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恕

鎖定
賀恕(1898/1899-1947),字仲平,號如心,後更名樹,字君立,衡陽耒陽太平鄉壽洲村人。1917年,考入設在衡陽的省立第三師範讀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發動愛國學生舉行遊行活動,開展反帝反封建反軍閥鬥爭,並着手組建了湘南最早的革命團體“沙子會”,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賀恕受毛澤東的邀請到長沙一師附小任教,並協助毛澤東創辦自修大學。他是毛澤東介紹入黨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員,也是第一個出席國際會議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34年10月,賀恕在上海又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被囚禁於南京。在獄中,寧死不屈,受盡酷刑,造成終身殘疾,後經組織營救出獄,繼續在上海從事秘密革命鬥爭。1947年4月,賀恕病逝於上海。 [1]  [3-4] 
中文名
賀恕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9年(一説1898年) [1-2] 
逝世日期
1947年
出生地
湖南耒陽太平鄉壽洲村

賀恕人物生平

 賀恕是湖南耒陽人,出生於1899年。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從此與毛澤東相識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同學情誼。1918年8月,兩人結伴赴北京大學旁聽,認識李大釗、鄧中夏等人,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1年10月,經毛澤東介紹,賀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毛澤東親自介紹發展的第一個共產黨員。1923年3月,經毛澤東和楊開慧介紹,賀恕與朱舜華(後因組織需要改名張瓊)在長沙清水塘結為革命伴侶。婚後,夫妻二人被派往水口山礦從事工人運動。11月,朱舜華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遭受酷刑,腹中胎兒被活活踢死,奄奄一息被工人冒死救出。賀恕沒有被反動派的惡行所嚇倒,又把革命工作引向農村,並受毛澤東派遣,赴衡陽籌建中共湘南區委。1924年2月,賀恕任中共湘南區委組織部長。
1927年馬日事變後,賀恕遭到通緝,攜朱舜華轉移至長沙郊區開展地下鬥爭,組織參加了10萬農軍圍攻長沙的戰鬥。同年8月下旬,賀恕夫婦被省委派往寶慶(今邵陽)工作,11月,賀恕任湘西南特委書記,朱舜華任特委組織委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賀恕夫婦通過艱苦卓絕的工作,恢復和重建了中共寶慶、武岡、龍山和錫礦山4個特區委員會,開創了革命新局面。1929年7月,賀恕夫妻二人同時被捕。敵人對他倆進行嚴刑拷打,並當面殺害他們年僅兩歲半的兒子,剖開肚子,套在朱舜華頭上,逼迫他倆交出黨組織名單。賀恕夫婦悲憤萬分,但寧死不屈。朱舜華昏死過去,敵人誤以為她已死去,便拋屍荒野。深夜,被農民收屍後救回。賀恕則被關進監獄,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出獄。
 1930年7月,賀恕調任江西省委書記。由於對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表示強烈不滿,遭到排擠打擊。1932年,經劉少奇推薦,黨組織安排賀恕擔任何香凝(廖仲愷夫人)的秘書,朱舜華則在何香凝創辦的國難救護所工作,從此,賀恕夫婦雙雙秘密打入國民黨陣營做情報工作。
 1934年10月,由於叛徒出賣,賀恕在上海再次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被監禁於南京。在獄中,賀恕受盡酷刑,造成終身殘疾,但始終沒有泄露黨的秘密。1937年7月,在黨組織多方營救下出獄。同年10月,賀恕回到虹口區平民學校,繼續堅持黨的工作,並鼓勵妻子朱舜華繼續參加黨的地下活動。
 1947年4月,由於在獄中長期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種酷刑拷打,賀恕的身體被嚴重摧殘,不幸病逝於上海。臨終前夕,他滿懷深情地對妻子朱舜華説:“看起來我們要分手了,我們的五個孩子都沒有了,今後,只剩下你孤單一人了,我有許多話要對你説,上海即將解放,新中國也要誕生了,解放後一定要見到潤之同志,把我們的事告訴他,希望你跟着黨,一不為名,二不為利,革命到底!”
 1950年8月,毛澤東在中南海親切接見已改名為張瓊的朱舜華。張瓊鄭重向毛澤東轉述了賀恕這一句感天動地的遺囑,表達了賀恕要把一生清白、革命到底的志向告訴主席的遺願。 [2] 

賀恕親屬成員

父親:賀紹儀,私塾先生。 [3] 
妻子:朱舜華(汝城人) [3] 
子女:賀恕與妻子先後生育了5個兒女,3個兒子被國民黨殺害,兩個女兒失蹤。 [3] 

賀恕後世紀念

賀恕烈士故居由祖屋“南金第”,橫屋“祥瑞室”,後屋“南金第”“文忠第”等構築物組合而成。“文忠第”是賀恕家人建造的四合院落,縱深長、寬各三四十米,屬罕見的大宅,既有京城四合大院的恢宏格局,也有江南庭院的園林風範。屋尖三層疊式設計,向上昂揚,氣勢恢宏。院內有三個廳室。古人講究“三生萬物”的道家哲學,這樣的設計,契合了“生生不息”,寓意家族代代興旺。大廳左右兩側的廂房,往外延伸,依次分佈着園庭、水井、長廊、廚房、馬棚。青石鋪就的排水溝,四通八達。院落之外,還配有私塾和醫館。2019年3月,入選湖南省第十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