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

鎖定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是南宋詞人陳亮所寫的一首詞。上片是回顧宋朝屈辱的歷史。這首詞開頭第一句“離亂從頭説”似乎就有意提出人們早已忘卻的往事,以引起回憶。下片是描寫設想中的救國行動:若由棄疾帶兵,定會出現“斬(嶄)新換出旗麾別”的新局面。全詞猛烈抨擊南宋小朝廷苟安江左、屈辱事敵而致使華夏民族壯氣消亡的現實,大聲疾呼,表達了堅持抗戰、統一祖國的正義主張,具有振聾發聵的巨大思想力量和悲壯雄豪的藝術美。
作品名稱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
作    者
陳亮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作品原文

賀新郎1·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
離亂2從頭説,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3。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4。虧殺我、一星星發5!涕出女吳成倒轉6,問魯為齊弱何年月7?丘也幸,由之瑟8
斬新換出旗麾別9,把當時、一樁大義10,拆開收合11。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12,這話霸、只成痴絕13!天地洪爐誰扇鞴14?算於中、安得長堅鐵!淝水破15,關東裂。 [1]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註釋譯文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詞句註釋

  1. 賀新郎:詞牌名,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2. 離亂:由於金統治者發動戰事,致使人民轉輾流離。
  3. 繒(zēng):絲織品。累(lěi):纏繞牽連。這兩句諷刺南宋朝廷只知用財物來換得苟安的局面,卻説為了老百姓而“不愛金繒”,真如藤上纏藤,糾纏不清。
  4. 冠蓋:本指冠服和車蓋,這裏借指南宋使臣。陰山:今蒙古、寧夏一帶。泛指中原羣山。這句説南宋派去金國的使臣畏敵庸懦,只是看看山上雪景而已。
  5. 虧殺:辜負。辜負了我頭上星星白髮。意謂盼望北伐把我頭髮都等白了。
  6. 涕出女吳:春秋時,齊君怕吳國來攻打而流着淚把女兒嫁到吳國,希望吳國不要出兵。女吳:把女兒嫁給吳國,女是動詞。成倒轉:齊國本來強於吳國,所以這樣説。這句説南宋向金國求和的現象是反常的。
  7. 魯為齊弱:《左傳·哀公十四年》:“魯為齊弱久矣!”這句是説魯(南宋)弱於齊(金)的情況,何時能改變過來。
  8. 丘也幸,由之瑟:語出《論語·述而》:“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又《論語先進》:“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丘:孔丘。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學生,性剛勇,彈起瑟來有“殺伐之聲”。孔丘因此責備他為什麼在孔門內彈奏。陳亮反用其意,鼓勵、讚揚抗戰的“殺伐之聲”。
  9. 斬新:同嶄新。旗麾:旗幟。別:別樹一幟。
  10. 一樁:一件。大義:指抗金這一正義事業。
  11. 拆開收合:比喻反覆的加以説明。
  12. 搖肢動骨:大顯身手。
  13. 話霸:話柄。痴絕:極端的痴心妄想。這是説作者嚮往北伐,奔走宣傳,反被視為痴心妄想,傳為話柄,受盡打擊。
  14. 扇:拉動。鞴(bèi):鍊鐵風皮囊。這旬是問天地這座大洪爐,是什麼人在拉動那鼓風囊的呢?
  15. 淝水破:指前秦苻堅於三八三年被東晉大敗於淝水。 [2]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白話譯文

天下為什麼如此離亂不息,我們還是從頭開始説吧。 病根就在於那種説愛百姓而不惜錢帛財貨的冠冕堂皇的無恥叛賣,這樣一來,治絲愈棼,情況就越發糟糕,糾纏不清了。人的臉色雖然越發脆嫩好看了,但奮發有為的壯氣卻消磨殆盡了。出使金國溝使臣雖然儀仗盛美,但無所成事,唯知藉機去陰山觀賞雪景。自己盼望恢復,連頭髮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國求和的現象是反常的,試問你宋朝因金的興起而轉弱的這種尷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變?孔門有仲由這樣的雄壯瑟音,實在是孔丘的榮幸。
我們現在應該打出完全不同的嶄新的抗戰旗幟來。把鵝湖之會時我們所商議的那樁大義反反覆覆地廣予宣傳闡述。只要我們據地振臂一呼,那麼就會八方響應,奮起抗金的戰鬥呼聲震撼山河大地。可是這些卻反成了人家笑為痴狂的話柄。國中無入主率、謀劃恢復中原的宏業,猶如洪爐無入扇鞴‘樣。想此中哪能有永遠不化的頑鐵。金國並非永遠堅如鐵板一塊。只要君振臣勵,上下齊心,努力共事恢復,那麼就會有敵軍破敗,飢地分裂的大勝一日。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創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愛國者辛棄疾和陳亮在江西上饒會晤。二人在帶湖聚首十日,又同遊鉛山鵝湖。他們縱談天下大事,深入探討救國抗戰方略,之後依依話別,陳亮飄然東歸浙江。這就是歷史上傳為佳話的“鵝湖之會”。這場聚會留給後人的,不但有關於高尚友誼的動人傳説和激昂悲壯的愛國主義思想,還有辛、陳二公於事後因互相思念而命筆唱和的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瑰麗詞篇。這首詞即陳亮和詞的第二首,大約寫於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是在接到辛棄疾答陳亮的第一首和詞的同調詞(“老大那堪説”)之後的再和之作。 [3]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作品鑑賞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文學賞析

