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鎖定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南宋詞人陳亮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半片,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鬢髮已蒼,滿懷憂國之思不知向誰傾訴的一腔激憤;下半片表現了作者與辛棄疾的戰鬥友誼以及相互期望報效國家的一片丹心。這首詞先論天下大事,雪恥無望,令人痛憤;再表達希望志同道合的二人今後互相鼓勵,奮鬥到底的共勉。
作品名稱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作    者
陳亮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龍川詞
作品體裁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作品原文

賀新郎1·寄辛幼安2和見懷韻3
老去憑誰説4?看幾番,神奇臭腐5,夏裘冬葛6!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7!二十五絃8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9!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10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11?但莫使伯牙弦絕12!九轉13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1]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註釋譯文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句註釋

1.賀新郎:詞牌名,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2.辛幼安:辛棄疾,字幼安,南宋詞人。
3.和見懷韻:酬和(你)懷想(我而寫的詞作的)原韻。
4.憑誰説:向誰訴説。
5.神奇臭腐:《莊子·知北遊》:“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言天下之事變化甚多。
6.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箑(shà):扇。本指冬日穿葛衣、 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與時不宜。此喻世事顛倒。
7.猶未燥,當時生髮:陳亮《中興論》雲:“ 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謝,生長於戎,豈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為我自生髮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為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復失之。”生髮,即胎毛。生髮未燥即胎毛未乾,指嬰兒時。
8.二十五絃:用烏孫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議和。《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 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應上片末句之“漢宮瑟”。烏孫公主與王昭君之和親,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處之瑟實指琵琶。
9.月:以月喻地。
10.樹猶如此:《世説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演然流淚。”《皮樹蔓·枯樹賦》作“ 樹猶如此” 。
11.妍皮痴骨:《晉書·慕容超載記》: “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姚氏所錄,乃陽(佯)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雲:妍皮不裹痴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此處指己才不為人識,遭鄙棄而被埋沒。妍皮,謂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內心。
12.伯牙弦絕:《呂氏春秋·本味》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此處是將辛棄疾引為知音。
13.九轉:《抱朴子·金丹》:“一轉之丹,服之三年得仙; 二轉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2]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白話譯文

年華老去我能向誰訴説?看了多少世事變幻,是非顛倒!那時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年青人已不知復仇雪恥。如今在世的,當年都是乳臭未乾的嬰兒!宋金議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間哪有南北政權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樂,琵琶聲聲悲。
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怎堪離別。只有你與我有許多相同的見解。我們天各一方,但只要雙方不變初衷,則無須多問掛念。希望不會缺少知音。煉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點鐵成金。龍虎丹煉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3]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創作背景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陳亮約朱熹在贛閩交界處的紫溪與辛棄疾會面。陳亮先由浙江東陽到江西上饒 ,訪問了罷官閒居帶湖的辛棄疾。這首詞是作者與辛棄疾分別後,以答辛棄疾所贈予《賀新郎·把酒長亭説》的作品。 [3]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作品鑑賞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主旨在於議論天下大事;下片則重敍友誼,二人雖已老大,但從來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後還要互相鼓勵,堅持共同主張,奮鬥到底。
首句“老去憑誰説”,寫知音難覓,而年已老大,不惟壯志莫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暢談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詞人藉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他先言世事顛倒變化,雪仇復土無望,令人痛憤。最後四句,重申中原被佔,版圖半入於金之恨。詞以“二十五絃”之瑟,兼寓分破與悲恨兩重意思。讀到這裏,再回頭去看“老去憑誰説”一句,益感詞人一腔憂憤,滿腹牢騷,都是由此而發的。
下片轉入抒情。所抒之情正與上片所論之事相一致。詞人深情地抒寫了他與辛棄疾建立在改變南宋屈辱現實這一共同理想基礎上的真摯友誼。這一句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上承“老去憑誰説”自然引出的。下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又正是對豈“堪重別”原因的解釋,也與詞首“老去”一句遙相呼應。詞人藉此來説明,即使世人都説他們是“妍皮裹痴骨”,遭到誤解和鄙視,他們的志向也永不會變。然後,話題一轉,寫出“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以“九轉丹砂”與辛棄疾共勉,希望能經得起鍛鍊,使“尋常鐵”煉成“精金”,為國家幹一番事業。最後,再借龍虎丹煉成而迸裂出鼎之狀,以“龍共虎,應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刻畫勝利時刻必將到來的不可阻止之勢。至此,全詞方戛然而止,這最後幾句乃是作者與其友人的共勉之辭。 [4-5] 
這首詞突出表現了作者痛恨屈辱求和,痛恨南北分裂,渴望北伐中原,統一祖國的迫切願望。壯士悲歌,動人心絃。 [6]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名家點評

劉熙載《藝概》:“陳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相若,其詞亦相似。” [7] 
江西省文聯副主席賴大仁《天風海濤曲》:“該詞境界闊大,情緒激烈,音調高昂,氣概博大,讀來令人感奮。” [8]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1179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餘首。 [9] 
參考資料
  • 1.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5頁
  • 2.    鄧喬彬.豪放詞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1日:152-153
  • 3.    福州市二輕局機械修造廠工人理論組等,歷代法家詩詞選譯,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年06月第1版,第195頁
  • 4.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5-1647頁
  • 5.    夏承熹等.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08-01:446-447
  • 6.    中國人民解放軍五二九六一部隊 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法家詩歌選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第1版,第168頁
  • 7.    鄧元煊評註,中國曆代詞分調評註 賀新郎,四川文藝出版社,1998年05月第1版,第57頁
  • 8.    賴大仁著,天風海濤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255頁
  • 9.    脱脱,阿魯圖等 .宋史:中華書局,1985:卷436,12929-1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