。
1951年,賀鵬飛入重慶市人民小學讀書,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
1957年9月,賀鵬飛隨家離開重慶上北京,就讀北京市第四中學。
1959年,賀鵬飛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毅力堅強,品學兼優,愛好體育運動。
1963年9月,賀鵬飛轉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964年9月,賀鵬飛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學習,在校期間學習刻苦勤奮。1965年10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因受父親的冤案株連,賀鵬飛遭受殘酷迫害,曾被關押。他改名換姓,在津滬間的貨運船上勞動,過着顛沛流離、動盪不定的生活。周恩來知道後派人把他送回學校。
1967年10月,賀鵬飛患病無法就醫,因陳毅仗義執言,才被送進醫院治療。
1970年8月,賀鵬飛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甘肅武都汽車修配廠當工人。
1974年,毛澤東親自作出為賀龍平反的指示後,賀鵬飛在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被安排到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任副科長。他認真學習外貿業務,跟蹤瞭解國際機械製造水平和發展動態,在機械出口工作中,嚴格把關,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出色地履行了崗位職責。
1977年10月,賀鵬飛到部隊工作,先後任總參謀部裝備部綜合計劃處參謀、副處長。他努力挽回被“文革”耽誤的寶貴時間,如飢似渴地學習政治軍事理論,刻苦鑽研業務知識,不斷充實提高自己,以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工作。
1984年12月,賀鵬飛任總參謀部裝備部副部長。次年7月任部長。他認真貫徹中央軍委、總部首長的決策指示,着眼全局,突出重點,積極開展新武器裝備技術的引進和技術合作,為解放軍裝備建設水平的提高開拓了新的領域。為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提出了改進和加強軍援軍貿工作的建議和措施,使這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1992年11月,賀鵬飛調任海軍副司令員,分管裝備建設工作。他堅決貫徹江澤民關於軍隊現代化建設和海軍建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論述,按照中央軍委、總部的部署,從迎接世界軍事技術革命挑戰、從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着眼祖國統一大業需要,深謀海軍裝備建設的全局,縝密思考海軍裝備發展規律,以全面提高海軍綜合作戰能力為目標,以作戰需求為牽引,在認真落實海軍裝備建設“八五”計劃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九五”“十五”發展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勾畫了海軍裝備跨越式發展的藍圖。每次重大試驗任務,他都親臨一線組織指揮,確保了裝備質量,縮短了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週期。
1997年,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出訪美洲四國五港期間,賀鵬飛遵照中央軍委指示赴美,具體籌劃和組織了編隊訪美期間的各項活動,嚴密計劃,精心安排,確保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美成功,擴大了中國海軍的影響力,有力地配合了國家的政治外交鬥爭。
賀鵬飛同時分管海軍航空兵部隊建設,為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建設和發展做了開拓性的工作。
賀鵬飛到海軍工作後,一直兼任海軍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他像父親一樣熱愛體育,關心體育。一批具有海軍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1988年3月,賀鵬飛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8年9月,賀鵬飛被授予少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賀鵬飛熱愛家鄉,對家鄉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1994年12月,他回家鄉參加了賀龍紀念館奠基儀式。
1997年9月,賀鵬飛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98年,家鄉遭受“7·22”特大洪災。賀鵬飛非常關心家鄉的災情,積極組織援助,共捐贈價值3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派專機送往張家界,由海軍機關工作人員和他的家人把物資一一發到災民手中。
2001年3月28日,賀鵬飛因突發心臟病於北京逝世,年僅55歲。他英年早逝,對黨和軍隊的建設,對家鄉人民都是重大損失。

賀鵬飛人物評價

賀鵬飛與賀龍在延安 賀鵬飛與賀龍在延安
任海軍副司令員期間,賀鵬飛為海軍裝備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戰鬥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貢獻。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組織部隊圓滿完成了對外友好交往、裝備技術引進、學術技術交流、多邊軍事外交、海上軍事安全談判等外事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