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鎖定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為送別抒懷之作。首尾以啼鳥相呼應,描寫暮春的淒厲暮色;中間引述歷史故事,鋪敍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士難酬的義憤。全詞筆力雄健,沉鬱蒼涼。
作品名稱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作品別名
賀新郎·綠樹聽鵜鴂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作品原文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1]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註釋譯文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句註釋

⑴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賀新涼”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別茂嘉十二弟:題下自注:“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
⑵鵜鴂(tí jué):鳥名,指伯勞。
⑶鷓鴣:鳥名,其鳴聲悽切,如説“行不得也哥哥”。
⑷杜鵑:鳥名,其聲哀婉,如説“不如歸去”。
⑸未抵:比不上。
⑹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⑺“更長門”句:用陳皇后失寵事。輦(niǎn),指皇帝、皇后坐的車。
⑻將軍:指漢武帝時李陵
⑼“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別蘇武事。
⑽“易水”句:用《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事。
⑾如許恨:像上面的許多遺憾。恨,遺憾。
⑿共我:跟我一起。 [2]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白話譯文

聽着綠樹蔭裏鵜鴂叫得悽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着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衞國莊姜望着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着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着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2]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創作背景

辛棄疾的這首詞大約作於他閒居鉛山期間。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雲:“作於紹熙五年(1194)至嘉泰二年(1202),稼軒移居瓢泉期內。”茂嘉是辛棄疾的堂弟,其事蹟未詳。張惠言詞選》以為“茂嘉蓋以罪謫徙,故有是言”。劉過龍洲詞》有“送辛稼軒弟赴桂林”之《沁園春》詞,當亦送茂嘉者。 [3]  [4]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作品鑑賞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整體賞析

這首詞的內容和作法與一般的詞不同,其內容方面幾乎完全與對茂嘉的送行無關,而專門羅列古代的“別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層的常規,事例連貫上下片,不在分片處分層。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時胸中鬱積事多,有觸而發,非特定題目所能限制,故同類事件紛至湧集,而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
詞的開頭幾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採用了興與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説它是“賦”,因為它寫送別茂嘉,是在春去夏來的時候,可以同時聽到三種鳥聲,是寫實。鵜鴂,一説是杜鵑,一説是伯勞,辛棄疾取伯勞之説;説它是“興”,因為它借聞鳥聲以興起良時喪失、美人遲暮之感。伯勞在夏至前後出鳴,故暗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以興下文“苦恨”句。鷓鴣鳴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傳説為蜀王望帝失國後魂魄所化,常悲鳴出血,聲像“不如歸去”。詞同時用這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感氣氛,並寄託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間離別”一句,是上下文轉接的關鍵。
它把“離別”和啼鳥的悲鳴作一比較,以抑揚的手法承上啓下,為下文出的“別恨”作了鋪墊。“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兩句,有人認為寫的是兩事:其一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的事;其二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也有認為只寫一事的,謂王昭君自冷宮出而辭別漢闕。今從多數註釋本作兩件事看,“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衞莊公之妻莊姜,“美而無子”,莊公妾戴媯生子完,莊公死後,完繼立為君。州籲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衞國。《詩經·邶風》的《燕燕》詩,相傳即為莊姜送別戴媯而作。“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引用了漢代另一個典故。漢李陵抗擊匈奴,力戰援絕,勢窮投降,敗其家聲;他的友人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節不屈。後來蘇武得到歸漢機會,李陵送他有“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之語;又世傳李陵《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長當從此別”等句。“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寫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傳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荊軻臨行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上這些事都和遠適異國、不得生還,以及身受幽禁或國破家亡之事有關,都是極悲痛的“別恨”。這些故事,寫在與堂弟的一首送別詞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當時沉重、悲壯之情。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這又是承上啓下的兩句。句中説啼鳥只解春歸之恨,如果也能瞭解人間的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隨啼聲眼中滴出的不是淚而是血了。為下句轉入送別正題作了省力的鋪墊。“誰共我,醉明月?”承上面兩句轉接機勢,迅速地歸結到送別茂嘉的事,點破題目,結束全詞,把上面大片凌空馳騁的想象和描寫,一下子收攏到題中來,有此兩句,詞便沒有脱離本題,只是顯得善於大處落墨、別開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棄疾不愧為宋代一代文豪!
辛棄疾的這首詞,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氣氛強烈外,還得力於它的音節。它押入聲的曷、黠、屑、葉等韻,在“切響”與“促節”中有很強的摩擦力量,聲如裂帛,聲情並至。古人對此詞推崇備至。 [3]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名家點評

宋代陳模《懷古錄》卷中:此詞盡集許多怨事,全與太白《擬恨賦》手段相似。 [4] 
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六:稼軒嘗以辛字為題,自寫辛苦之致。此篇字字露辛露酸,煙潰靄聚,尤難為懷。 [4]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卷四:盡集許多怨事,太白《擬恨賦》手段。慧於骨髓。 [4] 
明末清初劉體仁《七頌堂詞釋》:稼軒:“杯汝前來”,《毛穎傳》也。“誰共我,醉月”,《恨賦》也。皆非詞家本色。 [4] 
清代許昂霄詞綜偶評》:舊注云:鵜鳩、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看燕燕,送歸妾。”詩小序雲:“燕燕,送歸妾也。”竟作換頭用,直接亦奇。“將軍百戰聲名裂”六句,上三項説婦人,此二項言男子。中間不敍正位,卻羅列古人許多離別,如讀文通《別賦》,亦創格也。又悲壯。 [4] 
清代張惠言《詞選》:茂嘉蓋以罪謫徙,故有是言。 [4] 
清代賙濟宋四家詞選》:上片,北都舊恨。下片,南渡新恨。 [4] 
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稼軒詞,自以《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一篇為冠。沉鬱蒼涼,跳躍動盪古今無此筆力。 [4] 
清代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四:餘平生不喜觀詞,嫌其綺靡作兒女語。獨愛稼軒詞,揚眉吐氣,如見英豪鬚眉。“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久已膾炙人口。楊升庵錄其《賀新郎》雲“(詞略)”此詞集許多怨事,與李太白《恨賦》相似。昔岳珂譏其用事太多,究竟大氣包舉,不覺累墜。如項王用兵,縱橫莫當,其氣盛也。 [4] 
清末沈曾植《稼軒長短句小箋》:《龍洲詞》有“送辛稼軒弟赴桂林官”《沁園春》詞,有:“三齊盜起,兩河民散,勢傾似土,國泛如杯。猛士雲飛,狂胡灰滅,機會之來人共知。何為者,望桂林西去,一騎星馳。”云云。又云:“入幕來南,籌邊如此,翻覆手高來去棋。”似即贈茂嘉者。詞語可與此章相發,第彼顯此隱耳。 [4] 
清末王國維人間詞話》:稼軒《賀新郎》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於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後人不能學也。 [4]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冑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5]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三).北京:中華書局,1965:1914-1915
  • 2.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79-280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563-1565
  • 4.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444-2447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