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執圭

鎖定
賀執圭(1899-1989),號誌軍,回龍鋪鄉竹山灣人。陸軍大學畢業。民國時期歷任湖南防空司令部中將司令、第四方面軍參謀長、九十六和七十四軍副軍長等職。解放後,任南京軍事學院教授和湖南省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 [2] 
中文名
賀執圭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寧鄉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畢業院校
陸軍大學
出生地
湖南

賀執圭人物生平

賀執圭,1899年12月18日生,湖南寧鄉人。曾用名賀航湘。1913年與劉,少奇一起考入寧鄉縣立玉潭高等小學,同在第十一班學習。1915年,和劉少奇一同參加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二十一條的愛國學生運動,並刺破手指在白紙上寫下“誓雪國恥,母忘國恥”的血書。同年與劉少奇結伴來到長沙,考入寧鄉縣立駐省中學讀書。
1916年又和劉少奇一道在長沙蔘加驅逐湖南反動督軍湯芝銘的鬥爭,兩次衝進湯芝銘的督軍府,曾和劉少奇一起被督軍府衞兵逮捕關押,後由何叔衡等知名人士出面救出。1918年人北京憲兵學校就讀。
1920年參加湖南陸軍第一師。1926年和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獨立二師師部上校參謀兼憲兵大隊長,第四十軍直屬步兵獨立團團長,兼任南京戒嚴司令部軍警稽查處長。1929年調武漢衞成總部,任軍警督察處長。1930年被派往南昌行營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派查勘東南蘇浙閩三省沿海港灣。1932年任江陰要塞司令部參謀長。1934年調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學習。1936年考人國民黨陸軍大學。1938年分配到國民黨中央軍委會辦公廳任少將高參。後又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中將參謀長等。
1946年起任第二綏區(山東)參謀長,第九十六軍中將副軍長兼第十二師師長,第七十四軍副軍長。1949年9月秘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江南辦事處的地下工作,並在重慶參與迎接西南解放的活動。1950年到西南軍事大學高研班學習,後調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任研究員。
1952年11月,以歷史反革命罪名被判刑七年,開除軍籍。1956年至1958年間,被調到北京進行全國性參觀學習。1962年從東北迴湖南時路過北京,曾在兒子工作單位北京大學校本部譯述室寫信給劉少奇,稱.“一別四十多年矣,承勞多次在道老(周震鱗)處詢問戲況,感何能已,此次從東北迴湘路過首都,本應趨前奉候,只以自漸形,未便冒味造次,欠禮之處敬祈鑑有,後會有期,不盡萬一。”後劉少奇派秘書到北京大學詢問情況。1962年任湖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1980年得以平反。同年由湖南省委統戰部增補為省政協委員。1989年5月11日在長沙病逝。 [1] 

