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天平

鎖定
賀天平,男,1976年9月生,山西蒲縣人,民進會員、中共黨員,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 [1] 山西大學研究生院黨委書記。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常務編委,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物理學哲學專委會副理事長 [2]  ,民進山西省委會副主任委員。 [6] 
中文名
賀天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西蒲縣
出生日期
1976年9月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科學技術哲學
主要成就
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政治面貌
民進會員 [9] 

賀天平人物經歷

1999年7月,山西大學物理系基地班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2年7月,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畢業學位論文被山西省教育廳、省學位委員會評為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06年7月,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3] 
2002年7月參加工作,2003年受聘為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講師,200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3年2月,赴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作訪問學者。
2005年9月,赴美國庫茲城大學、馬里蘭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7年1月,任《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常務編委。
2008年1月,任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
2009年2月,赴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3] 
2013年4月,任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
2013年5月,任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5年7月,赴美國肯塔基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2017年4月,任山西大學研究生院黨委書記。 [2] 
2020年4月,任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 [1] 
2022年7月,民進山西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 
政協第十三屆山西省委員會委 [7] 
2023年4月,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聯絡委員會委員。 [8] 

賀天平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物理學史)、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科技與社會。 [3] 

賀天平主要成就

2006年,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
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1年,山西大學青年英才;
2011年,第十三屆霍英東基金獲得者;
2013年,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2013年,山西省第一批131高等學校領軍人才;
2014年,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16年,山西省青年三晉學者;
201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 

賀天平獎項榮譽

2002年,山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2004年,第七屆“興晉挑戰杯”一等獎;
2006年,山西省社科期刊培訓優秀論文;
2006年,山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9、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結題優秀成果2次;
2006、2009、2012、2015年,分別獲山西省第四、五、六、七次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4次;
2007、2011、2014年,分別獲山西省第六、七、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
2008、2012、2013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別獲民進省委參政議政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4次;
2014、2015年,負責的“民進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被評為參政議政先進集體三等獎1次、二等獎1次。 [2] 
2022年4月29日,被授予2022年“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4-5] 

賀天平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軟課題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招標項目2項,省歸國留學基金項目3項,省軟科學重大招標項目1項,省軟科學項目4項,省社科基金項目若干;參與國家、省部級基金項目研究若干。主要代表性項目有:
理論研究(科學技術哲學)(主持的項目)
2003年,山西省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量子力學的模態解釋研究”,項目編號0305206。
2004年,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量子力學模態解釋的哲學精髓”;項目編號0405513。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測量難題’的模態解釋——量子力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項目編號05CZX008”,在2009年結題成果鑑定中被評為“優秀”;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當代物理學的語境解釋”,項目編號07JJD720050。
2008年,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項目,“語境論:對當代物理學的最新詮釋”,項目編號20083033。
2008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量子力學解釋與測量難題”,項目編號NCET-08-0884。
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哲學視閾下的‘多世界解釋’”,項目編號10BZX023。
2011年,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項目,“理性超越: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哲學張力”,項目編號2011303。
2011年,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多世界解釋’的哲學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105909。
2012年,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項目,“理性超越: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哲學張力”,項目編號131099。
2013年,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項目,“現代計算中的確定性缺失”,項目編號13YJC720012。
2014年,山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軟計算:確定性的喪失”,項目編號2014302。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軟計算:確定性的喪失’”,項目編號15BZX023。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哲學視域下的‘大數據’分析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5JJD720011。
2015年,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軟計算的歷史發展及其特徵研究”,項目編號2015-013。
在理論研究領域的貢獻在於:
其一,圍繞“測量難題與量子力學詮釋”做了一系列的澄清和整理工作,“徹底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而且為進一步的討論這個問題明確了目標。”
其二,將語境分析方法引入量子力學詮釋,提出“量子力學語境詮釋”,並將這一研究延伸到了國際領域。
其三,開拓物理學哲學研究新領域,對量子力學“模態解釋”和“多世界解釋”進行了系統研究。
其四,用最新的研究方法結合最新的理論進展將“自然科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研究推到國際前沿,能夠和國外同行平等對話。
應用研究(科技政策與管理)(主持的項目)
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項目編號L0422106,“全部採納”。
2004年,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山西省科普事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項目編號20043202。
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我國科研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0622103,“全部採納”。
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推動學科均衡發展 完善基金資助模式”,項目編號B0624017,“全部採納”。
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化學學科發展與基金資助調查研究”,項目編號B0724007。
2007年,山西省軟科學項目,“山西省科研院所改制”,項目編號0705629。
2007年,山西省軟科學項目,“山西省科普事業30年”, 項目編號2007041059-02。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學基金‘限項申請’的數據分析及預測”,項目編號J0824108,“部分採納”;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內外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模式比較”,項目編號J0724004。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基金實施辦法’修訂”,項目編號J0824109。
2011年,山西省軟科學項目,“產學研合作機制及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1041028-04。
2014年,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公室,“山西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研究”,項目編號201409004。
2014年,山西省軟科學項目, “綜改試驗區背景下的山西省協同創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0041045-1。
2014年,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重大招標項目,“山西省省級科技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4012003。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委託項目,“地方高校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4JF018。
2016年,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重大招標項目,“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6012003。

