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東航

鎖定
賀東航,男,籍貫湖南益陽,出生福建省廈門市。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文科二級教授 [1]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專職研究員、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競賽特等獎指導老師(2015年) [17]  、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是國內學術界最早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的鄉村基層機制”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 [1]  ,受聘為國家林業局林改司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21]  獲得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學科類)一等獎(2022年) [14]  和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5]  。 2015年入選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含政治學)(2005-2014)高被引作者榜、2016年《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入選2011-2015年人文社會科學高影響力論文;2022年該文入選2011-2022年公共管理高被引文獻榜單,位列第三 [4]  主要從事政黨建設、國家轉型、公共政策、地方基層治理等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2011年、2019年)、《政治學研究》(2008年、2011年、2019年)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多部,其中在北大出版社的專著《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獲2021年最受政治學人歡迎的專業著作, [5]  入選2022 年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 [3]  他提出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勢能”理論和分析框架產生了跨學科的影響。 [1] 
中文名
賀東航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7年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福建廈門
代表作品
《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

賀東航個人簡介

賀東航 賀東航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本科、廈門大學中國近代史碩士、博士畢業,1998年留廈門大學任校。2004年—2006年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合作導師為著名學者徐勇教授,在站期間評為副教授(2006年),200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擔任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政治發展所所長、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湖北省政治學會秘書長、湖北省政協委員、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政治學系高級訪問學者(2014)。2014年底受聘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文科二級教授(2015年)、廈門大學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廈門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閩江學者”講座教授。2018年受聘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擔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專職研究員、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世界政黨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擔任《東南學術》編委、《中國農村研究》編委、《政治人類學評論》編委。
主要研究領域為政黨建設、國家轉型、公共政策與地方基層治理研究。
曾到過台灣、菲律賓、印度等境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賀東航教學情況

(一)講授課程
1、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公共管理》、《政治學理論專題研究》、《當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2、廈門大學研究生課程:《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等。
3、復旦大學本科生課程:《改革開放史》等
(二)指導研究生
自任教以來,共指導過碩士、博士研究生100多人。

賀東航科研情況

研究長項
(一)提出中國式公共政策執行的“政治勢能”概念與理論 [1]  [6] 
2011年,賀東航分析了作為“中國模式”特徵之一的“高位推動”工作模式(即“黨的工作領導小組”)在公共政策執行中的作用,對“高位推動”政策執行模式進行了政治學理論的闡釋(見《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2011年),得到了周雪光教授的關注。2019年,賀東航將“高位推動”上升為學理性概念,提出“政治勢能”的概念與理論,認為公共政策後面隱含了一整套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政策文件出台時的“位階”就是“政治勢能”強弱的重要標誌之一,不同的“位階”具有不同的政治勢能。公共政策中的“政治勢能”特徵為整合跨部門利益、應對碎片化治理困境提供了有效支撐,而依託“黨的領導在場”,公共政策也相應獲得更高的政治意義和核心目標。在“政治勢能”的理論分析框架下,中國式公共政策執行的特徵、功能、制度、體系均可展現出來。(見《中國公政策執行中的政治勢能》《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賀東航並根據“政治勢能”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中發揮着不同的機理、特徵和功能,把“政治勢能”理論延伸為一個解讀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分析框架。 [1] 
二)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複線性”特徵和“時空素養”觀 [1] 
賀東航認為:1.中國現代國家是在一個充滿矛盾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世界中展開的,各種線索交織在一起,表現為複線性,這種特徵決定了中國這樣一個“複線性糾纏的場”需要一箇中心能動者即政黨來牽引。2.應當採用“領導力系”視角,即在中國現代國家構建中,政黨-國家-社會三者關係並不是平行和等質互動的,而是由政黨提供給國家的基本理念、發展方向,發展動力和發展能力以及制度體系,並由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勢能”所決定。3.需要通過歷史政治學的訓練,培養審視中國政治發展的“時空素養”觀。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曾得到了黃宗智的關注。(見黃宗智:《RuralChina》, 2009 , 6 (1) :267-287)。 [1] 
三)提出“社會國家化”觀點 [1] 
賀東航認為要關注社會組織徵用國家“象徵符號”來顯示其“國家在場”的“社會國家化”現象(見《現代化進程中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新定位—對晉江模式的一個嘗試性解答》)。 [1] 
四)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的鄉村基層機制研究 [1] 
提出了不同林改模式下的鄉村治理機制新變化以及林地改革對土地改革的鏡鑑。研究成果見專著《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與朱冬亮教授合著)、《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視角下的農村基層治理》(《政治學研究》2011年第2期)等。 [1] 
賀東航在這方面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5]  ,有多份資政報告獲得中央領導人的批示或採納。 [25]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防止林農失山失地》《“森林法”已經不適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議予以修訂》《關於儘快對08年南方集體林區“雪壓林”進一步清理和恢復林區生態的報告》等資政報告先後獲得中央領導人的批示。賀東航在決策方面成績參見:“新華網:華師大教授賀東航林改研究報告獲温家寶批示提案將上‘兩會’”(2010.03.03)。
2011年11月,賀東航作為林改工作有貢獻的學者參加在京召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專家座談會“ [24] 