上片回顧宋朝的屈辱歷史,分析國勢衰微的原因,對統治者的卑躬屈膝進行批判。
“離亂從頭説,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幾句中,作者有意提及人們已經忘卻的往事,回憶自宋朝初始以來的屈辱外交。詞人在此並沒有對史實進行羅列,而是用“蔓藤累葛”四個字簡單地映射這一段歷史,對朝廷苟且偷安的罪責進行揭露。“愛吾民”三個字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統治者明明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偏安一隅,卻把向敵國納貢的屈辱行為説成是為了“愛吾民”。
在統治者一味投降的政策下,南宋之“壯氣”消失殆盡,變得温順脆弱,所以在面對金軍的步步緊逼時,只有派漢使到金廷去求和。國勢衰微,漢使在金廷本就飽受屈辱,他們的交涉自然也不可能取得任何勝利,只是陪金主到陰山打打獵,去觀賞觀賞北國的雪景而已。
“虧殺我、一星星發!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作者等白了頭髮,等到的卻是這樣不堪忍受的屈辱現實。他在此借用歷史故事,正是為了表達其內心的憤慨。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景公,由於畏懼處於南夷之地的吳國,忍痛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和親;而魯國也曾受強大齊國的欺負而不反抗,所以國勢一天比一天衰弱。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今日統治者苟安,甘受凌辱,等待南宋王朝的將是什麼樣的結局,不得而知。
“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中,“問”不是疑問,而是質問。質問之後,詞人重新振作,發出“丘也幸,由之瑟”的勇武之音。他認為,雖然現在舉國都認為舉兵北伐不是正確的決定,卻幸好有你我這樣的堅毅之人仍堅持不懈。
下片,詞人開始針對如何救國展開設想。“斬新換出旗麾別,把當時、一樁大義,拆開收合。”陳亮設想,如果由辛棄疾帶兵北上,定會一舉成功,出現“斬新換出旗麾別”的嶄新局面。兩人在上饒相會時可能就已經商議過這個設想,此時是重新提起當時分析的情景。“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詞人開始對投奔辛棄疾所帶的抗金軍隊以後一展身手的情景進行設想,興奮、期待溢於言表。
“這話霸、只成痴絕!”這一句語勢一落千丈,作者殘酷地指明這一切設想不過只是幻想而已,冷靜中包含着無盡的痛苦和失望。一起一落之間,把一個滿腔熱血而又報國無門的末路英雄形象刻畫出來。“天地洪爐誰扇鞴?算於中、安得長堅鐵!”這兩句是詞人夢想幻滅之後的慨嘆,人生猶如身處熔爐之中的鐵,消熔殆盡不過是頃刻之間的事。“淝水破、關東裂”這六個字表達的是陳亮和辛棄疾的共同心聲,他們二人都對英雄業績充滿嚮往和對勝利充滿憧憬與渴望。
在這首詞裏,陳亮對朝廷苟且偷安,不肯舉兵北伐,只一味拿金帛向敵國納貢的行為進行批判,並盡情抒發鬱於心中的憤懣和不滿,其強烈的報國熱情和愛國之心在詞中顯露無遺。 [4]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名家點評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六:鵑叫天津,狐升帝座,有此時事,自然有此人文。故滿皆恨怨悲愁之音,忽荒誕之狀。
清·馮煦《蒿庵論詞》:龍川痛心北虜,亦屢見於辭,如《水調歌頭》雲……又:“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何年月。”忠憤之氣,隨筆湧出,並足喚醒當時聾聵,正不必論詞之工拙也。 [5]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喻朝剛,周航主編.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 宋詞觀止 七 註釋 解説 集評: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04:第1085頁
  • 2.    (清)上疆村民編著.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宋詞三百首: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5.06:第367-388頁
  • 3.    蕭滌非 劉乃昌主編.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詞賦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46頁
  • 4.    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35-536頁
  • 5.    蔡駿編著.宋詞名家集評: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03:第242頁
  • 6.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俞平伯,施蟄存等撰寫.唐宋詞鑑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1:第17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