賀執圭自述回憶

《我在陸大特三期的學習回憶》
最後一年的高等司令部勤務演習,向來是由楊教育長統裁的。但特三期畢業前,因楊教育長出國去了,這個演習的想定便由班主任林勳南和教官吳適主持。當時在紅、藍兩軍對抗演習中,我被指為藍軍軍長,黃百韜被指為紅軍軍長,並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半,在兩個軍司令官分別指揮下,擔任軍以下的各級指揮官及幕僚人員。經過兩天演習,結果藍軍勝利了,當時黃百韜同學對紅軍的失敗大為掃興。演習結束不到半月,繼續舉行參謀旅行。紅、藍兩軍從資江南北兩岸對峙開始演習,名義上由教育長周亞衞先生任統裁,實際還是由班主任林勳南與軸重教官譚家駿等負責指導的。
當時我被指定為紅軍軍長,以同學戴嶽為藍軍軍長,也是將全班同學分為兩部,同樣分擔紅、藍兩軍軍以下各項職務。我根據所得情況判斷,藍軍兵力佔較大優勢,如果繼續堅持隔江對峙去,對紅軍不利。乃下定決心,採取誘敵南渡後,紅軍逐步向南後撤並逐步消滅藍軍。誘至南嶽地區,乘藍軍兵力疲竭、方補給緩不濟急之際,紅軍擺成一個出敵不意的“反八字”陣地,讓其進人鉗形攻勢圈中,一舉將藍軍殲於南嶽山谷之中。演習至此,紅軍以劣勢兵力達到最後勝利。
結束後在衡陽休息一天,回到長沙,由代校長蔣百里先生主持畢業典禮時,特准參加特三期學習的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和鹿鍾麟等同學,由前方來到長沙蔘加畢業典禮。在舉行典禮中,代校長蔣百里先生致詞後,發給畢業證書。馮玉祥同學因個子高大,站在學員行列前排第一名。當百里先生喊“副委員長領取證書”時,馮站着不動也不答。百里先生向馮含笑相問:“副委員長何故不答?”馮始立正回答:“我在此時此地的身份,並不是什麼軍委會的副委員長,而是陸軍大學的一名學員。請代校長喊馮玉祥同學領取畢業證書,我方好答應。”當即引起同學隊伍中一片笑聲。馮又立即來個向後轉,對同學們解釋道:“此地是陸軍大學,而不是軍事委員會。我在這裏是諸位的同學,代校長蔣先生是我的老師。為着遵守學校的紀律,我應該以學員的身份,請老師叫我為馮玉祥同學領取證書,我才感到光榮,也是學生對老師應有的禮貌。”至此蔣百里先生含笑重呼:“馮玉祥同學領取畢業證書。”馮同學以宏亮的聲音答應:“有!”以正步走向禮台前領取證書,行個舉手禮後,仍用向後轉的姿勢,正步回到隊伍的前列。等到證書發完後,由主持儀式的林主任宣告典禮結束,馮始與全體同學和來賓何鍵等(何是百里先生在保定任校長時的學生)陪同百里先生回到備有茶點的辦公室漫談一陣,始紛紛告別而散。但當年陸大特班學員,都是帶薪學習的。馮玉祥同學首先在東茅巷怡園邀請以百里先生為首的教官與全體同學舉行了一次豐盛的宴會。繼而全班同學也先後分別以羅漢請觀音的方式邀請馮同學等集餐。約熱鬧一星期左右,才按照參謀本部的分配,有的回原單位,有的奔赴抗日前線去了。 [3] 
參加北伐戰爭
一九二六年秋,獨立第二師奉命由湘入贛,參加北伐,十月下旬進抵江西武寧地區,接左翼總指揮李宗仁的指令。“正面箸溪方向,有敵謝鴻勳部約五個旅,沿南得路中段,北起馬回嶺,南抵德安以西地區,利用既設陣地頑強抵抗。貴師,在武寧以東地區休息半天后,次日排曉前,以主力緊接本軍左翼“展開於王家鋪、鄒橋、大橋間,接替我胡宗鋒縱隊陣地,向馬回嶺方向攻擊前進,重點指向馬回嶺,並將戰況隨時電告本指揮所為盼”等。本師奉令後,整晝夜的猛攻。由於敵人利用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故進展不大。第二天上午,師長指示:由憲兵大隊先派出便衣若干名,找嚮導數名,偵察謝鴻勳及所屬兒個旅部指揮所駐地情況,並定於當晚對幾個指揮所進行笑襲乘敵紛亂之際,發出信號彈,指示目標,我乘此全線發動總攻。總攻時間,準備在明晚二時左右等等。我受命後作出如下突襲計劃和實施要領:
(一)找鄉、鎮、保長設法找鐵路護路工人十餘名,帶領便衣憲兵化裝護路工人進入馬回嶺至德安之間;詳細偵察敵軍旅以上指揮所所在地情況,限黃昏前回報。
(二)在大隊內挑選機警強壯勇敢的士兵九個班,分隊長劉春生、楊育羣、周炳南各率三個班在中隊長楊石清統一指揮下,本晚七時出發十二時潛入各指定的敵指揮所附近。子夜一時半開始突襲。無論成功與否,二時分別對天空發射信號彈五枚,敵總指揮所所在地用紅色彈,旅指揮所用綠色彈,發放後立即撤出陣地,分散向預先指定集合地集結,相機伏擊漬散之敵。