賀東航學術特點

“政策研究所產生的概念、理論分析框架以及研究途徑和方法有助於我們擺脱國家構建中的價值目標困擾,觀察國家構建的本土性特徵……本書原擬取名為‘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一項歷史政治學的考察’,試圖通過歷史政治學將國家與地方、市場、時間與空間等因素聯繫起來,走向‘時空現場’,以展現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長時段畫卷。”
摘自:“溯源、紮根與重釋:我的中國現代國家研究之旅” [7] 

賀東航主要論著

專著、編著、譯著
2021年,專著:《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北京大學出版社,該書入選2021年最受“政治學人”歡迎的專業著作,併入選2022年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
2016年,專著:《中西部山區扶貧之路:恩施的經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一作者)。 [1]
2011年,專著:《地方社會、政府與經濟發展——對福建南部一座縣級市的政治社會學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專著:《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福建省將樂縣個案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圖書“(第二作者)。
2016年,主編:《發現中國農村——大學生視野中的“三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2016年,主編:《中國林改村莊觀察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1] 
2009年,編著:《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9年政治學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參編)。 [10] 
2008年,編著:《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8年政治學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參編)。
發表的主要學術研究論文
(一)公共政策理論
2019,《中國公共政策執行中的政治勢能——基於近20年農村林改政策的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11,《公共政策執行的中國經驗》,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第一作者。 [29] 
2020,《公共政策執行視角下的對口援藏政策效能——基於昌都和林芝兩地的比較分析》,《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第二作者。 [30] 
2014,《援藏制度:起源、演進和體系研究》,《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第二作者。
2020,《作為中國特色學術話語的“政治勢能”——賀東航教授訪談錄》,《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31] 
2020,《重大公共政策“政治勢能”優劣利弊分析——兼論“政治勢能”研究的拓展》,《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32] 
2015,《從政策過程解讀政治體系:基於中西的比較》,《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年第6期,獨立作者。
(二)現代國家研究
2008,《新公共管理的回顧與檢視——基於中國國家建設的視角》,《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2期,獨立作者。
2022,《政治發展的複線性與現代國家的複合路徑》,《東南學術》2022年第2期,獨立作者。 [33] 
2021,《“大一統”治理與中國政治的內生性演化之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年第4期,獨立作者。 [34] 
2019,《新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經驗、特徵與核心動能》,《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獨立作者。 [35] 
2018,《“黨的全面領導”與新時代中國現代國家建設研究》,《國外理論動態》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36] 
2012,《第二期現代化時期我國縣治改革的實現路徑》,《人民論壇》2012年第35期,第一作者。
2012,《新中國國家認同的歷程》,《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6期,第一作者。
2012,《中國國家認同的歷程與制約因素》,《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第2期,第一作者。
2008,《國家構建理論與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歷程探析》,《江漢論壇》2008年第6期,獨立作者。
2008,《國家構建的階段性與中國國家構建路徑選擇探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200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成就與經驗》,《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獨立作者。
2008,《全球化背景下現代國家構建的檢視與反思》,《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2007,《面對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思考——兼評福山的〈國家構建——21世紀的治理與世界秩序〉》,《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獨立作者。
2006,《中國現代國家的構建、成長與目前情勢——來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東南學術》2006年第4期,獨立作者。
(三)政黨理論研究
2022,《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歷史脈絡和重要制度理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年第5期,獨立作者。 [37] 
2021,《政治勢能:黨的全面領導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一個分析框架》,《治理研究》2021年第5期,第一作者。 [38] 
2021,《“政治勢能”:中國共產黨治理之道的內在圖式》,《行政論壇》2021年第3期,獨立作者。 [39] 
2020,《挑戰與發展:大數據時代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東南學術》2020年第9期,獨立作者。 [40] 
2019,《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勢能》,《東南學術》2019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2018,《中國共產黨改革話語的形成與演變——國家轉型與發展的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年第5期,獨立作者。 [42] 
2017,《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話語權構建研究》,《東南學術》2017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2011,《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國家互動歷程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10,《論黨內民主與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研究》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2006,《“民主監督”與“政治協商”的深化——論充分開發我國政黨制度的資源》,《社會主義研究》2006年第1期,獨立作者。
