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蘭縣第一中學

鎖定
賀蘭縣第一中學簡稱賀蘭一中,坐落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銀川平原腹地賀蘭縣城。他東臨黃河,西倚賀蘭山,距寧夏首府銀川12公里。 學校始建於1956年。50年來,他歷經風雨,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嚴格、校風良好、辦學水平與教育教學質量較高的完全中學。
中文名
賀蘭縣第一中學
簡    稱
賀蘭一中
創辦時間
1956年
所屬地區
寧夏賀蘭縣
類    別
公辦
現任校長
嶽淑萍 [3-4] 

賀蘭縣第一中學學校簡介

賀蘭縣第一中學 [1]  坐落於賀蘭縣城中心,初始校名為甘肅省賀蘭初級中學,有四個班168名學生,1957年學生增至350名。1958年自治區成立,校名改稱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初級中學。翌年,改稱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第一初級中學。1960年增設高中,校名改稱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中學,有在校高中生40名。1963年,賀蘭中學劃歸自治區教育廳領導,1970年,學校一度歸公社管理,校名改稱賀蘭縣習崗公社中學。同時將習崗農業中學並人,1973年初恢復賀蘭中學名稱,1978年改稱賀蘭縣第一中學,並確定為縣重點中學。1981年,自治區又定為首批辦好的縣級重點中學。
賀蘭縣第一中學 賀蘭縣第一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100173平方米,建築面積55290平方米,綠化面積19672平方米,綠地面積6700平方米。現有辦公樓、教學樓、綜合實驗樓、教師和學生公寓樓等12座,能同時容納2000人就餐的自治區A級餐廳1個。全校共有84個教學班,其中高中49個,初中35個,學生5116人,其中初中2247人,高中2869人,住校生1850人。現有教職工343人,其中專任教師291人,高級教師76人、中級教師78人,初級教師128人;研究生學歷25人,大學本科學歷272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22人,市級骨幹教師10人,縣級骨幹教師52人,教師平均年齡39歲。 [2] 

賀蘭縣第一中學學校歷史

賀蘭縣第一中學 賀蘭縣第一中學
1956年學校建成時只有十餘間磚木結構平房,教職工9名,以後又多次擴建。1985年,學校開始建設禮堂、教學樓,舊平房大多被拆除,2004年全部拆除,至1988年10月,一棟辦公樓,二棟教學樓可容納1500名師生的大禮堂(該禮堂2003年因學校規劃拆除)陸續投入使用。1992年4月,第一棟圖書實驗樓啓用,標誌着我校圖書實驗全面走上正規,學校先後上286蘋果機、386無盤站,並配備了具有一、二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

賀蘭縣第一中學發展

2000年以後,賀蘭縣委、政府調整了賀蘭縣教育發展規劃,提出了要把賀蘭一中建成全區的重點高中。為此,縣委、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投資近8000多萬元,僅2004—2006年就投資6000多萬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工程,先後建起了可容納2000多名學生住宿的公寓樓二座,拆遷住宅190餘户,使校園面積增加到150畝,建成3800多平方米配置不鏽鋼灶餐、防爆預警設備、使用天然氣可同時容納2000人用餐的自治區A級餐廳一座,興建8000多平米的集圖書館、閲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室、微機室、校園網主控室於一體的綜合樓一座,可容納45個班的教學樓三座,科技藝術辦公樓一座,可容納800名師生的階梯電教室一座。建成了百兆校園網,建成2.3萬平方米標準的塑膠跑道和草坪足球場一個,可容納3500餘名師生的體育看台一座。籃球場12個,網球場1個,羽毛球場4個,排球場4個,乒乓球枱20個。對校園進行了全面整治,全部更新師生課桌椅3000餘套,對學校所有建築進行了改色粉刷,形成了校園建築紅白相問的格局;全面綠化、硬化、亮化了校園,形成了以校園中路為中軸的三縱三橫的校園路,將學校北大門東西向十分十分狹窄的小巷擴建為十餘米寬的通衢大道,並進行了整體美化。

賀蘭縣第一中學未來前景

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9月,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命名為“區級示範高中”。並被評為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先進單位。2006年4月,在自治區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與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一六一中學結為友好學校,成為“北京-寧夏友誼中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