上述計劃,當日下午四時結報師長核准。突襲隊下午五時用完晚膳,七時出發,晚十二時據報已分別潛伏到了各敵指揮所附近。
晚一時五十分,我突襲隊對天空發出信號彈。二時總部前線開始發動總攻。敵人各指揮所遭到我突擊隊襲擊後,槍失措。敵全線崩潰,謝鴻勳在槍煌逃宙中受我炮彈董傷。梯曉,我師第一、二旅已奪取馬回嶺車站,並清掃戰場。第三旅向鐵路以東追擊潰退之敵。上午七時師長親率憲兵大隊兩個中隊開進馬回嶺。不久,集合各旅團營長講話。這時李宗仁總指揮和夏威、鍾祖培胡宗鋒三個縱隊的指揮飛馬來到馬回嶺,同師長見面,表示慰勉有嘉。並説:他已向蔣總司令報捷了。蔣指示他向師長慰勉。師長向李分別介紹本師各級官長,各旅團長分別向李表示敬意。李説,第七軍和張發奎之十二師奉令向牛行前進,包圍南昌之敵。但德安以南鐵路兩側尚有敵軍小股。貴師北移黃老門東西之地區,對沙河、九江之敵嚴密戒備。侯南昌戰役結束,本軍即回師北向協同攻取九江等等。
師長送走李總指揮一行,聽取各旅彙報。此次戰鬥,俘獲敵官兵九百餘名,七五山炮五尊,迫擊炮九尊,重機槍八挺,步槍八百餘支,各色手槍二十餘支,驟馬三十餘匹等等。旋令第一旅進入黃老門東北地區,對沙河方面警戒。第三旅集結黃老門車站附近待命。師部在馬回嶺野餐後,率憲兵大隊及師部幕慷人員離開馬回齡,向黃老門前進,奢溪之役到此結束。
在向黃老門前進中,我向師長建議,李總指揮在離開馬回嶺時,對師長説,要等他解決南昌戰役,回師北來協攻九江。
我認為在時間空間兩方面徒利於敵,據昨天為憲兵突擊隊當嚮導的鐵路工人説:“九江的敵人,僅有一師多人,有一部份還駐在江中的輪船上”如果屬實,我師不如乘籌溪勝利的餘威·單獨攻取九江,可一舉而得。師長認為這個意見可以考慮。到達黃老門後,師長取出地圖同謝參謀長進行研究,謝亦同意我提的方案。第二天師部召集第一、二,三旅旅長研究,決定令第三團於當天下午黃昏後襲取沙河鎮,出敵不意地將敵前進警戒部隊予以殲滅,又令師部謀報人員化裝成鐵道護路工人,乘夜潛往九江偵察敵軍情況,限次日午前回師彙報。以上兩令如期實現,第三天,師部作出進攻九江的部署。
作戰命令要旨下達後,部隊從廿日排曉開始,攻擊前進。經三晝夜的激戰,於廿四上午將敵周鳳岐師及孫傳芳衞隊旅之一部殲滅於九江市區。除敵師旅長等在本軍攻入市區之前,逃上江心輪船,隨孫傳芳乘艦東逃外,其餘悉被俘獲。戰役結束後加以清點,計俘獲中下級官兵一萬-千餘名,步槍七千餘支,七五山炮甘餘門,迫擊炮冊餘門,機槍五十餘挺,各類手槍百餘支,和驟馬二百餘匹及大量彈藥,是本師參加北伐後,單獨作戰取得第一次較大的勝利。在此戰役中,我方傷亡下級官兵計有一千三百餘人。其中從賽湖橋鐵橋上落水死者三百餘名,被敵人橋頭堡重機槍水平掃射,死於橋上者,亦有三百餘人,這是由該旅旅長、團長翫忽上級作戰指示而形成的一次可悲的教訓。此次戰役於廿四日上午八時結束。
上午十時許,師長率憲兵大隊和師指揮所幕像人員從沙河鎮進入九江市區時,全市羣眾傾城而出,懸掛青天白日旗,沿途不斷燃放鞭炮表示熱烈歡迎。抵達市區中心原九江鎮守使署後,市商會及地方團體的領導人送慰勞酒席十席等。師長副官處長拒絕接受酒席。但商會等代表不肯抬回。最後,副官處長以四百元償金給了送酒席的代表。並與商會等代表一同歡宴。師長出席表示了謝意。 [4] 
參考資料
  • 1.    申志誠,黃崢,王雙梅主編,劉少奇大辭典,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11,第691-692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寧鄉縣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寧鄉文史 第8輯 溈寧耆舊聯選,第221頁.
  • 3.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16 軍事機構 下,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08,第337-338頁.
  • 4.    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編,文史資料選編 第4輯 北伐革命戰爭專刊,,1986.12,第67-72頁.