(四)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
2022,《尋找不確定時代中的疫情治理:困境與出路》,《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獨立作者。 [44] 
2022,《“後真相”時代網絡民粹主義的特徵與挑戰》,《清華社會科學》2022年第1期,第一作者。 [45] 
2020,《挑戰與應對:全民抗疫時期的中國社會思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獨立作者。 [46] 
2020,《警惕疫情大考中網絡民粹主義反向衝擊》,《人民論壇》2020年第8期,獨立作者。 [47] 
2010,《公共知識分子與公共領域的發展——讀任劍濤〈後革命時代的公共政治文化〉》,《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
2009,《利維坦、私有化及其超越》,《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1月19日,第一作者。
2007,《從內生型城市化到建構型城市化——我國城鄉一體化中的“晉江模式”》,《東南學術》2007年第2期,獨立作者。
2006,《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特點》,《河北學刊》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2006,《地方政治精英與制度創新——以東南沿海X市S區塑造“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活動為例》,《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獨立作者。
2005,《地方社羣傳統與政府主動性——福建晉江慈善總會對構建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啓示》,《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獨立作者。
2005,《現代化進程中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新定位——對晉江模式的一個嘗試性解答》,《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4期,獨立作者。
(五)歷史政治學及其它
2022,《迴歸還是創新:歷史政治學的共識與反思》,《探索與爭鳴》2022年第8期。 [48] 
2021,《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成長的複線邏輯——一項歷史政治學的考察》,《東南學術》2021年第4期,獨立作者。 [49] 
2020年,《複線性的成長:新中國國家建設的經驗、特徵與重大挑戰——一項歷史政治學的考察》,《中國政治學》2020年第2期,獨立作者。 [50] 
2022,《城市土地開發體制中的增長機器與轉向》,《江海學刊》2022年第2期,第一作者。 [51] 
2017,《歷史社會學視野中的“人民”話語:表達與實踐》,《東南學術》2017年第6期,第二作者。 [52] 
2014,《生態治理體系中的制度比較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4年第3期,獨立作者。
2009,《近年來歐洲政治學發展概述》,《江漢論壇》2009年第8期,第二作者。
2006,《政治學視野下的地區發展均衡性研究》,《理論前沿》2006年第7期,第一作者。
2004,《當前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困境與新視野》,《探索》2004年第6期,獨立作者。
2014,《馬克思產權正義觀的三維解讀及其當代價值》,《光明日報(理論版)》2014年7月9日第11版,第一作者。
2013,《追憶知名學者鄧正來對武漢中青年學者的關愛》,《湖北文史》2013年第1期,獨立作者。
(六)農村政治學與基層治理研究
2019,《困境與挑戰:農村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演化與範式轉換》,《政治學研究》2019年第4期,獨立作者。 [53] 
2020,《延安時期黨的鄉村治理經驗》,《北京日報》2020年10月19日第15版,獨立作者。 [54] 
2020,《政黨嵌入鄉村治理的歷史啓示與實踐原則》,《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獨立作者。 [55] 
2016,《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基層法治建設與民間法再造》,《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第一作者。 [56] 
2015,《“五化同步”引領綜合扶貧改革》,《光明日報(理論版)》2015年5月20日第11版,第一作者。
2015,《基層治理視閾中的鄉村人民調解制度——以一個村莊人民調解文本為例》,《社會主義研究》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14,《集體土地歸屬中的制度模糊與地權衝突》,《求實》201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013,《中西部山區城鎮化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獨立作者。
2013,《政治系統論視野下的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與改革》,《探索》201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2007,《政策供給與農民需求——徵地拆遷難題的原因及機制分析》,《探索》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07,《農村政治學研究範式的檢視與拓展》,《學術月刊》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2007,《中國村民自治制度“內卷化”現象的思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第6期,獨立作者。
(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
2011,《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視角下的農村基層治理》,《政治學研究》2011年第2期,獨立作者。
2013,《構建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的多學科視角》,《林業經濟》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2013,《集體林權改革後的農村社區共同體的轉型與重建》,《東南學術》2013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2012,《“簡約治理”與林改政策在鄉村的實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獨立作者。
2011,《林改政策的鈍化》,《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
2009,《經濟共和主義視角下的地權改革——以林權改革為例》,《開放時代》2009年第6期,第二作者。
2009,《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耕地承包制改革的對比分析及啓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2009,《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社會公平研究》,《社會主義研究》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2009,《關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2009,《農村林權制度改革與土地制度改革比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新華文摘》第11期轉載,獨立作者。
2008,《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村級民主發展的影響——兼論新集體林改中的羣體決策失誤》,《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
2006,《中國集體林權改革存在的問題及思考》,《社會主義研究》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1]