賀天平學術著作

出版著作3部;譯著2部;主編1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與編著若干。在SYSTEM、DISCOUSE STUDY、《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論文類
1. 郭貴春 賀天平,“測量的語境分析及其意義”,《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5期。
2. 郭貴春 賀天平,“測量語境的特徵”,《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5期。
3. 郭貴春 賀天平,“測量理論的演變及其意義”,《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2期。
4. 賀天平,“全面解讀科學實在論”,《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9期。
5. 賀天平 郭貴春,“回眸歷史慷而慷”,《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年3期。
6. 郭貴春 賀天平,“把握科學最前沿 開拓學術新領域”,《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年1期。
7. 桂起權 賀天平,“超弦--大自然的‘琴絃’”,《科技導報》2003年3期。
8. 賀天平 張克軍,“論科普對山西省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晉陽學刊》2003年3期。
9. 郭貴春 賀天平,“隱變量理論與語境選擇”,《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8期。
10.韓永強 賀天平 馬海潮,“《科學技術與辯證》統計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3期。
11. 韓曉東 賀天平,“物理學中美的特徵”,《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期。
12. 賀天平 郭貴春,“史蒂芬·霍金的科學理論觀”,《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4期。
13. 賀天平 郭貴春,“史蒂芬.霍金的科學理論觀”,《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4年9期。
14. 賀天平,“分割與融合”,載《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第5期。
15. 劉冠軍 賀天平,“科學實在論的系統解讀”,《哲學動態》2004年9期。
16. 郭貴春 賀天平,“量子力學的模態解釋”,《哲學研究》2004年10期。
17. 劉建軍 賀天平,“物理學中的美如何存在”,《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
18. 賀天平,“哈金的實驗實在論思想”,《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年2期。
19. 郭貴春 賀天平,“量子世界的測量難題”,《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2期。
20. 賀天平 郭貴春,“科學隱喻:超邏輯形式的科學凝集”,《哲學研究》2005年7期。
21. 賀天平 郭貴春,“模態解釋:量子力學的新圖景”,《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年第2期。
22. 賀天平,“模態解釋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年第3期。
23. 賀天平 王飛等,“我國化學學科發展均衡協調”,《中國科學基金》2007年第5期。
24. 李建英 賀天平等,“對體育學科均衡.協調發展的探討”,《體育科學》2007年第5期。
25. 李宏芳 賀天平,“量子測量理論的認識論發展及新趨向”,《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第2期。
26. 王飛 賀天平,“山西省高等教育科研環境存在的問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27. 賀天平 高策,“理論物理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從規範場論到弦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第1期。
28. 李宏芳 賀天平,“量子測量理論的認識論發展及新趨向”,《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8年第4期。
29. 賀天平 高策,“理論物理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從規範場論到弦論”,《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8年第5期。
30. 賀天平,“哲學視野下主客體關係的嬗變”,《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9年第1期。
31. 賀天平等,“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emistry in China”,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07年第2期。
32. 賀天平,“量子力學的詮釋理論觀照”,《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6期。
33. 賀天平,Review for Society and Discourse,SYSTEM,2011年第39期。
34. 賀天平 衞江,物理學革命的科學哲學方法論張力,《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第4期。
35. 賀天平,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哲學審視,《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36. 賀天平 衞江,經驗與理性:在量子詮釋中的嬗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年第1期。
37. 賀天平 劉欣,體面勞動: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山西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38.賀天平 衞江,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的決定論意藴,《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3年第1期。
39.賀天平 閆鵬芳,十年回眸與展望——科學技術哲學三大期刊統計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年第2期。
40.賀天平,從“平行世界”到“交叉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16日。
41.賀天平,多世界解釋:徘徊於形式體系與物理詮釋之間,《南京工業大學學報》。
42.賀天平 劉偉偉,整體性:“多世界解釋”的本體論內核,《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4期。
43.賀天平 徐慧敏,語境論:軟計算的方法論歸宿,《山西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44.賀天平 徐慧敏,軟計算的理性與非理性探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6年第1期。
45.賀天平 宋文婷,“數-數據-大數據”的歷史沿革,《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第6期。
譯著類
1.賀天平譯,《物理學定律如何撒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著作類
1.賀天平、郭貴春著,《量子力學模態解釋及其方法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8年3月。
2.郭貴春、賀天平主編,《現代西方語用哲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
3.賀天平、桂起權等著,《科學實驗之光》,科學出版社,2009年1月。
4.賀天平主編,《山西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彙編》,三晉出版社,2014年5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