賀東航決策諮詢成果

2009年,諮詢報告:《“森林法”已不適應集體林權改革應予修訂》,《林改要防止農民失山失地》,獲中央領導人批示。 [8] 

賀東航科研項目

(一)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項目批准號:09&ZD045)首席專家 [11]  [57] 
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項目批准號:17AKS005),2017年。 [58] 
特別委託:中央馬工程特別委託項目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研究》(項目批准號:2020MYB006)首席專家,2020年。 [13] 
特別委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重大項目《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較研究》(項目批准號:12@ZH003)子課題《中西公共政策比較研究》承擔者,2012年。 [23]  [26] 
特別委託:中央馬工程重大實踐總結課題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福建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研究》子課題《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的福建經驗研究》負責人,2015年。 [22] 
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的中國鄉村治理狀況研究》(項目批准號:08BZZ040),2008年。 [9] 
(二)教育部項目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從頂層到落地:農村林改政策的實施》(項目批准號:16JHQ004),2016年。 [60]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點項目:《中國現代國家的構建與成長:來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項目批准號:12JHQ013),2012年。 [59]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研究》,2011年。 [20] 
(三)國家部委項目和地方委託項目
國家林業局委託課題“中國林改百村跟蹤觀察項目”(編號:JG08062) [63-64] 
湖北省恩施州人民政府:《恩施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跟蹤觀察》(項目批准號:GSSDB201302),2013年。 [12]  [27-28] 

賀東航獲獎情況

2016 “寶鋼”優秀教師獎 [16] 
2015 馬克思主義研究(含政治學)領域(2005-2014)高被引作者 [19] 
2021《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最受“政治學人”歡迎的專業著作 [5] 
2022 《現代國家構建的中國路徑——源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入選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 [3] 
2022 上海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14] 
2016 福建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15]  [26] 
2010 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二等獎 [9] 
2011 武漢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9] 
2015 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優秀指導教師 [17] 
2017 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優秀指導教師 [18] 

賀東航學術交流

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國家建設”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北京大學
2019年11月,“新時代的中國國家治理:進展、挑戰與對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2019年11月,“國家理論的重新審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北京大學
2019年12月,“歷史政治學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國家建設”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17年7月,“金磚國家治國理政”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泉州
2014年4月,“國家治理與政策(中俄英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廈門·廈門大學
2012年10月,受邀參加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Fore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on GlobalClimate Change,並作了題為‘Research on some basic problems onthe c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的主旨演講,用翔實細緻的數據作了分析講解。
2011年4月,應邀參加丹麥奧胡斯大學舉辦的ECARDC X: Rural China and its Global Connections研討會,並作了題為Family Enterprises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Overseas ChineseVillages in Southern China: Examples from Villages in the South of FujianProvince的報告。
2010年9月,應邀參加Rights & Resources Initiative與北京大學共同舉辦的“Experiences,Lessons& Future Steps in Asia”做了題為‘Governance afterChinese Forest Reforms’的主題發言。

賀東航任免信息

2020年5月14日,入選民政部組織的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成員名單。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